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kV配电网规划管理模式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地区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供电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配电网运行模式的现代化管理,加快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配电网管理模式,实现分层、分级、区域性建设目标,开拓10kV配电网工程规划建设新途径,助力国家电力工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
一、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重要性
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配电网工程规划范围越来越广,工程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纵观全局,我国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配电网整体结构有待优化,供电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配电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亟待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改善了人生的生活质量,社会电力能源需求量快速增长,为配电网工程规划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配电网分布格局进行整体规划,在供电系统多元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合理的设计分布式发电网和负荷式配电项目,接入管理模块和运行维修模块,提升配电网工程协调发展水平,建设集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电力能源传输网络,提升地区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和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配电网规划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严峻形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求配电网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坚持统一规划标准、统计建设理念,以高效稳定的供电服务为目标,以区域电力能源协调发展为原则,建设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繁多的配电网络,利用现代化科技和灵活的管理手段,提升配电运行效率,以保证电力系统在安全的条件下得以正常运行状态。
二、10kV配电网规划
现在很多县级电网工程规划和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建设投资资金的限制;投入了质量较差的设备;缺乏经济发展分析,盲目建设电力工程,价值利用达不到最大化,导致建设投资资金浪费;规划落后,容量无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负荷需要;缺乏事前调研,选点不合理,群众工作问题受阻。因此,我们务必保证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效率,进一步优化电网规划。
2.1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相关人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尤其是要明确负荷的实际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进行必要地预测,重视起周围的环境以及实际情况,这样就能为今后的估算与测量提供必要的依据。一般情况下,预测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有外推法、单耗法等,供电企业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契合,不能以偏概全地进行配电网的规划,只有将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实现合理化与科学化的配电网建设。
2.2充分考虑供电的可靠性
10kV配电网可以采取环网方式,环网方式的选择需要满足不同地点的需要,并且因为电网的负荷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还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10kV配电网的规划与改造。
一是在连接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连接方式进行选择,将负荷范围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线路处在安全的运行状态下。二是对供电的可靠性加以有效地处理。以环网连接技术为例,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够避免环网出现被破坏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时也能将损失控制在能够有效处理的范围之内,按照相应的原则加以分析可知在不同的阶段中,电网运行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保证稳定性,就需要在主环路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降低节点的个数。最后,还应该对开闭站进行建设。这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般是建立在道路路口周围,或者是建设在高压变压站之间。开闭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周围进行合理地电力分配,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有些时候高压变电站会出现间隔不足以及出线通道受限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很好的解决同路径中电缆条数过多的情况,为了实现电网联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作出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管理
3.1加强技术标准宣贯
结合配电网规划和可研工作,多次在全省范围组织配电网培训,宣贯配电网的技术导则、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设备等技术标准,并在规划、可研、初设、施工等关键环节,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执行,通过提升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配电网规划建设质量。
3.2加强配电网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
以县为单位编告《配电网现状白皮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配电网建设的支持。推动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推进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配网发展与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将配电网规划中的开闭所、架空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区域或地块控制性规划,保障配电网的建设用地、廊道,特别是在新兴的工业园区。
3.3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城市配电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配合编制。配电网规划部门与城市发展规划部门之间应加强的沟通、协调,将配电网规划列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有机融合。尤其是在变电站站址用地、线路走廊、电网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
3.4科学合理规划配电网络
配电网络的分布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配电区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既要合理布置电源点,又要科学规划配电网网络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现行电网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造,以提高整体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3.5强化技术措施
①对于隧道或者地下管线的电缆,在敷设施工时必须保证电缆的抗压能力、耐腐蚀能力。主要是因为隧道和地下管道等境复杂,受压较大、土质不均匀,在进行上述施工环境的电缆敷设施工时,必须严格检查电缆的密封性,在避免在敷设施工的过程中对电缆造成破坏,电缆敷设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加强检查,避免出现电缆受潮的问题。目前,隧道中电缆处于竖直状,如果出现电缆接头,必须保证接头的密封性满足相关规范,避免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②水下电缆敷设对敷设条件的要求较高,在敷设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要点:在选择敷设路径时,应该选择外界影响少、水流平缓、简便的施工路线,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力破坏;在选择电缆时,应该选择防腐性能强、抗拉能力强的电缆,同时还应该重视电缆的经济性,选择性价比高的电缆;对于延伸至岸上区域的电缆,应该选择底部没有礁石、岸边土质坚实、水流稳定以及人迹罕至的区域,同时做好加盖保护,避免外力造成电缆的损坏。
3.6加大配电自动化建设
配电自动化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必要条件,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重构和自愈能力,能够迅速进行故障研判,隔离故障区段,缩小停电范围,快速恢复供电,进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结语
电力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同时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其中10kV配电网的建设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项目,如何进行正确的规划及管理是电网运行的重要研究问题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信茂电力发展规划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肖安南浅析中压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及建设[J].安徽电力,2011.
论文作者:付志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配电网论文; 电缆论文; 电网论文; 城市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地区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