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乾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卫生院 云南丽江 674199)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给予观察组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自觉症状、神经传导速度,该方法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65-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通常情况下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大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神经病变[1]。为分析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将我院于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经诊断,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在任意时间患者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②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③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患者只要满足上述3项指标中的一项,且1天后再选择其中任意1项检查仍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4岁到78岁,平均年龄(55.6±10.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2岁到76岁,平均年龄(56.4±11.2)岁。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控制两组患者的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以使患者血糖达标。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将300毫克血塞通注射液容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滴,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0.5毫克,于皮下注射,两种药物都是每天使用1次。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于皮下注射0.5毫克甲钴胺注射液,每天1次。两组均进行两周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2)患者的膝、腱反射增强;(3)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
1.4 评价指标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胫神经传导速度大于5米/秒;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膝腱反射未恢复正常,胫神经传导速度小于5米/秒;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膝腱反射及胫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18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4%;对照组:5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60.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
2.2 两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两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的比较
组别 例数(例)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28 40.13±4.62 51.67±5.21
对照组28 41.08±3.76 43.01±4.79
t/-0.86.5
P/>0.05<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该病的发病机制往往十分复杂。脂质代谢异常会使血管内皮结构发生改变,血流速度将降低,尤其是微循环将更加明显。血流速度降低往往会使供给神经元的营养物质出现缺乏的情况,而且氧供也将减少,而产生的乳酸将更多,导致神经纤维受损变性,而最终发展成为神经病变。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其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出现狭窄、闭塞、血流障碍等情况,因此使患者的周围神经细胞出现缺血性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肢端感觉障碍、麻木、疼痛、肌力及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等临床症状。
三七总皂苷具有降低机体耗氧量,提高患者的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诸多作用[2]。三七总皂苷是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故血塞通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作用。甲钴胺是体内维生素B12的两种活性辅酶形式之一,甲钴胺是细胞生长繁殖以及维持神经系统髓鞘完整所必须的物质。此外,甲钴胺能恢复延迟的神经纤维传达,并且能恢复减少的神经传达物质。甲钴胺的主要作用靶点是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中,促进转甲基作用,甲钴胺能迅速进入神经元细胞器中,参与脊髓神经元、脑细胞等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以促进核酸的有效代谢以及使用叶酸,促进轴突的再生和轴突的运输,进一步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能有效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是一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邱文娟,杨雪梅,丁韬.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23):4387-4389.
[2]盛晓光,马彦,孙亚东.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8):4105-4106.
论文作者:陈丽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注射液论文; 周围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速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