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本文围绕油气回收装置在甲醇燃料加注过程中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油气回收工作场所中空气中的甲醇浓度进行检测,并采用对比法来描述油气回收装置的实际控制效果。结果发现:未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甲醇浓度严重超出了甲醇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指标的限度值,而采用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明显下降,满足人员健康及环境作业的安全性要求,实现了健康安全的作业环境。因此,油气等能源企业可通过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来降低作业环境中的甲醇浓度,更好地推动企业安健环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甲醇;油气回收装置
1引言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快速实施和推进,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型能源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带动了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天然气开采、集输和利用过程中能源的节约和安全方面工作难度加大,成为业内人士十分关注并致力于研究的工作内容。油气回收是天然气行业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节能环保技术,本文围绕这一技术对甲醇燃料加注过程中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2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为当地甲醇燃料加注站共5个,其中1个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
实验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行业中的标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来对油气加注高峰时段的甲醇燃料加注站进行环境空气中甲醇的参数检测。其中包括作业环境空气的采样高度和甲醇短时间的接触浓度。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压强和温度均进行必要的标准换算。实验共分为两组,一组是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另一组是未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分别对这两组作业环境中的甲醇浓度进行检测,以描述对环境中甲醇的不同控制效果。此外,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中的相关指导和说明,对不同作业环境中甲醇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和评价。
3实验步骤和结果
在油气加注站中所采用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为:甲醇燃料集输装置→人工卸料→加注站燃料库→自动上料→甲醇燃料加注机→人工加注→甲醇汽车。
油气回收工艺的流程为:甲醇燃料集输装置→甲醇汽车加注箱→油气回收油枪→油气回收管线→地下储油罐。
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环境甲醇含量的检测。首先借助空气采样器进行作业环境的大气采样,以0.2L/min的采样流量,采集空气5L,然后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强。然后进行气相色谱的标准曲线绘制并测定校正因子。最终按照绘制好的标准曲线来进行不同作业环境空气样品的甲醇含量测定。不同作业环境中空气中甲醇的浓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作业环境中空气中甲醇浓度检测结果
由上述甲醇浓度检测结果发现,未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注站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最高值可达到83.43mg/m3,而甲醇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指标的限度值为50 mg/m3,因此该值已经严重超出了规定的范围,说明甲醇浓度过高,存在极大的健康和安全危害。相同加注站且同一加注位置条件下测量的甲醇浓度也有所差异,其中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测量差值为44.77 mg/m3,未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测量差值为48.26 mg/m3。不同加注站相同加注位置条件下测量的甲醇浓度也有所差异,其中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测量差值为43.76mg/m3,未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作业环境中甲醇浓度测量差值为56.05mg/m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实验测定的甲醇浓度值与同类别职业病危害评定级别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作业环境甲醇浓度与同类别职业病危害评定级别对比结果
由上述甲醇浓度检测结果与同类别职业病危害评定级别进行对比发现,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后,作业场所环境中的甲醇危害等级有轻度危害下降到无害,符合且满足化工企业安全健康作业环境的标准。
4讨论
通过该对比实验结果及分析得知,在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以有效降低作业环境中甲醇的浓度。在后续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以针对油气回收装置的单个环节进行指标和参数的检测,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工作方案和决策制定提供建议。
5结语
对于油气企业来说,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健康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新技术和新策略来实现,加快油气回收装置的推广和应用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有利途径。通过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不仅有效解决了油气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的挥发浪费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甲醇等危化品对作业环境带来的直接危害或潜在危害,极大地避免了加油站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人员和周边环境创建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油气回收技术的推广,同时积极参与到油气回收工艺升级中,使该工艺技术推动油气行业加快走上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的3阶段分析,李明川,樊栓狮,《可再生能源》,2010,28(5)
[2]输气管线中水合物的形成及预防,王海霞,陈保东,陈树军,《天然气与石油》,2006,24(1)
[3]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分析,朱秋军,北京国际环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48-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T 229.2-2010),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崔帅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甲醇论文; 作业论文; 油气论文; 环境论文; 浓度论文; 装置论文; 职业病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