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绩效路径模型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路径论文,模型论文,供应商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企业-供应商关系的研究,在企业界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依靠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供应商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竞争力的创造和维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企业业绩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深层次的企业-供应商关系网络对于买方企业和供应商尤显重要,为买方企业与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奠定了关系网络基础,是实现买方企业与供应商成功合作的关键[2]。充分利用适合的企业-供应商关系,并规避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供应商关系的弊端,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3]。该领域研究的日益升温以及国际上各大企业对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的日益重视,说明企业-供应商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虽然理论界研究合作绩效的文献较多,但关于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寻求影响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因素,建立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绩效的关系模型,为企业建立促进双方关系和合作途径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间的合作优势和增强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评述
企业-供应商关系可以理解为供应商与买方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马永红等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分为普通关系、优先关系、合作关系、战略关系4种,并提出构建供应商关系定位体系的3个基本维度,即标准度、依赖度和持续度[4]。该领域的研究基于一些有效的理论框架,如交易成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等[5]。
Fynes等回顾了7个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供应商关系模型,认为信任是最经常使用的维度,其他经常使用的维度有满意、依赖性、沟通、承诺和合作等[5];廖成林等继承了Fynes等的研究,将企业合作关系变量确定为交流、协作、承诺、适应性、相互依赖和信任6个因子[6];Ragatz等认为,影响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变量包括信任、信心、共享教育和培训等[7];Benton等在Ragatz等研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权力平衡、承诺、合作、期限、态度、沟通程度、信息以及计划和目标的一致程度等变量[8];Doney等在供应商关系模型中指出,买方企业对供应商信任和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信任对双方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信息共享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9];Humphreys等运用建立的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了长期沟通和供应商战略目标信任两个重要影响因素[10];Krause等研究了买方企业的长期关系承诺、认知资本(目标和价值)、结构资本(信息共享、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和关系资本(关系长度、采购商依赖、供应商依赖)等因素是如何与企业绩效改善(成本改善以及质量、交货期、柔性的改善)联系在一起的。[11];Jap的研究揭示了企业-供应商关系与项目的竞标价格和中标价格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强度较高时,其项目的中标价格会使双方较为满意[12];Rábade通过农产品企业的案例研究证明在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其行为的各路径中,双方企业的合作程度起到了核心作用[13]。
企业合作绩效是由双方的合作为企业带来的成效,企业间的合作是二元企业之间为实现各自目标而进行的联结各自资源的活动。陈志祥等将合作绩效分为时间与柔性、成本、质量和合作倾向性4个维度[14],这与Krause的绩效变量选择有些接近;潘文安认为,合作绩效应该分为赢利能力、目标达成度、关系持续度和客户满意度4个维度[15]。还有的学者将合作绩效分为绝对绩效和相对绩效,另外还有用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来评价合作绩效的[15]。
3 假设陈述与模型构建
通过对相关领域49篇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总结出表述企业-供应商关系的42个因子,对这些因子进行频数分析后提取频数出现最多的5个因子为信任、信息共享、承诺、依赖和合作。在对专家及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访谈后,被访谈者大都认为这5个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着关系,并认为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信息共享、信任、承诺和依赖程度可能会对双方合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合作绩效。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访谈的基础上,将信任、信息共享、承诺和依赖作为自变量,将合作途径作为中介变量,以探究企业-供应商关系各因子通过不同的合作途径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情况。
Fynes等在对200个供应商进行数据分析后认为,企业-供应商的关系强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5];符正平等认为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采购绩效和总体经营绩效非常重要,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供应商关系对采购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企业总体经营绩效具有间接影响[16];廖成林等认为,企业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效益和企业绩效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买方企业和供应商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是一个直接或间接合作的过程,这样就会在合作中产生绩效。在经济管理领域对合作的分类比较少见,本研究对上述5个因子进行正交转轴分析得到合作的两个构面,根据各构面题项的内容将合作分为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直接合作表示双方企业在生产、采购、外协、成本和质量等与产品有直接关系的方面进行的合作,间接合作表示双方企业在合作计划、业务合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的间接作用于产品的合作。双方企业不同程度的关系可能具有不同的合作途径,从而影响其合作绩效。本研究根据以上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作和绩效的相关作用分别加以论述并提出有关假设。
3.1 信任
信任是企业对其他公司将采取的行为产生的信心,在以后对该企业本身行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5,17]。Jap发现信任对合作具有显著影响[18]。企业间只有存在信任才能提供合作的物质激励,并减少不确定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企业间合作的意识[11],合作关系取决于双方是否实现了高水平的信任[1],即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高水平的信任体现。
在供应商关系的各影响因素中,信任对绩效改善的相关性最高[10]。实践证明,同供应商保持长期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增加供应商对采购方企业的忠诚度和可靠性;相反,如果对供应商不信任或者信任缺失会直接导致供应商对采购方企业忠诚度和可靠性下降。另外,从供应商绩效的角度,Humphreys等调查了142家企业数据,在得出的对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影响显著的供应商开发的7个维度中包括了供应商信任,其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应商开发、信任等因素对改善供应商绩效具有显著成效[10]。刘益认为,零售商对供应商的信任通过契约控制和关系规范的作用对价值创造(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产生间接影响[19],由此双方的信任也可能对直接合作与间接合作具有影响。所以,信任是双方企业关系的核心,对企业间关系的影响深远,加强信任程度会促进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导致合作绩效的改善,因此提出假设。
H[,1] 信任影响合作及其绩效;
H[,1a] 信任与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信任程度越高,双方的直接合作越好;
H[,1b] 信任与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信任程度越高,双方的间接合作越好;
H[,1c] 信任与合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信任程度越高,双方的合作绩效越好。
3.2 信息共享
企业间的交流共享包括信息共享、物质和原料共享以及财务和债务共享,信息共享在前人大量的文献中将其作为表述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因子,是企业和供应商间的无形资源共享,也是企业间交流共享最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共享的范围很广,包括成本信息、产品开发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财务信息、市场开发信息等。企业和供应商间若存在信息共享,那么共享的信息包括上面的一种或几种。信息共享的过程称为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分为3个层次,即信息查询、信息交流和信息使用。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不同,其信息行为的层次也有所差异,双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高,则其信息行为的3个层次都会达到;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则只能达到一或两个层次。一般来说,实现高水平合作的企业关系至少存在两个途径,即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以及提高各合作企业的承诺水平[20]。企业与供应商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信息交流和沟通等[19],有效的信息共享是买方企业参与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前提。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可以促进合作,从而改善绩效,因此提出假设。
H[,2] 信息共享与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双方信息共享程度越高,直接合作得越好。
H[,3] 信息共享与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双方信息共享程度越高,间接合作得越好。
3.3 承诺
承诺被定义为交易成员间或明或暗的关系连续性承诺[,5],它强调双方在面对突发问题时企业间承诺所具有的作用以及这种关系能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水平,已有研究证明合作程度和企业关系承诺间具有积极的相关关系[20]。Arnett等在访谈企业关键客户和收集客观销售数据的基础上,对合作程度与企业关系承诺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合作程度对企业关系承诺具有正相关关系[20]。另外,Ragatz等研究发现,高层管理者的承诺是影响供应商成功整合的一个积极变量,并把它定义为在大量不同行业中的一个关系结构驱动因素[7]。企业重视对供应商的承诺能改善企业间关系,有利于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加合作领域并拓展合作渠道,以达到更进一步改善合作绩效的目的,因此提出假设。
H[,4] 承诺与双方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承诺得越好,双方直接合作就越好。
H[,5] 承诺与双方间接合作呈正相关关系,承诺得越好,双方间接合作就越好。
3.4 依赖
依赖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而需要与对方企业保持交易关系[5],双方企业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以及需要对方的相关资源而依赖对方。Canils指出,相互依赖通常被作为理解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概念[21]。根据Canils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企业和供应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从各种企业-供应商关系中选择对其有利的依赖结构。这种企业依赖和供应商依赖都对企业间形成良好的直接合作氛围非常重要,因此双方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有可能会促进企业同供应商的直接合作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不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一方对另一方的产品或技术过于依赖反而可能会阻碍双方在合作计划和方法上的沟通,不利于双方的间接合作,因此提出假设。
H[,6] 依赖影响双方合作;
H[,6a] 依赖对直接合作有正向促进作用,双方依赖程度越高,直接合作得越好;
H[,6b] 依赖与间接合作呈负相关关系,双方依赖程度越高,间接合作越差。
3.5 合作
Jap认为合作对绩效有影响[18]。企业间的合作领域比较广泛,包括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涉及企业经营的诸多领域,但不论是企业间的直接合作还是间接合作都会对双方合作绩效有影响。合作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企业的合作绩效,合作绩效的意义会随着选择直接合作还是间接合作的不同而不同。基于生产和技术等领域的直接合作直接作用于产品和企业效益,能明显产生合作绩效;而基于合作计划和方法等方面的间接合作属于企业长远战略层面,对合作绩效的影响也是持续而深远的;同时,企业在各领域的直接合作会促进双方在计划和方法方面的合作。所以,双方的合作对合作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因此提出假设。
H[,7] 直接合作影响间接合作和合作绩效;
H[,7a] 直接合作对间接合作有正向促进作用,双方直接合作得越好,间接合作就越好;
H[,7b] 直接合作对合作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双方直接合作得越好,合作绩效就越好。
H[,8] 间接合作对合作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双方间接合作得越好,合作绩效就越好。
根据以上假设,构建企业-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绩效影响的假设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企业-供应商关系为自变量,共有信任、信息共享、承诺和依赖4个维度,合作途径为中介变量,分为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两个维度,因变量为合作绩效。
图1 假设路径模型
Figure 1 Hypothesis Path Model
4 研究方法
4.1 问卷编制与修订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问卷由4个分量表组成,包括企业背景、企业-供应商关系、合作途径和合作绩效。量表是在修订国内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与专家及员工访谈,形成半开放式问卷,经过多次试测修订而成。初始编制完成所有题项后,选取典型制造企业中与供应商有接触的员工进行预测试,获取有效问卷142份,对预测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剔除不理想的题项,为预测试中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分量表的因子分析得到的各因子命名。最后,将保留下来的题目进行语义上的修正和表达上的简捷化处理,修订成为正式问卷。
4.2 样本的选取
用正式问卷对中国部分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生产型企业的采购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少量财务人员和其他人员,涉及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化学制品业、汽车业和机械制造业等。每个企业发放问卷数量控制在1~5份,共发出问卷513份,回收318份,有效问卷260份,问卷回收率为62.0%,有效率为81.8%,有效问卷覆盖了中国除西南地区以外的19个省市区的139个企业。无效问卷判定的主要根据为项目填写有较多的缺省、项目填写有严重的极端性反应和有明显的矛盾性反应以及答案雷同问卷。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表中的缺省值为被试者未填写该题项的有效问卷数量)。
正式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具有3个测量题项的依赖和间接合作两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658和0.731,各变量的α系数也都较好(除依赖以外其他因子和分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70),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高信度。假设路径模型中各独立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基本小于0.60,说明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而且除承诺和依赖的Pearson相关系数不显著以外,其他变量均呈现两两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适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3 验证性因子分析
针对正式问卷的有效数据,由企业-供应商关系、合作途径、合作绩效分量表的相关矩阵做因子分析的适当性考察,如表3所示,3个分量表取样适应性的KMO检验值分别为0.855、0.867和0.853,均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各分量表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测量数据适合对这3个分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首先选用SPSS 11.5工具进行信度分析,再对各分量表运用AMOS 5.0分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为后面部分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做准备。企业-供应商关系(自变量)分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图2,图2中TRU表示信任,TRU[,1]~TRU[,8]为信任因子的操作变量;INF表示信息共享,INF[,1]~INF[,6]为信息共享因子的操作变量;CIT表示承诺,CIT[,1]~CIT[,4]为承诺因子的操作变量;DEP表示依赖,DEP[,1]~DEP[,3]为依赖因子的操作变量。合作途径(中介变量)分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图3,图3中DCO表示直接合作,DCO[,1]~DCO[,5]为直接合作因子的操作变量;ICO表示间接合作,ICO[,1]~ICO[,3]为间接合作因子的操作变量。合作绩效(因变量)分量表见图4,图4中,CP表示合作绩效,CP[,1]~CP[,7]为合作绩效因子的操作变量。各分量表的拟合指数和信度情况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修正后的企业-供应商关系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标=0.891<2,P=0.835>0.05;AGFI=0.933,GFI=0.953,TLI=1.014,CFI=1.000,以上指标均大于0.9;RMR=0.042<0.05,RMSEA=0.000<0.05。所有指标都符合模型拟合的基本要求,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说明白变量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由图2可知,自变量的4个因子对操作变量的因子载荷都比较好,且各载荷的t值都达到3.29以上,即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企业-供应商关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的数据具有高的会聚有效性和判别有效性,效度较好。
表4中,中介变量合作途径的修正后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的各拟合指标为=0.625<2,P=0.867>0.05;AGFI=0.979,GFI=0.991,TLI=1.012,CFI=1.000,以上指标均大于0.9;RMR=0.016<0.05,RMSEA=0.000<0.05。所有指标都符合模型拟合的基本要求,模型拟合较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说明自变量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由图3可知,中介变量的两个因子对操作变量的因子载荷的t值都达到3.29以上,即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合作途径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修正后的合作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如表4,=0.809<2,p=0.563>0.05;AGFI=0.976,GFI=0.995,TLI=1.004,CFI=1.000,以上指标均大于0.9;RMR=0.009<0.05,RMSEA=0.000<0.05。所有指标都符合模型拟合的基本要求,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图4 中因变量对操作变量的因子载荷的t值也都达到3.29以上,即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合作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图4 合作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Figure 4 Factor Analysis Model Of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4.4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说明各分量表的因子构成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根据各因子构成及这些因子的操作变量情况将各研究因子进行操作化定义。
(1)承诺(CIT),表示企业对双方关系投入的努力程度、供应商带给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长期性和战略合作意愿,主要指双方企业关系的连续性承诺。
(2)信息共享(INF),表示双方企业共享对方成本信息和供求预测信息、参与对方产品开发会议、提供需求规划,主要指双方企业对各种信息的共享水平。
(3)依赖(DEP),表示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产品的可替代性以及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依赖性,主要指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而需要与对方企业保持的相互依赖关系。
(4)信任(TRU),表示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公平性、对企业业务及效益的关注程度、供应商提供信息的可相信程度、供应商的可信赖程度、承诺的可靠性、双方的真诚性和信任性,主要指企业对供应商将采取的行为产生的信心,具有信任特征。
(5)直接合作(DCO),表示双方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计划、质量和库存控制5个方面的合作,主要指双方企业在生产和技术领域直接进行的合作,具有直接性特征。
(6)间接合作(ICO),表示双方企业在合作沟通、合作计划和合作方法3个方面的合作,主要指双方在除生产和技术领域以外进行的合作,具有间接性特征。
(7)合作绩效(CP),表示双方的合作给买方企业带来的成效、合作满意度、合作目标达成情况、合作的收益情况、合作对买方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竞争优势、长期竞争力方面的成效,主要指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绩效价值和效果情况。
5 路径模型修正和假设检验
5.1 路径模型修正
在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识别后,运用AM0 5.0统计软件将调查数据与假设路径模型进行拟合,该模型的各项拟合评价参数如表5所示。
由表5显示的假设路径模型各项拟合参数看,GFI、AGFI、TLI和RMSEA等指标均不理想。根据模型运行结果的提示,对一些路径和残差进行了多次调整和限制,修正后模型的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为1.05<2,p为0.212>0.05,表明观测数据和修正模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GFI达到0.9,TLI和CFI均大于0.95,AGFI,也大于0.85,RMSEA和RMR小于0.05的临界水平,所有的指标显示观测数据与修正后的企业-供应商关系对合作绩效影响的路径模型拟合较好,因此可以接受该修正路径模型,该修正模型的路径和完全标准化解如图5所示。
5.2 假设检验与路径分析
从修正的路径模型可以看出,自变量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各因子通过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的途径对合作绩效发生了强度不一的作用。信任对合作绩效具有直接作用,在信任与合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路径系数(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信任还对合作绩效具有间接的作用,即信任通过直接合作途径实现对合作绩效的间接作用(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7和0.25),通过间接合作途径实现对合作绩效的间接作用(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0和0.24)。信息共享对合作绩效具有间接作用,即信息共享对合作绩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合作途径实现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0和0.25),间接合作途径的作用可以忽略。承诺对合作绩效具有间接作用,承诺对合作绩效的作用主要通过间接合作途径实现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1和0.24),而直接合作途径的作用并不显著。直接合作不仅对合作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5),而且还通过间接合作途径实现对合作绩效的间接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3和0.24)。依赖因素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它既不能通过直接合作途径影响合作绩效,也不能通过间接合作途径影响合作绩效。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各类型的企业中,通过直接合作途径产生较好合作绩效的关键不在于双方的承诺和依赖程度,而在于彼此间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水平;另外,通过间接合作途径产生较好合作绩效的关键原因不是双方的信息共享水平和彼此依赖程度,而主要取决于信任感和承诺水平。
6 结论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而企业-供应商关系是产生合作的前提,中国企业的供应商关系由信任、信息共享、承诺和依赖4维结构组成,与供应商间的合作途径由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二维结构组成。信任和信息共享对直接合作起决定性作用,而承诺和依赖起相对次要的作用;信任和承诺对双方的间接合作至关重要,信息共享和依赖在这方面的作用却较微弱。可见,对中国企业而言,要使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绩效得到提升,需要增强双方的信任程度,而不是靠彼此间过多地依赖。依赖是度量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国外有学者认为依赖会影响绩效,本研究也假设依赖可能对合作有影响,而实证的结果是依赖对合作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并不显著,所以在实践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依赖程度不会影响双方的直接合作和间接合作,中国企业合作绩效也不受依赖程度的影响。但是,双方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在生产、采购、质量、成本、外协等领域的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合作绩效;还可以通过重视彼此在业务合作方法和合作计划等方面的承诺,以达到增强企业合作绩效的目的。因此,在企业-供应商关系中,增强信任、实现信息共享和重视承诺相配合,将对促进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效果产生积极作用,而企业对供应商的过分依赖或供应商对买方企业的过分依赖对促进双方的合作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有一点微弱的不利影响。
标签:验证性因子分析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沟通论文; 修正系数论文; 因子载荷论文; 路径分析论文; 数据拟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