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汲娣艳,黄凌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汲娣艳,黄凌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PCNL)并发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28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及导尿管颜色淡血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导尿管梗阻,引流不畅,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后见中量血块,冲洗后予以止血、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随访1年后,血红蛋白、血压、肌酐等均正常。结论:PCNL术对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满意,疗效可靠。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及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出血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87-02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因创伤小、清石彻底、术后恢复快在泌尿外科得到大力应用,但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有明显的侵入性,术中易损伤肾叶间血管或撕裂肾盏颈引发大出血[1]。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掌握其应急处理、控制、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33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 18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35.3±1.7岁,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泌尿系CT等检测确诊,术前血常规、凝血与生化检验提示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手术操作方法 采用全麻,嘱患者取截石位,通过膀胱镜或输尿管镜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插入F6双J管,再取取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于第11肋或12肋下肩胛下角线间定位穿刺,并将导丝合理植入其中,沿导丝通过筋膜扩张器于2~16F将穿刺通道扩张,再置入工作鞘,使用液压灌洗泵冲洗,借助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完成碎石取石。术后常规留置F16硅胶肾造瘘管。

1.2.2护理 术前准备,协助医生摆正体位,头偏一侧,认真观察患者的腹部受压情况,注意对四肢、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保护。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及生命体征情况,通过对尿液和灌洗液颜色的观察来判断是否发生明显出血,应立即给予其止血处理。

2.结果

33例患者中28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及导尿管颜色淡血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导尿管梗阻,引流不畅,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后见中量血块,冲洗后予以止血、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随访1年后,血红蛋白、血压、肌酐等均正常。

3.讨论

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部分结石会引起尿路梗阻,进而损伤肾脏功能[2]。经皮肾镜取石术因结石清除彻底、微创、手术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治疗中。但术中、术后出血率较高,只有准确判定出血量及原因,才能给予针对性处理。

对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见的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做如下概况:(1)经皮肾镜是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平均术中失血约50~400ml,平均80ml,因此患者术前需CT评估,即可明确肾结石位置,又可明确肾皮质厚薄,对于肾实质较厚的病人,术后患者出血的可能较高。因此,术后需格外注意此类病人,发生出血情况及时干预[3]。术后护理时应注意保护患侧肾脏,避免制动不良造成的再次出血。(2)术后患者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出现淡血性液体时,一般是术中碎石致肾粘膜受损所致,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避免引起患者恐慌影响治疗。可予以适当止血、抗感染等治疗,若患者引流管及导尿管有鲜红色液体流出,伴有心率加快、脸色苍白,脉搏细微,需紧急告知管床医生,并夹闭肾造瘘管,有研究显示,术后患者发现有出血者,紧急夹闭30min造瘘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且不增加发热及漏尿的风险[4]。(3)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仰卧位为主,辅以健侧卧位,尽量减少患侧卧位,术后2d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用力等活动。避免其躯干扭曲,健侧卧位时可以在患者背侧垫一厚枕以减少用力[5]。在变换体位时,避免患侧肾造瘘管受压、扭曲或脱出。肾造瘘管所接引流管的长度要足够,保证患者翻身时处于正常位置,避免引流管牵扯引起出血、疼痛、引流不畅,甚至脱落[6];对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应监控血糖和血压,必要时需行血气分析。经积极处理后出血无缓解,Hb呈进行性下降,应及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本次调查中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3例、过往有肾开放手术史5例,术后病人病情平稳,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出血;(4)术后需及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防止管道脱落或人为牵拉导致的再发性出血,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可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如导尿管引流不畅或有明显血块,可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导尿管通畅。(5)经皮肾镜患者术后绝对卧床3~5天,并告知患者平卧的必要性与意义,护士协助患者翻身,防止翻身动作过大,造成引流管对肾实质造成损伤。(6)术后对引流管定期换药,防止细菌逆行感染致肾脏出血,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是需行细菌培养,针对性用药。对临床出现的术后出血,32例行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另有1例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患者均止血成功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后,血压、血尿素氮、肌酐等均正常。由此可见,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虽效果显著,但并发大出血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应严格做好术前评估。一旦发生大出血,若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改用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提高止血成功率,保护肾脏功能。

综上,PCNL术对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满意,疗效可靠。积极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病情及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汪青青,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10,09(3)47-48.

[2]沈露明,陈雪花.泌尿系结石患者肾脏功能对24h尿液成分的影响2017,43(1)36-38.

[3]陈柏君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869-871.

[4]余周,孙先禹,奉友刚.经皮肾镜术后肾造瘘管夹闭时间对出血量、发热及漏尿率的影响泌尿外科杂志2013,18(5),503-505.

[5]黄丽仪.杨景芳经皮肾微造瘘碎石取石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0)1788-1789.

[6]张春媛,明莉莉,白玉梅.46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肾造瘘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45-46.

论文作者:汲娣艳,黄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汲娣艳,黄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