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突破与全面推进--高中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个体化突破与全面推进--高中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个体突破 整体推进——高中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体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工程。课程改革既是学校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又是学校全面改革的基本内容。办好高质量高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抓好课程体系的改革。1992年以来,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的《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项目的子课题《高水平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的教改研究任务,具体内容是在高中实验个性化教学。实验在3个年级运行,经过4年时间,已经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一个分层次教学、个体突破、整体推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已具雏形。

一、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的理论思考

1984年,我校进行了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并把课程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大力量进行了课程结构的调整。

我们打破了单一的课程模式,建立了多维立体的课程模式。从课程功能上把课程划分为基础工具课、科学知识课、思想品德课、文体艺能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和兴趣爱好课等7种类型。从课程形式上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形课程等3种类型。从课程管理上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3种。

我们从1990年开始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程改革,实行了分层次的教学实验,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应当说,这些课程改革的措施是积极的,成绩是明显的,培养了人才,锻炼了教师,为以后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但是,由于当时我们的指导思想还不是很明确的,这些实验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出发点;以培养少数“尖子”学生为重点,仍以掌握知识为教学的终结点。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展,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在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立项论证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对素质教育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终极目标、运行模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必然结果。它的表现就是把系统理论引进教育科学之中,从而评价教育质量不再是各门功课考试成绩的简单相加,而是追求整体效益,这样,就使课程、教材、教法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它的特点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个体突破,整体推进,使人的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其次,素质教育是教育价值观发生根本变化的必然结果,最终实现“人人都受教育,个个都能成才”的教育。教育应从选拔性转化为发展性。这样做,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考试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在教育评估中退居次要地位,而对人的能力和实绩的评价升至了主导地位。

从这个认识的基点上出发的高中个性化教学就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成为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具体体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从社会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的。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多类别、多层次的人才。而从学生的实际看,他们发展到某个阶段时,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在兴趣、性格、能力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果我们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的现状出发,帮他们制订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目标,又实事求是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就会使学生从不同方向上得到发展,从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如果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组织教学,就会打破了“优秀生”和“后进生”的界际,就会使每个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和才能都得到开发,体现“人人都受教育,个个都能成才”的目标,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其次,它是从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出发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将走向未来。未来是知识激增、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可能教给他们无限的知识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但如果我们能从不同的程度水平出发去引导学生学习基础工具课,从不同的职业取向出发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课、文体艺能课、劳动技术课,就能使他们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产生探索精神。他们将不满足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将不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而是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把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也就是我们曾反复强调的“学会学习”。这样,学生的创造才能将得到发挥,到上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和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将会有坚实的基础。

第三,它是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的迫切要求出发的。近年来,学生普遍厌学,其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过重,校内外生活单调乏味。但课业负担重,并不仅仅指学习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还在于学习内容过深,课程要求过高,使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同学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于提高;由于门门课程要求过高,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科科一般化,难于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而这些课程虽然有些同学“吃不了”,但对于确实突出的“尖子”学生而言又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一刀切”的教学使多数同学感到枯燥、单调,个性特长被压抑,精神负担必然加重。个性化教学使学习“难度”该提的提上去,该降的降下来,学生的学习负担从根本上得以减轻,就会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学习对于他们就会成为自我设计和追求的事情,就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二、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置的内容取向

1.强化与高科技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学。如数、理、化教学。把部分学生培养成为学科尖子,争取有的中学生能进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国际竞赛,争夺国际金牌。强化文科教学,主要是语言和文学。

2.强化外语教学。努力培养外向型经济需要的外语人才,要普遍提高学生外语程度,特别是提高听说水平。要培养一批外语尖子人才。为此要扩大英语阅读量;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开设科技英语和公关英语。

3.加强普职渗透的综合技术、技能教学。保证开好高一计算机必修课;增加计算机选修课时;开放计算机室。使高中学生普遍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培养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编制软件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学:英文打字、电脑中文打字、复印、速记、电子技术、摄影、缝纫、烹调、家用电器和自行车、汽车维修与使用等活动课程。高中毕业时让学生懂得某一方面的有关基本知识、具备初步技能。

4.强化体育、艺术教学。坚持高中阶段普遍增设一节专项体育选修课,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掌握健身的方法;重视对中学生体育尖子学生的培养,为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开设音乐欣赏、播音训练、美术等活动课,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才能。为大学艺术学科输送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开设科目

1.统一要求的必修课。有政治、地理、体育。

2.不同要求的选修课。

①国家规定的科目:语文、外语、数字、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以上每个学科均可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或B、C两个层次,要求学生学科必修、层次任选。

②本校规定的科目:拓宽数学、拓宽物理、拓宽化学、高水平英语、语言文学常识和公共关系语文。

③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科目:写作指导、文学欣赏、线性规划与运筹学、计算机运用、兴趣物理、环境化学、拓宽数学、徒手画、音乐欣赏等等。

(三)各层次的教学要求及目标

1.数、理、化A班

教学要求:高于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为培养各学科尖子及高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能参加各种竞赛,注重个性发展及兴趣培养。

2.数、理、化B班

教学要求:按现行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教学。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学生打好文化课基础。

3.数、理、化C班

理、化C班:按现行大纲及会考要求,达到合格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要求。

数学C班:按现行大纲及文科高考要求,注重常规训练。

4.外语、语文A班

外语A班:按现行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加强口语及听力训练(这部分高于现行大纲要求)加强科技外语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A班:按现行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加强公关语文的内容,注重个性及特长培养。

5.外语、语文B班

按现行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6.历史B班

按现行教学大纲及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7.历史C班

按现行教学大纲及会考要求进行教学,达到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各分层次教学班的教材、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考试程度均为不同层次。同时,不同教学班还开设不同类型的任选课。劳技课集中时间,多门课程同时开设,供学生选学。

方案的确定,给实验的运行提供了依据,但又不能代替整个实验过程,因为这个实验过程充满矛盾,随着矛盾的逐渐解决,整个实验日趋完善并逐步接近了预定目标。

整个实验的运作经过以下的过程,解决了以下的问题。

首先,多次召开学生、家长会议,反复申明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整个思想动员过程,就是教师、学生、家长反复深入地领会素质教育精神的过程。人们愿以历史的经验类比现实生活中新鲜事物。个性化教学的方案刚刚提出,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是分快、慢班,家长中有39%不赞成,2%坚决反对。但不管赞成与否都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上各基础学科和与高考相关的学科的A班学习,93年入学的一个班级,51人中有87%的人愿上语文A班学习,78%的人愿上数学A班学习,83%的人愿上外语A班学习。经过反复的学习讨论,加上在老师的具体帮助下,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上百分比分别降至28%、17%、47%。经过一段运行,有的同学提出调班的要求,经调查,有的在A班学习感到难以适应,有的B班学生感到尚有余力,更多地是感到从高考的角度,自己在A班所学的许多知识“没啥大用”,愿意调到B班扎扎实实地准备高考。前者我们根据“各取所需、各有所学、学有所长”的原则,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特长予以调整,后者则再次请家长和教师、学生面对面地分析讨论,从思想上再次端正对素质教育中培养目标的认识,然后再请他们确定自己的选择。经过这样的循环往复,这个班语文、数学、外语在A层次学习的学生最后稳定在32%、16%、38%。经过三年的学习,初步验收,这些学生中93%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学生对各学科层次的选择是自主自愿的,但又不能放任自流。在实施层次分班的过程中,参加实验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过细的分析,做广泛的调查,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科专长、家庭环境及本人的兴趣爱好,结合对他们选择层次等方面的意向调查,对他们各科的选择“心中有数,大体明确”努力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意向客观相符。

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学生资料完备,在实施层次分班时就可以大体上做到“按座对号”,为从个性出发的分层次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改革学生管理体制。个性化教学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双重管理。共同课及晨读、课间操、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在行政班进行,个性化课程分层次教学在各教学班进行,理科班人均流动上课是每周16-20节,占总课时量的60%左右,由于对学生串教室上课这一环节加强了调控管理,学生迅速熟悉运作过程,一周后2-3分钟就能进入学习位置。

为了加强教学上的管理,我们分别设立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班主任,建立学生向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班主任双重请假的制度,设立行政班规及年级统一管理条例,加强了思想教育,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方位的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流而不死,活而不乱”。

第四,改革教务管理办法。将教务管理的主要权力下放到进行实验的各年级,由年级制订教学计划,由年级各学科备课组自行确定教学进度。年级统筹安排,确定按行政班和教学班上课的教室和课程、课时分配表。同时,由年级学期初统一提出科技实验计划,由教务处协调,妥善安排场地、器材与时间,确保分层次教学所需的各科教学实验正常进行。

第五,按多层次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考试验收。个性化教学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的。要达到既定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此,参加实验的教师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进行不同学法的指导,各科C层次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反一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而A、B层次的学生则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其举一反三,通过质疑问难,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二是把握不同的教学速度,对B、C层次的学生,在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低速”处理,以大容量提问和练习加以训练和巩固,在A层次班教学则适当加快。三是不同层次教学在例题配备时应区别对待,同一例题,对BC层次的学生,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对A层次的学生则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要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四是在落实知识点时注意梯度。对BC层次的学生是依据教学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而对A层次学生则是对这一知识点经过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广泛的落实。

个性化教学的考试要求有分有合。“分”指的是各个教学层次按本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出题考试,每学科都有A卷、B卷、C卷(为考查科目),进行不同层次的验收。这种考试能实现“评价分层”,体现了个性要求。“合”,即在数、理、化A班课程已基本结束后,全年级学生参加B层次的统一考试,便于以统一标准衡量学生,对全体学生统一进行分类评析。第三种考试方法是“分”、“合”结合,即各学科A层次提前考试,确定一定的及格标准,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者参加B层次统一考试,记录参加B层次考试的成绩。这样做,既能体现个性要求,又能够统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对A、B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促进。至于在哪一个阶段进行哪一类考试,则要灵活变动,视每次考试的不同目的来确定。

三、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的初步成果

首先,参加实验的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为他们逐步成为具有个性特长的人打下了基础。

由于个性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他们减轻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在生活、活泼、主动的学习中能以更大的精力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由于实行“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办法,年级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全面负责,就使学校的德育计划得以落实。1994年,现高三年级班、团会、请人做专题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课程比1993年增加23.5学时。学生中有爱国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形成诚实、正直、勇敢的品格的人越来越多,全年级学生普遍讲文明、懂礼貌、爱护公物、遵纪守法。1993-1994学年,全年级6个班全部被评为文明班级,占全校文明班级的40%。

由于各层次教学严格按计划要求进行,达到了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尖子学生脱颖而出。实验班的学生魏巍,按有关协议在美国学习一年,被评为全美优秀学生,获得了克林顿总统亲自签发的有关证书。在1993年到1994年两年的各学科全国竞赛中,现高三年级共有77人获省级或省级以上奖励,现高二年级共有19人获省级奖励。

由于强化了体育、艺术教学,精心培养尖子,参加实验的年级已有10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现高三年级已有2名艺术人才通过了今年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有7名运动员已被重点大学确定为录取对象。

B层次的学生两级分化的差距逐渐缩小,多数同学齐头并进,全面打好了各科基础,个性特长也得到发展。C层次的学生则减轻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按实验要求,在省会考办的统一指导下,本届高中已较圆满地组织了各科的独立会考,及格率达到99.7%。

其次,参加实验的教师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个性化分层次教学,冲击了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师来说,多数承担2个层次的教学,有的甚至承担ABC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负担加重了,工作难度加大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但这无论是对全体教师,还是对教师本人来说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教师提高这个环节不放,或鼓励其接受继续教育,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国际交流、出国学习访问,或指导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这一大实验中进行单项的教改实验(现有化学“问题模式”实验、语文“自学辅导教材”实验、“高中议论文思维序列训练”、外语的“交际英语教学实验”、体育的“女生形体课教学实验”等等。以上共有3项在1994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一等奖或二等奖),或注意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勇挑重担,在酬劳、奖励方面又向参加实验的老师倾斜,使许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迅速提高。1993年以来,参加实验的教师有2人被评为省市级劳模,有24人被评为师大、区优秀工作者,25人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在报刊杂志上共有26名教师发表了31篇科研论文。

第三,初步形成新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试行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积累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的经验。这些为实验的继续深入,为我校教育改革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论证研究的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的若干思考

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在我校运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就阶段性的成果而言,是我校以往较大规模的各类实验所不及的,它启示我们:

(一)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进行任何实验、改进任何工作、开拓任何领域,成功与否在于指导思想正确与否、明确与否。当我们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动转无能时,所进行的任何教改实验都只能是“小打小闹”,而不能从根本上有所转变。当我们接受了“素质教育”的科学概念,把我们的思想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之后,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新的教学模式也就建立起来并运行下来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死教知识,教死学生”的问题也就开始得到解决了。就此而言,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崭新的而又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学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二)要善于解决各类矛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他们消除矛盾。改革实验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实验者的任务就是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以往有些实验之所以半途而废,没有善始善终,就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回避矛盾,使矛盾成了我们的绊脚石、拦路虎。实际上,解决了矛盾,新的矛盾还会产生,不断地解决矛盾,事物才会发展。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是我们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

(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能陷入一种“误区”,就是把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和少数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进行文艺表演看成是素质教育,看成是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忽视分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我们的实验正是抓住课程、教学这一中心才得以健康发展,没走大的弯路。

(四)要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有多种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特点。以此为出发点,探索适应自身情况的“素质教育”模式,就是办出了学校特色。进行一项改革,一旦认准,就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一看到别人的改革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急急忙忙地否定自己,盲从别人,那么任何改革、任何实验也不能成功的。

高中个性化教学实验刚刚迈出一小步,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方法如何更科学地确定,效果评估将如何进行,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自身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许多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但只要我们坚持把实验完善下去,借用两个数学概念来表达,就一定会由“模糊”而走向“精确”。

标签:;  ;  ;  

个体化突破与全面推进--高中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