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未来几年中科技出版社改革工作的两个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要素论文,两个论文,未来论文,科技出版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指导下,科技出版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新的构思、设想得以实践,许多过去传统的做法经受重新检验和评判。就出版社工作而言,适应改革开放大潮和实践规律的,就保存和不断完善了,不适应的就被淘汰,被批判了。在被保存、被不断完善的实际的工作方法中,有两点非常的显著,一是编辑体制的改革,二是由过去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这两方面,可以认为是未来几年内科技出版社工作改革的两个要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转变,在出版工作中,要实施这两个转变,在改革中准确把握好这两个要素非常重要。
一、编辑体制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讲“文以载道”,到了今天,很多出版工作者,仍然把出版工作看成仅仅是一个载体——“书以载文”。我以为,如果出版者只将判断一部书稿能否出版,将准许出版的文稿加工并组织印刷看成是自己的职责,那么,这种职责就存在了一个很大的空缺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策划。
自从策划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有许多老出版者感到陌生,有的人甚至不愿意接受。
我个人一直把出版看成是一种艺术。继中国传统的五大艺术种类以及以后出现的舞蹈、戏剧、电影、电视之后,出版应列为第十种艺术形式。无论何种出版物,时至今日,早已脱离了过去非常浅简的形式单一,只从著作——印刷过程当中脱离出来,而整个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既如此,出版本身,无疑就是一种艺术。
我接触过不少向往出版社工作的人,他们喜欢出版社工作,不是在印刷、财务或销售部门,而大多是想在编辑部门工作,编辑部门工作轻松优雅。但在今日,在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着不得不转换经营机制的变革中,这块绿洲已受到强烈震撼,越来越孕育着越浓的商业气息,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审视编辑部门的工作程序。
人们常说,编辑部是出版社的灵魂,其理由已不用阐述。 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就有160多家,在机构、经营、发行等方面各有千秋,但人们对出版社的区分并不从这些方面着眼,而是视其出版了什么图书,出版社的编辑部形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机构,基本工作是组稿、审稿和文字加工,国外出版业和我国出版社都以书刊出版为主,但却有明显的不同。世界著名的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130 人的出版单位,只有3个编辑,出版24种杂志。这3个编辑,和我们组稿编辑有相近之处,文字加工工作,都由社外人员承担。他们第一位的工作,是推销。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编辑、行政管理人员与推销人员比例是1:1。
我们国内的出版社编辑部门的工作是“三合一”。优点是责任编辑从头到尾了解图书的基本情况,短处是不利于发挥编辑的个人潜力和才能。有的编辑擅长交际,有的编辑逻辑性思维性强,有的编辑文字水平高,但他们都要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不擅长的事。由此,策划、组稿、加工编辑的分工,就成为了出版社编辑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出版策划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新概念。策划与编稿有关系,但又不简单地是传统意义上的编稿;策划与组稿有关系,但又不简单地是传统意义的组稿。
那么,出版策划是什么?它在整个出版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是怎样的?应该说,策划是现代出版系统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点,只能从其所隶属的现代出版系统的关系中得以说明。
出版策划有着鲜明的时代品性,可以说,策划概念的形成,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出版策划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过去以教育、宣传功能为主的图书已经逐渐转化为具有明显商品属性的产物,尤其是科学技术出版社,面对着不仅仅是高层次的学术专著,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向生产力和经济成果转化,过去单纯地按照“上级精神”和计划出书已经逐渐转化为面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和市场需要出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熟悉的编稿、组稿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性和商品化的挑战了,传统、落后的编辑概念和工作方式显然已不适应需要,从而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出版机制,这种机制的中心,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选题,从始至终地贯彻和参与营销工作。也就是以策划制为核心的现代出版运作系统。
出版策划与一种新型的出版文化紧密关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的出版观念必然要受到商业文化的浸染,从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什么是图书?什么是出版?对这些问题应重新予以认识,并形成一种新型的出版意识和出版文化。策划将会被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的整合手段赋予其以整体性。因此,策划是新型出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策划直接产生于一体化的现代出版机制和出版流程之中。随着市场机制的形成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现代的出版业越来越要求实行出版机制和出版体制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分工界限和分工分散的出版格局,朝着整体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施策划制。策划制注重人创造性的思维和综合性能力,并以此设计、引导朝着一体化、现代化出版进程迈进。无论对策划编辑的内涵及定义如何界定,以销定产或由产定销,过去的审、改、校代之而起的是调研、预测、把握整个出版、发行过程,是毋庸置疑的。策划制标志着现代出版人的诞生。现代的出版人不应是不懂装帧设计、材料印制、成本利润、营销谋略的书生和文化人,他们应是兼具政治家的智慧、专家的学识、企业家的才干和商人的头脑,而策划制正是这种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新型的尝试,它寻求的是使出版人发挥出最大效用,使图书的出版、营销过程达到更加完美境地。
出版策划不仅仅是把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文化的前沿上,同时也在市场的背景下,塑造整体的图书形象和图书品格。并且把出版作为一种商业文化,作为一种市场艺术,创造新型的出版形态和出版手段。正是由于这种整体的形象和品格的要求,所以图书需要策划;正是由于这种新型的形态和手段,才需要出版策划。这样,出版策划就具有了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出版策划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工作机制。策划贯穿于整个出版进程之中,其主要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策划、装帧策划、销售策划。但是,这不等于说,策划在实际上是被这三个方面分割开来;更不等于说,选题策划就是组稿,装帧策划就是美编,销售策划就是发行,而策划工作便可以通过编辑部、美编室、发行部这三个部门分头去做。其实,策划的含义实际上要丰富得多。比如,装帧策划是要对图书进行整体包装,而不仅仅是封面设计的问题。同时,对应于一体化的现代出版进程,策划工作当然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策划思维当然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策划之所以成为策划,就在于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策划这里是整体性地加以考虑和操作的,它们本身有着极强的连带关系,是一种对于图书的整体性的设计和把握。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习惯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出版策划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机制。策划需要面向市场,而且应当是积极地引导潮流,带动市场。这也是策划和传统的编辑工作体制的一个明显区别。传统的编辑工作体制是编稿在前,封面设计在后,图书征订在后,宣传活动在后。策划则是市场意识超前,装帧设计超前,宣传推动超前,销售节奏超前。策划可以超前性地调整好选题的角度,超前性地突出图书的整体效果,超前性地创造和把握图书营销市场。
策划工作注重创意,注重独特性,注重敢为人先,注重通过其超前性的工作,使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
二、变单纯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特点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市场是一种经济学概念,其本身也可以构成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以一种经济的面貌出现而与文化发生联系的社会形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正在逐步加深和扩大,最明显的莫过于市场的价值法则和行为方式正在日益改变固有的文化规范,迫使固有的文化适应它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对于出版社来说,要适应它,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经营方略。这个方略,就是要把握宏观,控制微观,指导实践,就是要象企业一样去经营,“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既要文化,也要金钱”。我们说经营方略,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你没有特点, 在出版行业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没有可能在行业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也就不会有特色。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的运动模式,把企业行为由产——供——销,转变为销——供——产。这一模式反映在出版社工作上,就要求把发行工作,放到最重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上。最大限度地重视推动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第一生产力发展,这就要求出版社必须制定和保持自己的风格,制定自己的出版规模和方向,注重自己的整体形象、整体特色和整体风格,制定一个编、印、发、供、读五个环节的统一行动纲领。
经济来源依靠市场,市场效益依靠好书。
出版社出书的出书结构,选题价值和编校印制水平,这三方面是出版特色的基本保证。
在企业管理中,有泰勒制的“经济人”,也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经济人”理论要求人们提高生产效率,“胡萝卜加大棒”,用金钱来刺激人的积极性,这类似于X理论;Y理论认为人们工作象娱乐、休息一样,普通人都有自身强大的潜力,不但会主动承担责任,而且会在工作中自己管理自己,可以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协调一致。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好坏,往往是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只要创造各种机会,引导职工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为一体,积极性就会大大的发挥。这一理论,也很适用于出版社的管理。只要坚持长期性、一贯性的质量——经营——效益的原则,就没有搞不好的出版社。
时代要求,市场经济呼唤,作为出版社的领导,逐渐要成为职业型出版企业家。
随着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出版单位必须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经营管理必须有所增强,过去的市场认识淡漠,图书质量滑坡,原材料消耗过大,损失浪费严重,生产周期过长,资金周转太慢等情形,必须要有所改变。
在工作中很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标,以提高图书质量和品位为中心,科学地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选题论证制、编印校质量奖罚制、市场销售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全局的经营方略,生产与流通并重,精减行政力量,全方位的加强经营力度,多条腿,多渠道,广拓门路,切实地加强自身建设,最大努力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造就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是我们未来几年内工作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