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探析
——以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为例
郑素瑾,王 颖,于晓冬,刘 南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100085)
[摘 要] 据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机构的数据显示,16.0%~25.4%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诸多高校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学生心理问题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决定学校能否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一、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面临危机个体的自身潜能,使其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可以分为反应性干预和扩展性干预。反应性干预是一种事后的被动干预,干预目标多是消除当前症状,不涉及人格矫治等深层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危机的再次发生埋下隐患。扩展性危机干预是一种主动的危机干预系统,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事前、事后干预相结合,目标是防患于未然,将有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其高层次目标在于增强个体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特点决定了扩展性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适合于大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89.65 %的认为以强调其学习中的付出、学成后的愉悦为价值取向(攀山峰、谈恋爱),属于积极类隐喻。而10.35%的大学生则持有消极类隐喻,以强调学习的深奥、学习会带来不愉快为价值取向。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发展,学院各级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成立学院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指导课程、开展学生心理测试,重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里指导各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陆续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其他院校相比,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各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干预效果不尽如人意;(2)对班级、宿舍这一基础环节未能足够重视,致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能落到实处;(3)大部分心理危机干预仍处于“补救性”的被动干预,多数是在危机事件已经造成不良后果后再做些“亡羊补牢”的事情,危机干预者更多地扮演“消防员”角色。(4)缺乏对心理干预队伍(主要是辅导员)的专业指导,多数辅导员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国内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借鉴意义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系(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三级危机干预模式”和“班级、公寓一院(系)—学校的三级危机干预模式”。两种模式相比较,第一种模式对班级、宿舍这一基础环节未能足够重视,其干预属于事后的“亡羊补牢”,干预效果不理想。第二种模式则充分发挥班级、宿舍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直接将预防和干预工作深入心理危机个体,形成了较为缜密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防线。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第二种模式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科研机构主导型联盟定位在标准研制、课题研究等重点领域,如中国BIM发展联盟、福建、广东、山西地区的BIM联盟,在编制BIM标准、开展BIM技术研究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思路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便可以借助以下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教学视频。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小青蛙为什么不出来?第二,小青蛙最后出来了吗?第三,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样的道理?
事实上,对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及确诊,长久以来仍然是影像学的难题所在。周围型小肺癌的内部结构、钙化与否及其类型、肿块周围的状况等均是难以鉴别的部分。螺旋CT的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观测到1cm以上的肿块阴影,为此,可以在一般胸部的K线平片内容进行发现,观测到肺癌肺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如是否又胸腔积液,是否存在胸内空洞,是否侵犯胸壁,是否侵犯胸膜等,对于患者体内的各种症状表现能够全面而细致的进行信息获取,对病因的确定性及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1.总体构建思路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四模交叉谐振器结构,并且基于此结构,设计出了一款四频带带通滤波器。得益于谐振器简洁的电路结构,四频带带通滤波器可以设计成很小的尺寸,并且能够很方便的进行理论分析。
在危机的预防性干预阶段,我们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群体的最小组织——“班级”和“公寓”。其工作开展在班级层面主要依靠心理信息员、班级干部和学生党、团组织,在宿舍层面主要依靠宿管教师和宿舍管理委员会。目的在于通过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含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朋辈咨询、心理互助调节等)达到危机预防作用,并通过多渠道反馈机制发挥危机预警作用。三级中心是整个体系的基础部分。
这一体系分为三个运作阶段及与之相应的三级中心,即危机的预防性干预(三级中心)、危机的咨询与治疗性干预(二级中心)和危机的应急干预(一级中心)。
在危机咨询与治疗性干预阶段,应着重建立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运作主体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二级中心是整个体系运转的核心,它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即信息收集(通过三级中心反馈、主动收集等方式)——信息分类、筛选、甄别,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团体辅导、约谈咨询、与家长联系、上报一级中心处理等)。
借鉴其他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思路,并结合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依照以下思路来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制度是一切事业的保障,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运转中,学校应坚持制度化原则。在一级中心,通过制定纲领性文件、实施措施等来规划、规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二级中心,我们应通过制度设定来明确辅导员、宿舍管理教师、心理信息员等人员的工作职责,避免互相推诿;在有交叉的环节应明确协调机制,确保整个干预体系顺利运转。在三级中心,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定和管理方法发挥学生干部在心理干预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级中心植根于学生内部,应发挥基础性作用,其具体职责应包括:(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二级中心反馈,充分发挥预警作用。(2)通过接受一级中心的专业知识培训,在二级中心指导下对广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将危机预防工作落到实处。(3)充分利用班级、宿舍、社团等平台开展朋辈咨询、心理互助调节等危机转换工作。
一级中心作为整个体系的灵魂,负责整个体系运转,其主要职责有:(1)制定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各项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以制度保障整个体系正常运转。(2)协调学院各部门,为干预工作提供保障。(3)对二级中心上报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估,并依据重估结果妥善处理。如果发现学生有自伤、伤他、自杀等倾向时,应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应急预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缓解危机。如危机已经造成一定影响,应妥善做好后续工作,最大程度消除影响。(4)指导二级中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分析、评估。(5)负责学生心理测试,并依据测试数据分析学生问题,提出应对措施。(6)负责对辅导员、班主任、宿管老师、学生干部和心理信息员等非专业人员进行培训。(7)通过开设心理指导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宣传等方式开展危机预防工作。(8)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24 小时心理热线为学生提供危机缓解渠道。
作为整个体系核心的二级中心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职责包括:(1)预判所辖范围学生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开展预防性的群体辅导工作。(2)接受三级中心反馈的学生危机信息。(3)管理、指导心理信息员、学生干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确保所辖范围(班级、宿舍等)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4)对接收到的学生危机信息及时应对,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了解、评估学生危机状况,对可以干预的学生实施咨询、谈话等有针对性的指导;发现有较严重心理疾病或可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学生,应及时上报应急干预中心进行妥善处理。(5)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指导下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负责跟踪、更新。
四、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运转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度化是体系正常运转的保障
在应急干预阶段,应依靠由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和学院主管领导组成的应急一级中心。一级中心一方面应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整体规划(包括纲领性文件制定、制度保障、组织心理测试、组织培训等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二级中心提供的信息,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妥善处理。一级中心指挥协调整个危机干预体系运转,是整个体系的大脑。2.各级中心的主要职责
(二)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
危机意味“危”与“机”并存,其中“危险”是表象,“机会”是目标。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最核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成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个加强心理教育和宣传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运转中,笔者认为应始终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的工作原则,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各级中心在分工上虽各有不同,但都应承担相应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一级中心应侧重整体层面的宣传教育,如开设心理指导课程、开展心理讲座等;二级中心一方面应根据所辖学生特点有预见性地开展群体辅导等危机预防工作,同时应在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缓解提供载体;与一级中心和二级中心相比,三级中心深入学生内部,在心理危机预防上具有天然优势,如何最大程度运用这一优势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坚持及时性原则
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因为反馈不及时,干预不及时酿成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运转中笔者认为要坚持及时性原则。各级中心在干预过程应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和宝贵性,避免无谓的尝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干预与及时转介,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坚持持续性原则
当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社会,生活其中的大学生心理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危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和潜伏性。这也导致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不可能一蹴而就,干预者必须注意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通过建立信息跟踪、定期回访等制度,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引导与干预,避免“一次性”干预。
(五)重视特殊群体
特殊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应深入了解学生状况,筛查出包括有心理障碍,特殊家庭(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等特殊的学生群体,并给予其有针对性的特殊照顾,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关怀与支持,必要时需要主动为其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或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帮助他们正视所面临的心理危机,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五、结束语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一所学校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构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危机干预体系重要而紧迫。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完备的制度保障、明确的分工协作和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是其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朱以财.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对策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孟献臣.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
[3]朱以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8(8).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08-02
◎编辑 李 静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论文; 构建论文;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