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思考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思考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陆 璐

摘 要: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价值浓缩和本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信仰及践行环节入手,不断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凝聚力、抵御力和感召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实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自觉。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必然

意识形态作为建构国家制度、决定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基础与价值源泉,用一般的价值观念来表达和塑造是远远不够的。而核心价值观是一国占据主导地位、起到支配作用的根本价值准则,能够统领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

1.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

国家意识形态作为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必须有统一的价值观贯穿其中。这一价值观越能得到社会成员的高度共识,国家意识形态就越被接受认可。国家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其主张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国独特的精神风貌。一个社会的伦理、艺术、法律思想等各种意识形式必然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导引并在此前提下进行“预设”和“思考”。而其与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契合程度也正决定了自身的生长空间。正如人们提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就会想到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社会的精神坐标,成为区分不同意识形态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

2.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

国家意识形态要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情感认同,外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必然要凝练成能被广泛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抽象而概括的观念,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意识形态基础上得以提炼,涵盖了国家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想;又以精炼的表达高度浓缩了一国在价值层面上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要求。恰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核心价值观必然浓缩为与“自由主义”“私有”相关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整体主义的为公精神,以简洁明快的24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倡导,这正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价值浓缩。

3.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国家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思想观念和利益的反映,核心价值观恰是在统治阶级特定的价值指引下形成,并借助民众“自发的同意”使得其倡导的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社会化,从而实现对统治阶级政权的合法性辩护。历史证明,国家的解体常以核心价值观的崩溃为前奏,而新社会的诞生多以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先导。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衡量国家和政党成熟程度、决策大是大非问题的重要“指挥棒”,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它为国家的身份标准——国家意识形态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国家形象、规范着国家行为,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对于副词的词类属性,可以从述有关副词的定义中看出,有点学者认为其应当划归到实词,有的认为副词属于虚词的范畴,也有的学者认为副词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对于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外,认为副词是实词的一种,主要是从副词能够单独做句子成分这一角度判断的;认为副词是虚词的一种,则是从副词的意义上界定的,该观点认为虚词如同代词和语气词一样,都没有实质的意义;认为副词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这种观点,则是从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所起的作用阐述的。笔者认为在界定副词的词类属性的过程中,不能以概而论,应当将副词看作一种开放性的词类,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进路

强化认知是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意识形态辐射力的重要途径。核心价值观被认知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以其为载体的国家意识形态能否实现最为广泛、深刻的传播及辐射。当然,“认知”决非仅是“知其然”的感性了解,更应是“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觉知,这就需要开展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引导社会成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及价值实质,形成关于其基本轮廓的稳定印象。

1.以强化核心价值观认知为基础,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辐射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当代体现和最新发展。当前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信仰及践行环节下功夫,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凝聚力、抵御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引领。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是要创新话语表达,变过去居高临下、脱离实践的权威式说教为生动灵活、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诠释,以群众喜爱的民话、实话和新话,将学理形态的文化理论转化为可亲可敬的感性内容,实现“大众想听”同“我们想讲”之间的有机连结,在直击人心的话语表达中赢得价值认同。二是要注重榜样示范,通过职业竞赛、集体推选、民主评议等渠道有效发掘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劳动模范和道德标兵,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人格化形象,为广大民众树立起可感可知的鲜活榜样;并结合实际开展事迹宣讲、心得交流、互帮互学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感染、带动、激励及辐射作用,在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营造中增进价值认同。三是要强调利益关切,找准核心价值观同社会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尊重个体需求,着力解决广大人民最为关切的实际问题,引导其在共同理想的引领下规范有序地追求并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并通过物质及精神需要的满足实现核心价值观同社会大众的心理契合,在个体内在自觉的唤醒激发中促进价值认同。

一方面,要通过多方联动机制,拓宽核心价值观宣教的广度。无论政府、学校、社区、媒体、家庭、民间组织等,都应担负起宣传教育的主体作用,自觉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贯穿于自身活动的全部进程和各个方面,抓住社会热点、节日庆典、课堂教育、亲子活动、民俗交流等有效契机,形成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的强大合力;尤其要注重发挥新兴媒体信息海量、传播即时、受众广泛的特性,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舆论氛围。

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就是在政治共同体中确立统一思想基础,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必然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对反映国家根本利益的核心价值观具备强烈而深刻的认同,即渗入内心的接纳与认可。国家意志惟有通过个人意志方能发挥其作用。民众价值观共识的程度越高,以其为内核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国家发展中所承担的凝聚功能也就越强大,其本身也就越稳定安全。

2.以强化核心价值观认同为关键,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另一方面,要借助显隐结合手段,挖掘核心价值观宣教的深度。不仅要通过系统、全面、透彻的显性“灌输”强化学理阐释,更要注重以现实为依托,挖掘实物、仪式、文化、制度以及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从我国发展中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着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对社会成员进行高品质的理论熏陶,引导其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和丰富内涵,在心存敬畏的基础上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性认可。

前不久,妹妹跟我抱怨,当年她嫁给妹夫的时候两人都比较穷,只在老家办了简易的酒席,宴请了相熟的亲朋好友,如今生活好一点了,妹夫也没有再提要补办一场婚礼。

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估计,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到2020年将增长至720亿美元。总部位于北京的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是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网约车公司,在其2016年收购优步中国后,该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90%以上。

由图2可以看出,MoO3原料的费氏粒度相对普遍较大。结合图1扫描电镜照片看,MoO3原料粒度大是一种“假象” ,是由大量非常细小的(1 μm及以下)MoO3晶体颗粒聚集组成的团聚“假颗粒”。MoO2及Mo粉的颗粒又相对较小,且基本遵循MoO2粒度大、钼粉粒度大的遗传特性。工艺②所出钼粉整体平均费氏粒度较工艺①小。

3.以强化核心价值观信仰为核心,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御力

文化多元的世界图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交融共生。因此,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注重提升抵御力,帮助社会成员明辨是非,有效防范错误思潮侵蚀。信仰是意识形态的根基,而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其能否成为广大民众内心坚守的信仰,恰是一国意识形态安全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惟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坚定的价值信仰与精神寄托,使之成为主体自身无法抑制的强烈需求,才能真正构筑起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防线。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要从三个层面发力。一是在思想层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并教育全体社会成员,引导民众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坚定地对各种“反马”“反社”的错误思潮进行鉴别和抵制。二是在伦理层面上强调以“至善”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帮助人民群众在传统道德信条中找到“三个倡导”的伦理渊源,坚定文化自信,锤炼道德修养,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奉为自我证成的命令和内心应然的遵循,在保持文化警醒的同时,实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反思。三是在法治层面上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在各类法律规章中充分体现国家倡导的价值理念及其具体要求,以刚性力量推动核心价值观渗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内心敬畏之法;并借助法对人民权益的切实保障,使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的基本生活常规和根本精神信条。

4.以强化核心价值观践行为助推,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

实践是意识形态丰富、发展的现实源泉和根本动力,更是检验意识形态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及高度凝练,内含丰富价值意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个体必然要借助价值实践中的切身体验,获得对意识形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意识形态包容并隐藏于日常生活中。其只有同价值实践紧密联结,切实关注、反映并有效解释、指导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共同行动的导向和个体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彰显出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方面,要注重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广泛开展公益志愿服务、美德传承实践、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教育实践、传统节日庆典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活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格局,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引导广大人民投入社会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接受磨练,汲取真知,提振精神,并运用先进文化知识来指导现实问题,在全社会形成与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同向共进的强大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践保障机制,通过科学评价机制、有效奖惩机制、及时反馈机制的合力推动,将核心价值观践行纳入“有要求、能考核、见成效”的科学轨道,对自觉践行者给予奖励,对歪风邪气坚决惩处,真正以制度化的手段保障社会正气的弘扬,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将观念形态的价值要求转化为实践形态的价值行动,促进价值观践行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参考文献

[1]贾鹏飞.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力的提升[J].社会主义研究,2018(2):48-55.

[2]孙茵,王锐.认知·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培育[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2):25-28.

[3]孟珍伟.新时代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J].人民论坛,2018(14):106-107.

[4]赵欢春.“国家治理”理念下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141-148.

[5]吴媛媛.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公共,2019(8):251-252.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6.001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