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朱蕾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 目的:探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7.3±2.1)d、住院时间(17.5±3.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获取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甲状腺药物;粒细胞缺乏症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94-02

粒细胞缺乏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9/L,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极易遭受致命性感染,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等疾病,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并不少见,且在治疗的任意时期均有可能发生,故应给予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改善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特选取我院医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ATD所致粒细胞缺乏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3例,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6.7±5.3)岁,粒细胞缺乏症出现于ATD治疗后(34.5±7.4)d。对照组17例,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8±4.9)岁,粒细胞缺乏症出现于ATD治疗后(35.2±6.9)d。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常规正常,入组时均符合粒细胞缺乏症诊断标准,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9/L。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并进行隔离。常规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地榆升白片、维生素B4与鲨肝醇,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所有患者均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泼尼松,每日15~30mg,视情况加量,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选用惠尔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100631)治疗,5μg/kg/d上臂皮下注射,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2.0×109/L停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临床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血压升高)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7.3±2.1)d,明显短于对照组(12.4±2.7)d;观察组住院时间(17.5±3.4)d,明显短于对照组(24.6±3.7)d,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无显著区别(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果不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极易遭受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粒细胞缺乏症早期症状多表现为咽痛、发热,故当接受ATD治疗的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需要立即检查血常规。

虽然ATD所致的粒细胞减少可发生于治疗的任意时期,但多见于最初1~3个月[1],此时需加强对患者症状和血常规的观察,以降低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ATD引发粒细胞减少的原理,与药物对骨髓的毒性作用以及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有关。一方面,ATD能选择性对骨髓粒细胞的核酸代谢产生抑制作用,阻碍粒细胞成熟,进而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另一方面,ATD属于半抗原药物,可与患者的白细胞自体蛋白质结合而发展成全抗原[2],从而诱导机体生成抗体,致使骨髓造血细胞成熟遭受阻碍,并对成熟粒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使粒细胞减少。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合成的多肽类生成因子,不仅能促使中性粒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还可刺激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增殖分化,从而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对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减少合并感染的危险性、降低医疗费用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中,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感染、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区别(P>0.05)。

综上所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明显缩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姣.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07-108.

[2]邱哲峰,张木勋.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31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2):90-92.

论文作者:朱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朱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