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研究综述_科学精神论文

科学精神研究综述_科学精神论文

科学精神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科学精神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它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它与人文精神有什么关系这几个问题,学者们各自持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一 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与内涵

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与内涵,不同的学者对它的理解有共同的地方,如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求实精神、理性精神、批判创新精神等。但由于科学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范畴,所以学者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科学精神包括上述内涵在内的不同界定。

第一种观点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在本体论、认识论、科学观三个层面上对近代科学精神和20世纪科学精神进行比较。认为近代科学精神隐匿于科学活动的本体理论之中,染有清教伦理精神的观念准则,在认识论上是经验主义机械反映论,凸现了理性主义特点;而20世纪的科学精神以革命的形式昭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突现了非理性思潮。

第二种观点主张从科学、科学家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角度理解科学精神。认为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它建立在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基础之上,是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对科学活动主体要求的一种理性升华,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其内涵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 是科学所以可能的精神基础;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是科学所以成为科学的实践基础;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创生基础;互相合作的协作精神,是科学得以继承的重要条件;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是科学自由发展、深入开展、优化前进的民主基础;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是科学得以永生的重要条件。此外,现代科学精神在科学活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大关系过程中,以求真理性为前提,以个体至善德性作为内核,以社会至善伦理为其本质,形成理性——德性——伦理的有机精神链条。

第三种观点主张从文化视角理解科学精神。认为文化视角的科学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并逐步展开为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依次为:认识论层次,表现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构成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社会关系层次,基本内容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个基本规范,即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价值观层次是最高的层次,指科学的革命精神。

第四种观点主张从反科学思潮这一现实角度出发理解科学精神。认为现代反科学思潮的主流是反对滥用科学和科学应用所引起的负效应,这一思潮合乎科学精神:现代反科学思潮提倡理性、追求真理与科学为人类争取自由的精神相一致;现代反科学思潮提倡独立思考,不墨守陈规与科学批判精神相一致;现代反科学思潮与科学创新精神相一致。

二 关于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命运

如今的中国,正努力向现代化迈进。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科学精神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科学精神使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各自的现代化。反思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精神强劲而科学精神式微的民族,再加上20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它们或者歪曲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或者蔑视、颠覆科学精神,给科学精神本来就不足的中国以强烈的冲击。基于此,一些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在中国已经迷失了,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有的学者认为,追求实利的价值观念和引为取向这种世俗行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社会成员,尤其是科学家,严重影响了科学精神诸规范的内化过程及其深度,使之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不幸失落了。有些人利用科学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使科学丧失了无私利性和严肃性,导致科学精神破损不堪。在中国,要使科学精神得以复归,首先有赖于科学共同体成员对科学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对科学精神的普遍认同;其次是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推动社会变革时,应充分认识和重视科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维护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尊严,减少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

还有学者认为,尽管中国的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却存在科学主义倾向。科学主义无限制地夸大了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与科学的本性和科学精神相违背,而且,科学主义在摧毁科学的背后内含反科学、非科学的因素,所以我国必须反对这种不良倾向。这需我们做到:一要严格把握科学主义的内涵,将它和重视、尊重科学区别开来;二是倡导真正的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这才是中国现实的主导方面。

再有学者认为,我国近年来伪科学的流行也是使科学精神迷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伪科学借科学之名标新立异,行欺诈、迷信之实,喜欢以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惊人的轰动效应,否定既有的科学成果和公认的科学定理,达到个人沽名钓誉的目的,使科学的自由精神在我国受到极大的损害。认为伪科学在中国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三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及其两者的融合、统一

在研究科学精神的过程中,不少学者必须地涉及到了人文精神及其两者的关系。少数学者认为,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由于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影响了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从而人为地将这两种精神对立起来。但事实上,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科学作为一项认识活动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迈进,是科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为人类自由解放而奋斗,是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这样的理解在实践上,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和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以弥补传统人文精神的不足。

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对立而言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具有不同的内涵。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立,不仅给两者各自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后果,东西方的社会现实已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融合这两种精神不仅成为一种趋势,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历史上,近代西方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它们都产生于对宗教神学蒙昧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在发展的初期,两者虽有矛盾但尚未显露,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过程逐步、深入地展开,两者的矛盾日益突现出来。由于没有处理好人是目的,科学是手段这一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造成了目的和手段的颠倒,使得科学精神强劲而人文精神失落,从而也就出现了两者对立的情况。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西方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和现象,故此,为确保现代化的成功,针对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将两种精神一并弘扬。

第二种观点。有的学者同样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两种精神的关系,却得出了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才造成了两种精神的对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自然哲学”和“人的哲学”的区分就已经使两种精神的分裂初露端倪,而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划分,使这两种精神在近代实现了真正的对立和分野。近代以后,科学主义的兴起赶走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占据思维的中心,而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脱离科学理性研究问题,因而对立日益明显。现实虽然如此,但从理论上讲,科学与人互渗互促的关系为两种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内在根据。此外,两种精神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世界,是渗透于人类生活各个要素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这为两种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第三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层次上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是理性思维的不断发展和重视经验与自然的哲学传统,它以对象性的物作为指向和尺度,采用逻辑、教学、实验等理性手段,如实反映人之外的客观世界;人文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是“天人合一”的坚定信念和偏重为人之道的哲学传统,它以自返性的人为指向和尺度,采用直观、情绪化等非理性手段,达到对善的追求。这两种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基础。但是科学精神的过分张扬引发了人们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带来了文化的异化。处理这一问题的正确办法是进行理性的重建,并在重建理性的过程中促进两种精神的融合,保持它们之间必要的张力。

第四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别源自人类对自然和人事的认识,是两种认识及其成果的精神升华,在科学与人文分野的时代,它们成为人类认识、观察世界的两个基本方法、两个重要角度。科学精神倡导以客观事物自身为尺度去度量世界,体现客观性原则;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尺度去度量世界,体现主观性原则。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认识成果和发展趋势已经表明,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使用人文和科学的综合、交汇的视线,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外在世界的真正属性和人之为人而不为物的那些特性,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统一。

第五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两个内容丰富、界限模糊又相互对应的概念,它们既相互统一,又相互限制、排斥。科学精神尊重、重视科技的价值,强调利用科技推动社会发展,强调物质的力量、手段和作用;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作用,强调依靠人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强调精神的力量、手段和作用。但是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人的主观作用和工具的客观功能具有的统一性使这两种精神也具有统一性。而且中国现实中的深刻变化要求两种精神必须解除对立,走向统一。第一,高科技的强劲发展和推广提出了两种精神相结合的历史任务;第二,环境污染压抑了人文精神,侵蚀了人文文化,只有消除两种精神的对立,才能解决这种危机;第三,企业文化的兴起雄辩地表明时代需要这两种精神的融合。

标签:;  ;  ;  ;  ;  

科学精神研究综述_科学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