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文化论文,企业文化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许多企业掀起企业文化的热潮,甚至有些企业不惜重金聘请外国公司为 本公司策划其企业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不少企业家的新思维。的 确,企业文化首先起源于美国,后来在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1988年75位诺贝尔 奖金获得者联合发表宣言呼吁:人类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汲取孔子的智慧,学习东亚文 明。企业发展,同样是“适者生存”,每一个国家的企业,都是植根在本国的基础上, 同样,企业文化也必然是植根于本国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必须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相 吻合,才能发挥作用。现代跨国公司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生态关系的重要性 ,提出所谓交叉文化的概念,提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企业文化必须与当地文化相 结合。本文探讨了企业文化的民族性。
1 米老鼠兵败巴黎的启示
迪斯尼和米老鼠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美国人引以为骄傲。然而象征 美国文化的迪斯尼和米老鼠却兵败巴黎,米老鼠被巴黎人视为对欧洲文化的污染,称之 为可恶的美国文化。原因是美国人在创建欧洲迪斯尼乐园决策中,不是以对欧洲人服务 为出发点,而是以美国人的心理去揣摩欧洲人,在面对像法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 统的国度时,傲慢的美国人仍没有任何收敛,导致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失败。从米老鼠兵 败巴黎我们得到启示:一个国家的文化若进入另一个国家、民族,而不与本国民族文化 生态相吻合,必然会被本地文化所排斥[1]。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必定是以当地民族文化生态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是要对内 增强本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激励本企业职工为企业创造利润,对外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 ,两方面都牵涉企业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所在地人民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价值观念 、民族的道德观、民族的行为特征,即根植在本民族文化生态基础上,如果企业背离了 当地民族生态,引入了所谓外国成功企业的经验或移植外国企业文化,是不可能的,也 必然受到企业职工与当地社会所排斥,最终导致的是企业管理的失败。
2 企业文化的生态背景和内涵
企业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首先创造一支用于进行企业竞争的新魔杖——企业 文化。产生企业文化新魔杖的企业生态背景是:日本崛起、欧洲复兴,企业竞争异常激 烈,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人才,企业专制式的法制管理崩溃及社会道德理性觉醒要求企 业应负社会责任。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社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 知识和人才,社会对劳动者保护加强,就业机会增加和劳动者价值观念的转变,使职工 对专制式的法制管理越来越厌恶,人才流动加强,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技术资产流失, 并增强竞争对手的力量,如何有效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留住人才,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 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这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内部原因。产生企业文化的社会原因是社 会对企业强烈追求利润越来越厌恶,强烈要求企业应对社会、消费者负责,企业文化的 外部作用是争取社会与消费者的认同。
企业文化发源于美国,日本人加以发展,被认为是企业竞争的新神杖,确实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20世纪末中国企业开始引进,首先是太阳神集团,其后被吵得轰轰烈烈、神 乎其神,似乎是可以把企业一夜间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万能神杖。太阳神公司确实利 用的CI导入曾取得辉煌的业绩,“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广告歌 词和鲜明的企业视觉图案吸引全国消费者,使在几年间产值由4000多万元跃升到13亿元 。毫无疑问,太阳神的CI导入在视觉特征上是成功的,对推动企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 作用。然而太阳神企业文化导入是很不完整的,特别在科学的整体发展、技术创新、人 力资源营运方面存在不足,依靠保健品发展起来的太阳神不在技术上创新深耕,却急剧 进行严重背离祖业进行多元化扩张,投资石油、化妆品、房地产、电脑等几十个项目, 终于使太阳神败落。在我们审视中国正兴起的不断推陈出新、眼花缭乱的企业文化浪潮 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企业文化产生的真实的企业生态背景、它的核心真谛和表面真伪。 企业文化的核心真谛在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企业真正对社会的贡献 而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而不是依靠亮丽的广告词和华而不实的社会贡献行动来树立虚 假的企业形象,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不断为消费者创造出不断增长的消费利益以满 足消费者的要求[2]。
3 东西方民族文化生态与东西方企业文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60~70年代, 日本的经济实力大有超过美国之势。日本的这一奇迹,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为何能在短 短的二三十年迅速崛起?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国,为何会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经济 力量的崛起,西方尤其是美国转向研究日本式管理,但日本的专家却说,日本式管理是 从美国学来的,只不过是结合了日本的国情,加以消化而适应罢了。至此,企业文化成 为研究企业管理的一股新的潮流。管理随着时代在变迁,企业生态在不断演替,但它始 终是与人的行为、与所在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密切相连的。管理方式和制度的移植并 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非把外来的一套经过消化后,在紧密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和 社会因素,融汇成适合于本土民族文化生态的品种,才能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得以生存和 发展[3]。
中国进入WTO,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经济的竞争,在面临着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时,认真 审视不同国家企业文化产生的根源、探索优势企业生态的发展观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1 西方民族文化生态
16世纪是西方社会伟大的转折,西方文艺复兴和科学思想的革命,使资本主义诞生, 形成现代的西方民族文化生态基础,然而西方的民族文化应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文化。 诞生在爱琴海的古希腊,处于贫瘠的亚平宁半岛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以航海贸易 和工商经济为主的海洋文明。这种经济方式,特别是商业活动,以其纯粹的谋利性质, 流动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培养出冒险精神、强烈求取知识、完善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勇 于探索自然的激情状态,在政治上古希腊是一个奴隶主民主制的政权,使希腊人更崇尚 民主和个人的自由。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人在精神上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巨大转向: 它以歌颂世俗来蔑视天堂,以标榜理性来取代神启:它反对教会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宣扬“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它要求科学技术为人谋取福利,文化艺术表现 人的思想感情;它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歌颂人性以反对神性,主张个性自由以反对宗 教钳制,从而使欧洲人重新发现了人自身的价值以及人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雄心勃 勃开始了商业资本主义革命。经受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后,欧洲人冲破了中世纪宗教压制 的铁笼,“人性”,“人权”,“个人价值体现”和“竞争性生存”等概念得到普遍强 调,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社会形成较重的私有观念, 逐步形成了“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目的而生存”的个人主义理论的基本格 调[4]。而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功利观念,利已观念,使 得个人主义膨胀。如17世纪洛克等人的天赋人权说,18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孟德维尔提出 “私恶即公利”的命题,以后发展为18、19世纪的合理利己主义,19世纪穆勒倡导的自 由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这种个人主义倾向。这种以人为出发点的人道主义思想战 胜了封建僧侣阶级的道德学说,客观上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2 东方民族文化生态
从远古文明产生伊始,极具宗教性格、哲学性格、政治性格、群体性格的东方文化就 拉开了自身发展的序幕,其后历经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已度过 五千年以上的漫长时光,留下无数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以中国、印度文化为核心、以 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的东方文明,培育了东方人民浓厚的节俭意识,赋予了东方人民吃 苦耐劳、重教乐育、勇于进取的精神。
家庭主义的农耕民族文化是东亚文化典型特征,在长期乡土性、稳定性的生态环境中 ,孕育了灿烂的东亚文化: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伦理思想,成为当今解决环境问题 的哲学理论基础;“明德、亲民、止于善”“格物、致知、正心、修身、诚意、齐家、 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坚持平等比自由重要、同情比理性重要 、礼教比法治重要、责任比权利重要、人际关怀比个人主义重要的伦理思想,它影响着 两千多年东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为日本和四小龙(台湾、南韩、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创造了其独特 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在东亚和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文化、家庭价值和 商业道德也以儒家语汇加以表达。像网络资本主义、软性权威主义、团队精神和协商政 治这些在东亚经济、政治和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观念全都说明,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中 继续发挥着作用。
3.3 东西方优势企业生态分析——美日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差异
日本、美国均属于发达国家,都能对其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既能在特定历史时 期把握企业生态,培养出像美国通用和日本索尼这样的优势企业。但日本与欧美的管理 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植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态背景。
在文化传统的差异驱使下,美、日在先锋企业定居的同时,在开创、吸收先进技术、 先进生产管理的同时,注重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建设,使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 相协调,从而各自演替适应其生态环境的优势企业生态,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
从美、日企业文化对比中,能够分析得出企业文化要与民族文化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 ,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规模引进了美国、欧洲诸国的先进管理理论和 体系,这对日本经济成长自然做出了贡献。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摒弃了作为欧美管理 理论基础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同时保留了家族式的管理文化,为什么呢?因为自由 主义、个人主义与日本传统的文化相冲突,与日本——归根到底与孔子的“忠诚,孝悌 ”不能溶为一体。正是这样:日本企业不但引进了欧美式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而且保留了与之相矛盾的家族主义,既在建立新的企业生态的同时,使企业文化与民 族文化生态相融合,创造了日本式的独特的管理体系。
日本管理的核心是终身制、年功序列、企业内部办工会,这号称为日本管理三大法宝 ,而欧美都几乎完全相反。日本采取这种方法获得成功,其原因在于日本民族的文化背 景是以忠、孝为本的。
美国企业文化则不同。美国民族文化是与欧洲、特别是英国同根的,但是美国的历史 发展却形成了独特于欧洲民族文化生态。美国最早的移民是在英国本土受到迫害的但有 充满充实精神、宗教气氛的清教徒,他们来到新英格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求生的本能 是他们培养了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加上清教徒严肃负责、讲求实际的伦理思想,客 观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充满了求实精神和宗教气氛,清教 徒们深受洛克和孟德斯鸠哲学思想的影响,笃信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立国之本。在独 立战争的革命形态下,人们普遍支持杰斐逊的“自然权利”主张,认为人人有享有生活 、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美国民族文化生态使人们学会信守契约,在机会面前,人人均 等,谁能抓住机会,谁能善于竞争,谁就会取得胜利,崇尚自由,讲求效果、务实、开 放、进取,追求个人奋斗成为美国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4 中国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中国人民及利益团体 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精神,造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生态的复杂性——中西方交汇、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接冲突。一方面根深蒂固受传统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 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对企业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分 析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是构塑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的基石,准确分析中国的民族 文化生态,才能有效的建立中国的企业文化。
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本思想、和谐思想、求实精神、勤奋自强的民族性格、求索和开 拓精神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封建保守的差序关系和家族利 益至上的倾向、中庸之道、安贫乐道,易于满足与追求竞争和成就相悖、重农抑商的偏 激思想对现代化商品经济的抑制、悠闲散漫的生活习惯与现代效率的冲突、因循守旧的 传统与缺乏现代革新创造精神又对现代企业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
在智力社会下,随着人们受教育与富裕程度的加深,人们的价值观也将在内、外环境 的剧烈变革中发生重大转变,企业经营管理将从自然与人、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等 方面都需要重新构建。
中国企业在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企业文化的选择不是盲目地与国际 接轨使企业文化国际化,而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适合中国国情 的、民族性的、先进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