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论文_姬鹏博 梁飞飞

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论文_姬鹏博 梁飞飞

姬鹏博 梁飞飞(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康复科 473000)

摘要:在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是功能障碍患者常用的康复训练法,而关于运动疗法许多医学家对于运动康复仍然持反对意见,并提出制动卧床为康复主要原则。经临床试验证明,功能障碍患者长期卧床会延误患者治疗时间,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期,致使患者病情加重或终身致残,而过于强调运动康复训练,没有运动计划,盲目的进行运动康复,也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本文主要就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效推动康复训练发展。

【关键词】运动疗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法;制动卧床【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33-02

功能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组织、肢体以及器官等不能正常发挥其原本应有的功能[1]。在功能性障碍初期,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进行改善,而如错过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将会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以及其他慢性并发症疾病[2]。因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根据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分析制动与运动康复训练生命在于运动,就正常人而言,长期制动卧床,身体肌肉会逐渐萎缩,出现肌无力情况,其抗重能力也会相对下降。对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变形性髋关节病人采取制动卧床发现,患者肘部关节以及膝关节肌肉逐渐出现萎缩,下肢肌无力和肌肉萎缩情况更为严重,其抗重能力也随着卧床时间增加而逐渐减退。而对患者开展负荷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应长期制动卧床而造成的心肺、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存在的不良影响,放置肌肉萎缩而造成的肌无力情况,虽然,目前关于运动康复训练还没有完善、标准的训练体系,但适量的运动训练可使患者心肺功能维持正常,是目前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最有效的方法。

2 康复运动中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就国外功能性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来看,许多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容易引起其他慢性疾病发生,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特别是并发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人员应对其进行高度重视,提前进行预防管理。

目前,在康复训练中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采用适当的运动训练并配合服用潘生丁。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相对较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康复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而据以往康复训练临床经验,75%功能性障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运动康复,可独立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针对有心脏功能障碍和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采取运动康复训练,如有特殊情况,必须采取运动康复训练时,应在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在训练过程中,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以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3 功能性障碍患者康复训练适应评价[3]对于正常人而言,完成康复训练内容十分简单,而针对功能性障碍患者来说,负荷训练难度相对较大,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问题较多。目前,我国在运动康复训练主要采取自行车测力计以及踏旋器对患者进行训练,而在训练过程中,康复人员会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而针对功能性障碍情况相对严重的患者,则主要以反复起立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基本动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康复人员通过反复、阶段性动作,训练患者的坐立平衡,或通过仰卧起坐使患者盆骨得到相应训练。通常情况下,在康复训练中康复人员会对患者最大摄氧量、心搏系数、体力消耗指数进行观测,从而得出患者训练情况,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疲劳,影响患者病情恢复。

4 临床康复训练中常见训练方法[4]4.1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采取有氧运动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可以取正常人最大心搏数的50%-80%的有氧运动,并通过适当的运动使患者心肺功能获得改善,但目前在临床训练中,关于有氧运动训练尚无明确标准,其训练方法、时间、频率也还没有明确解释。但大多数医学家认为,其训练强度可以参照自行车测力计训练强度的30%-50%,踏旋器训练强度的45%-65%,训练时间每周可达到3 到5 次,每次训练时长30min。

4.2 脊髓损伤训练脊髓损伤会直接影响患者下肢及盆骨功能,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代替立位步行的下肢装具逐渐被开发出来,脊髓损伤者可通过这种装具进行踏步训练,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但由于该方法消耗能量较多,易引起肌肉疲劳,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可与混合辅助系统(HAS)相结合,以减少患者能量消耗。

4.3 神经肌疾病训练以小儿麻痹症及多发性肌炎为例,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综合性训练,可采取最大心搏数50%-60%的步行训练,使肌力得到强化,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防止过度运动,违反康复训练最初原则。

4.4 截肢病人康复训练据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截肢病人进行上肢测力计以及健侧下肢测力计,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采取最大心搏数60%的有氧运动,是最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而经过长时间康复训练后,采取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不仅患者心肺功能获得很大改善,且非切断测骨骼肌的氧容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4.5 骨折、肌腱断裂病人康复训练骨折、肌腱断裂病人康复训练主要早期、中期和后期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也就是患者受伤后1-2 周内,在这一时期,患者骨伤处会出现肿痛症状,其损伤处容易出现再次移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保持患者肌肉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为主,在保持患者关节不动情况下,让患者肌肉有节奏的进行收缩和放松,从而消除患者肢体肿胀问题。受伤中期主要是指患者受伤2 周后,这一段时期,患者肿胀度逐渐消失,疼痛减轻,受伤处纤维组织逐渐出现愈合,在此阶段,患者可在康复人员帮助下,逐渐对为采取石膏固定的关节进行活动,活动初期采取被活动方式,后期可逐渐转变为主动活动,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进行下床全身活动。受伤后期,患者关节处支撑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长期石膏固定,患者关节活动度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状况,对此,患者可适量加强肢体关节活动,并进行适量的负重训练,从而使固定关节快速恢复至正常活动范围。但在康复期间,康复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康复训练计划,避免运动过量使患者病情加剧,另外,康复人员还可多为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以防止患者肌肉出现萎缩、坏死情况,以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5 讨论综上所述,功能性障碍患者长期患病,身体组织、器官等退化,其各项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而长期采取制动卧床,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反之,会使患者病情加重。而通过一定的开运动康复训练,不但可使患者心肺功能获得改善,同时,有效防止患者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1] 刘昆.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74-176.[2] 黄晋. 四肢骨折损伤的运动康复训练[ J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4):222-223.[3] 张琳.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骨密度与早期康复训练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3):6234-6237.[4] 潘礼正,宋爱国,徐国政等.基于患肢状态观察器的被动康复训练运动控制[J].高技术通讯,2013,23(6):605-610.

论文作者:姬鹏博 梁飞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论文_姬鹏博 梁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