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学中语音加工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语音论文,学中论文,加工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1999)01-0021-04
一、语音加工的几个理论基点
(一)语言学的观点
阅读理论形成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它属于语言的词的知觉范畴,还是属于视觉的知觉范畴。前者是语言加工理论,后者是图形或类型认知加工理论。福洛斯特主张,视觉词认知应该基本看作一种语言能力,属于语言部门。阅读的视觉理论似乎没有大的远景。首先,大量证据表明,阅读技能与其它的语言能力(象语音的和词素的意识)有很高的相关,而不是与简单的视觉行为。同样,神经心理研究重复表明,阅读障碍与其它语言障碍有明显的相关。视觉的模型寻求词形的类似和被试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正字法单位和语音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视觉模式是不能说明以上阅读和其它语言技能的相关,也不能说明词的认知研究中的大多数成果,如关于同音词,规则词,音节结构等研究。事实上,视觉类似阅读理论只能在单一的一些公理范围内说明很少的现象,象词的频率效应,根据简单字母串的频率说明词优效应。因此,选择视觉的观点作为词认知的基本公理将导致一个缺乏解释性的贫乏理论。
1、语音(phonology)的含义
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音的产生和知觉。人类自然语言在性质上是通过一致的语言分类的语音来交流意义。人类所有自然语言的多数音素单位是共享的。为理解和表达意义而知觉和产生抽象语音词条的能力是我们语言能力的基础,将声音的信号转换成音位的表征被认为是由生物的音位模块(phonetic module)所决定的(Libetman & whalen,1989)。词的表征是抽象的,它联系到表面的口语信号,有一个适应于这个信号的语音转换的中介法则(Chomsky & Halle,1968)。词是以抽象的语音形式在心理词典中进行表征的。词的成分是语音的,每种语言都由音排序的法则来限定表征语义概念的可能单位。因此,任何语言信息的恢复必需使之通达到这些语音单位,作为载体附带句法和语义信息,构成人们词表征的核心。
2、正字法(orthography)含义
正字法系统,不管是字母的、音节的,还是表意的文字,几千年前发明它是以交流为目标的口头的语言单位。正字法代表口头语言的方式依赖于每种语言的性质。书写系统是以正字法所代表的语言单位的大小来作区分的:象英语是音素、日语Kana是音节、中文是素音节,即字。大多数的正字法系统代表了音节或亚音节语言单位;它们在性质上是音形(phonographic)的。表意文字象汉语,90%是形声复合字。日语Kanji和朝鲜语Hanza使用汉字但改变了其语音成分。在日语课文中大多数Ka-nji词都有音标来提供读者必要的发音线索。各种书写系统并未在表音拚写法上达到同样的程度,但它们都包括了关于语音结构的某些信息。
正字法系统可以图画拚法(pictographic)系统比较。图画和很多信号直接代表意义,形的信号与所包含的意义并非是专一的联系且形代表意义。相比较,对书写词来说,形的信号和意义之间联系是专一的。这种专一性来自这样的事实,形的信号只是系统地换算语音单位,且从语音单位向语义的映射确实是专一的。
(二)话说语言(speech)第一位的观点
说出的词和语义(semantic meaning)之间的联接是语言获得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联接。正字法系统只是后来才形成的。作为第二个系统,附着于已经存在的系统。由于正字法代表口头语,因此它系统映射到语音上,而不是意义上。来自话说语言第一位的基本观点是,词的结构代表一个线性的链的连接:正字法联接语音,语音连接语义。是否这个结构后来由于熟练阅读而改变了,以致于正字法饶过语音直接映射至语义,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三)心理词典(lexion)的观点
视觉词认知中联系到认知系统中的一假设的结构,即心理词典。根据心理词典的观点,认知系统是一个对应于自然语言词的基本单位的语言表征的集合。具体地说,在人们头脑中有“词汇”,这些“词汇”作为局部的单位,称之为“词条”或“词的结点”。因此把词汇看成是非局部的分布表征。
在心理词典中排列的条目是词;语音的条目代表意义。因此,词条的核心是语音确定的单位的抽象形成。既然对组成可能的词的限定基本上是语音而不是语义的或正字法的,因此对词条的意义应是语音的形式。在心理词典中,一系列的条目反映出具有意义的大量的语音单位,不是一系列的语义特征。词条抽象地联系到语音、正字法和语义。词条对于正字法、语音和语义特征的中立性意味着,中心的表征是同时对音位特征、正字法单位和语义的意义的抽象。
二、阅读中语音加工有争议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语音转录(phonology recording)的问题
语音转录是阅读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吗?Forst(1997)认为,语音表征是书写文字过程的必需产品,即使不要求对语音结构发声也如此。可以说,语音加工(phonological processing)是义务性的、自动的。关于义务性的说明,首先,语音过程在很多任务中出现,但并不排除在其它某些任务中不出现;其次,义务性意味着语音过程不受策略的控制。
Perfetti et al使用后向掩敝范型(backward masking program)研究认为,语音转录是自动的。由于实验中采用短时间呈现,因此可以免除被试的意识和内隐策略的语音计算。希不来语和中文的研究也提供了证据。Stroop范型(Kennis and Newsted,1981)研究表明,颜色的非词音素与印刷的颜色不一致如绿色印成红色,会减慢被试的反应,但颜色一致时则没有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前词的语音转录是自动的,但相对较慢,其影响只是在不一致的条件下。这个结果与后向启动结果不一致,Perftti等认为,前词的语音计算相当快,其影响只是在书写文字阅读过程的最初阶段。总之,有的任务不需要公开的语音输出,有的任务则需要,但语音转录随书面文字的呈现而发生。
(二)词汇通达中语音作用的必要性问题
词汇通达(lexical access)所涉及的时间期限是编码的视觉刺激与贮存的心理词典信息(词条)的接触。通达表征相对贫乏性是绝大多数搜索模式的基础。我们称这种需求为“词汇通达的最小量限制”。最小量限制也由交互作用模式提出。当一个词的接点激活到达阈限时,词汇就通达了。到达阈限,即与具体接点匹配的积累的最小量。
最小量限制是确定通达中测定语音作用的基本要义,因为我们调查应集中于找到或激活一个词项的最小数量的信息。涉及贫乏的通达表征的形式相关问题有:在搜索模式中,是正字法的还是语音的;在交互作用模式中,到达阈限的接点是语音的还是正字法的?词汇通达编码的大量证据来自词汇决定任务。词汇决定确实伴随着通达表征。被试的反应被看成是伴随一种具体词汇单元的选择或区分,或者是对激活相对水平的觉察。
大多数人研究语音的复杂性(phonological complexity)并考察其效果。语音的复杂性包括拚写类型向透明的或不透明的语音映射。透明性指音素在正字法字母串上对应的一致性(如规则)程度,正字法串发音的固定性(一致),或者具体的书写系统形素向语音映射的不含糊(正字法的深度)。实验的逻辑是,决定任务受影响表明是基于语音编码,否则是基于视觉的表征。象英语的拚写和语音的半透明联系,最易引起争论。象浅的正字法文字似乎能提供较一致的证据。
语音的复杂性是根据一致性(consistency)而不是词的规则性来确定的。一致性涉及到正字法词体本身发音的固定性。如两个词拚写类似,但发声不相同(如,moth-both),那么字母串oth被认为是不一致的。词可以是规则的,但也可以是不一致的,这说明了语音复杂性的另一方面。不一致词与高比率假同音词结合对决定任务是不利的。对强烈的语音模式可能的挑战是,在决定任务中,有时出现了语音作用,有时又没有出现,这个模式解释是:不同实验条件下计算的语音表征,它们具体表现的水平不同。计算过程可以导致增加(减少)的词汇通达为目的的具体表征。对一个有证伪能力模式来说,可以提供一个演绎标准来预见,什么时候词汇通达只需要贫乏的小的表征,什么时候需要更丰富的语音表征被计算。
(三)语音在语义通达中必要性的问题
词汇通达所需要的前词语音编码、与伴随词汇通达整个词的表征是有区别的。通达到心理词典和通达意义二者是可以分离的,它们涉及到词的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汇通达涉及一个贫乏的语音表征以指明具体的词条,而通达意义则涉及最初接触词条以后的过程。词汇通达和通达意义不是同义词。
“直接通达”到心理词典没有必要意味着直接通达意义。因为通达到心理词典或许是正字法的“直接”,然而后期的意义激活仍然是“非直接”,即以语音为中介。来自语义决定任务的实验证据表明,在语义分类任务中语音作用相对来说是慢的,它涉及后词的过程,不容易控制被试反应的真正来源。使用快速启动模型可弥补语义分类任务的不足。
在共振理论(renounce theory)中,核心表征的非中立性将音、形、义的“三角形”看成是非等边的。正字法和语音单元之间的一致性大于书写和意义单元之间一致性(语音一致性限制),在正字法和语音单元之间的共振强于正字法和语义单元之间的共振(Van Orden & Goldinger,1994)。
(四)视觉文字阅读中语音来源的问题
对语音表征产生的解释,双通道理论传统上提供两个可能的机制:一是装配的语音(assembling phonology),即通过一系列的计算(中立网络的较重的连接)来转换字母、字母串或形素成为音素或音素串(Br-own & Besner,1987;Patterson & Coltheart,1987);二是寻找地址的语音(addressing phonology),即语音的计算程序涉及到词的查找和来自词汇贮存、语音表征的恢复。由正字法结构找到心理词典,是语音表征的恢复而不是装配。
根据双通道假设,词水平的路线和前词的路线是独立起作用的,谁获胜取决于是装配的加工,还是词水平加工的速度更快和更有效(Colt-heart & Rastle,1994)。直接通路,意示着这个机制比可选择的通路更有优势,因为它更直接、更经济,不浪费认知资源。这个假设受到浅的正字法研究的挑战。在克罗地亚语命名中,就出现了前词语音的作用。1991年Simpson and Kang比较了浅的韩语Hangul与深的韩语Hanza,发现读音在以浅的Hangul正字印刷的刺激,读者喜欢语音装配。浅的和深的正字法主要代表语言表面语音在程度上的差别。1995年Frost提供的证据表明,词的装配和词的改变都是同时存在的。语音一直是前词上装配的,在词的水平上被改变。词的“路线”只是改变和补充通过前词计算已经装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