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心得分析论文_刘君君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心得。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急诊护理),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抢救相关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抢救总有效率更高,分诊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予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护理效果颇佳,利于患者抢救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有效提高整体抢救效果,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护理;心得

急性心肌梗塞多与冠状硬化斑块、冠脉供血障碍相关,可使患者心肌组织缺氧、缺血,进而表现出上肢麻木、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重者甚至可因亚种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安全[1]。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变化所致,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不断年轻化趋势,再加上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已成为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2]。因此如何有效予以患者抢救,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例,予以分组护理,探究急诊护理在患者抢救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实验组,每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已排除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实验组有9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1.09±3.07)岁。参照组有8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1.15±3.11)岁。经统计学计算后,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显示,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经绿色通道将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行急救,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患者正常抢救措施;同时,告知手术室做好相应治疗准备,快速消除患者病变情况。

1.2.2 实验组 予以急诊护理,即:(1)急诊优化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由院方快速安排救护车去患者住所予以急救,并经电话询问患者或家属病情,待救护车接治患者至医院期间,应立即开展抢救工作,并结合所了解患者病情初步判定患者病情,同时将情况告知急诊科,以便分诊人员快速到位,待患者送达医院后,立即转运至抢救或急救室,若患者病情严重应先送至急诊室予以病情判断,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神志等,同时询问患者或家属患者用药史、病史等。(2)患者病情评估:结合所了解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并明确手术时间,待将患者送至急诊室2min内,应予以患者吸氧,并立即监测其血氧情况,5min内行静脉通道建立,并密切监测患者心电情况。(3)急性期护理:告知患者处于绝对卧床状态,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情况,强化心电监护,发现异常予以及时处理。(4)再灌注治疗护理:结合患者病情行溶栓治疗,若予以再灌注治疗,应先观察其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牙龈部位出血情况,并密切监测患者心率改变情况,以免引发心律失常。(5)康复护理:在予以患者急救时,还应评估患者心功能,予以患者被动训练,比如按摩四肢等,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待心功能恢复至2级后,可结合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宜运动,以利于病情快速改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抢救相关时间(包括分诊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抢救效果分为显效(经抢救,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经抢救,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未符合上述标准)三级,抢救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P<0.05表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抢救效果

由表1可知,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抢救总有效率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效果[n(%)]

2.2 对比两组抢救相关时间

由表2可知,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分诊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比较有差异性。

表2 对比两组抢救相关时间(±s)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由表3可知,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极高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几率,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可因病情进展过快而死亡[3]。有研究发现,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合理、科学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病情改善及预后具有一定促进作用[4]。本文研究中,笔者予以了实验组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实验组抢救总有效率更高,分诊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由此可见,急诊护理干预更有利患者疗效改善、并发症降低,更利于患者预后。这是因为急诊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可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优化,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并利用患者在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时间评估患者病情,以便急诊室提前做好准备,从而使患者在转入急诊室后能够立即进行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抢救措施,以最大程度缩短抢救时间,从而使患者缺血、缺氧情况得以快速缓解;再此基础上,再予以患者心理、病情监测、再灌注治疗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措施,更利于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身心需求得以满足,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加快患者恢复[5]。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护理效果颇佳,利于患者抢救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有效提高整体抢救效果,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任霜.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112.

[2]任霜.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112.

[3]李晶,崔盈盈.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和预后的影响[J].大医生,2018,3(03):143-144.

[4]王朝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233-234.

[5]吴绍芹,吴怀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护理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256-257.

论文作者:刘君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方法及心得分析论文_刘君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