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_成人教育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_成人教育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全面发展论文,理念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的全面发展之要义

人类历史上,对人之“全面”发展的向往,思想源远流长。如中国古代教育中通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人的多方面的培养;吉希腊时期所提出的“人之身心既美且善”的和谐发展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对“多才多艺”充分完备理想人格的追求;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所倡导的“人的各种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和谐发展”的思想;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几乎成为近代西方文明所推崇的最高理想。然而,历史上这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且大都是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强调本阶级成员的自出发展,并非是对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揭示。直到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才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概念,并对其本题进行了探寻,即他们不仅指出了何谓全面发展的人,而且将以往对单个人、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的追寻转向了对所有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的寻求。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人性论的案臼,但已经开始意识到从人所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而不是纯粹上层建筑去探索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充分的自由发展。因此,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是能够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来做的人,即能够胜任各种社会职能的人。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生成、高度丰富及自由占有与控制,这是个体与社会所达成的真正统一。再次,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它既表现为个体的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又表现为人对自己活动能力进行调控的自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最终都是指向“自由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人的个性既不能还原于共性,又不能脱离共性,“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①从历史上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见解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境界,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因为任何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之中的,现实社会不仅是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源,同时在其演进过程中也不断向个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与之相适应。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们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②而“现实关系”、“观念关系”正是在现实社会中、在个人的现实活动中形成的。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固然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但对每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个人而言,却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其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并不是一个僵化的偶像,而是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它永远是向着未来开放的。因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加之人的发展的源泉是人的各种需要,如前所述,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对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而自然与社会关系是无限丰富的,人对它们的占有是无止境的,因此人的各种需要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也是无限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现实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并非是追求那种有着某一规格、尺度的“全面发展”,而是人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使人能够胜任各种社会职能,更重要的是现实中全面发展的个人,应集中体现出永不衰竭的创造热情和永无止境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进取精神。

其三,尽管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条件,但全面发展的个人却是独具个性,自由发展的个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③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正是靠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推动的。而且,人的自由发展程度,虽然受制约于客观世界,但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及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的确证。因此,“个性”与“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题中最为深刻的意蕴,也是当今社会探索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时所应着重挖掘的内涵。

二、理念的成人教育

理念的成人教育,即在理念层次上解读成人教育。理念,简言之,是观念和信仰的概述,是人们对事实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理念所体现的是事物所应具有的品质、特性及价值,对人的行为具有目标定向和准则规范等作用。理念是一种主观状态,但却源于客观现实,即它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人们基于对客观实现的分析、思考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理念层次的成人教育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人教育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的开放教育

成人教育是以成人为对象的教育,成人则是在家庭、职业及各种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承担者,对于他们的教育,就必然是适应其各种生活方式、解决其各种现实问题的教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将成人教育定义为:“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需要应对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④现实生活是人之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教育得以发生和维持的前提。如果说“生活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教育而言,还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理想,那么对于成人教育来说,就是必须所体现的实质内涵,由此也就决定了成人教育是一种真正向现实生活开放的教育,即它应该为一切需要和愿意接受教育的成人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及更多的学习机会,使之自由地选择和实现学习的目标。所有这一切皆是由于“教育和学习不仅是实现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而且本身就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只要人类想要保持生活之树常青,就永远离不开教育和学习。”⑤

(二)成人教育是推崇个性发展的自由教育

成人不仅意味着其生理、心理上的成熟,更加意味着其独立意识、自主精神、自主能力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人的学习一般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职业的要求、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着重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更能体现出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对个体独特性的弘扬,对人之自我实现的尊重。不仅如此,成人教育无论是在扫盲、岗位培训层次上的教育,还是满足个人自我完善,追求新知层次上的提高;无论是为了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还是对个性发展的适应,其宗旨都应该体现出对每一个体千姿百态的学习需要,学习条件的满足。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基本受教育权的保障。1985年3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通过了一项《学习权宣言》,将“读写、提问、分析、想象与创造、理解自身世界和历史,得到教育方法,发展个人及团体力量”视为人的基本学习权力,成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对这一权利的维护与保证。尽人所知,人的个性的张扬,首先是建立在做人权力的拥有上,而成人教育对人的学习权力维护,无疑就是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促进。

推崇个性发展的教育必然是一种自由教育。所谓“自由”既体现为成人不受年龄、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机会和条件从事学习、接受教育;又体现为成人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突破了一次性教育的藩蓠,溶学习、工作、生活为一体,且形成交替循环、机动灵活的教育过程。此外,“自由”还体现在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的特征上。“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⑥这就是说,不拘一格的自学形式,独具特征的自我教育,既是成人教育特有的内涵,也是其主要的特征,而这一内涵和特征,均透射出成人教育的“自由”性质。

(三)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集中体现

成为引领全球教育思想和改革趋向的终身教育,从纵向讲,是贯穿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强调的是人的不间断的发展和教育的持续性;从横向上讲,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各项内容的教育,强调的是各种教育质素间的相互联系和教育的整体性。而如果从本质内涵来看,终身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对人的各方面发展给予充分满足的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及教育的创造性、完善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提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作用。

这种渗透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整个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教育思想,却是以成人教育为现实根基和集中体现的。这一方面表现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缘于丰富的成人教育实践。正如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保尔·朗格朗所指出的:“正是由于人们在成人教育方面首先对这一领域所进行的工作性质、环境、进展以及遇到的障碍作出一系列的分析,才提出和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实践。”⑦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和传载方式。成人教育的发展“为最终决定一种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教育结构和方法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室。”⑧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最直接、最具体地体现出了终身教育的本质内涵、精神实质及显著特征。

三、现实的成人教育

现实的成人教育即客观存在着的成人教育是怎样一种教育。总的来讲,它是一种适应社会的不断变更与发展,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人教育起始于职业劳动之需要 世界成人教育发源于最早经历工业革命的英国,1798年诺丁汉成人学校的创办为其开端,这所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工厂女工,学习读写算知识,并进行宗教教育。以后随之各国先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机构,其主要目的均是对在职成人进行读写算的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以提高职业劳动的能力。由此,职业培训便成为成人教育的一项根本使命和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当人类进入知识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发展趋势的今天,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劳动能力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完备的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成人教育的领域之中。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也提出成人教育可纳入劳动与学习交并进行并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的“回归教育”的构想体系之中,对成人在生产方面的活动能起到有效作用的所谓“自由学习”的价值应予以肯定。所有这一切表明,成人教育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职业劳动之需要的教育。

(二)成人教育发展于社会生活之需要

成人教育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由职业培训转向了面对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的急剧变革和迅猛发展,使得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时刻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人生的选择,加之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一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此便构成了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需要。如追求新知、人际交往、健康情感、自我价值的体现等,而这些需要仅靠未成年期的教育是难以满足的,只有与人的现实生活更接近的成人教育才能担当此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社会将成人教育分为五大类:①提高职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教育;②促进健康、福利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教育;③增进公民政治和社会工作权能的教育;④自我满足的教育(这类教育的内容多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科目);⑤补习教育。正是在对人的多种多样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过程中,成人教育也才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三)成人教育以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最终目的

“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⑨应该说,这是所有形式的教育担负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的目的,而成人教育则更加现实地体现出了这一使命和目的。因为成人教育往往是在那些意识到自身知识、能力、个性、包括人格等方面的缺失的人们当中进行的。即使是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意识的人们,成人教育也是他们应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挑战,以及作出有利自身的选择所必须采取的举措。同时,社会为成人所提供的教育,也不是像对儿童那样的学科齐全、体系完备,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相对固定教育模式,而是为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这表现为世界各国均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举办成人教育。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9届总会发布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其中特别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充分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它是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而平衡分配的必要手段;同时,对于现代人际关系的改善、社会集团之间及男女之间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平等的进一步增进,显然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此外,“千百万的成人需要受教育,这不仅是像过去一样为了使自己的能力日趋完善和对自己的发展有所贡献而得到幸福,而且也是因为20世纪全部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都要求每一个受教育的公民尽可能地发挥他的潜力。”⑩所有这一切表明,成人教育是直接指向人的自我改造和完善,并以此为最终目的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理念层面的成人教育,还是现实层面的成人教育,无不深刻地内涵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蕴意,无不显著地标示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和现实追求,这种成人教育的理念和现实启示着我们:

第一,要转变把成人教育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岗位培训、扫盲补习、继续教育的形式的观念,而是要将其视为人之权力的保障、个性的充分张扬、潜能的最大开发、以及促进人生幸福的全面追求的有效途径,从而象对待普通学校教育那样,对成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功能等给予深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以使成人教育中所蕴涵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质素得以充分体现,并促成既成事实。

第二,要转变象办普通学校教育那样办成人教育的作法。在成人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突出成人接受教育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第三,对成人教育而言,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仿佛是一个似重要非重要、似特殊非特殊的问题。这是由于在成人教育中,一来学习什么内容和如何评判学习结果的责任与权力已由教育方转向了受教育方或社会,教育方所有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提供充足的知识资源和怎样指导受教育方的自学。二是课程与教学评价既不能完成按照学科知识结构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也很难完全依据成人的学习需要和特点设计,也许在这一设计中更应突出的是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为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开设什么课程,怎样安排教学时间,按照什么标准评估学习的绩效等。否则,就难以体现出成人教育使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适应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第四,成人教育的最佳模式及发展趋势应是社区教育。国际社会对社区教育有两点基本的共识:一是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应使社区成员能够学会确定本社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实现社区民众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美国于1976年出版的《联邦任务》中曾列举了有关的社区教育及其系统的六个因素:(1)利用学校之类的公共设施;(2)参加者包括所有年龄、所有阶层、所有种族集团;(3)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和问题;(4)发展多种计划以适应这些需要;(5)社区内的各种机构和部门相互协作;(6)多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地方、州和联邦各级的。由此可见,社区教育既体现了成人教育面向全体成人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又包括了成人教育实施过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总之,我们确定了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现实定位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据此构建和审视我们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使成人教育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标签:;  ;  ;  ;  ;  ;  

人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的理念与现实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