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应引起重视_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研究应引起重视_科学论文

要重视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学论文,重视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科学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科学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科学学在世界上萌发于本世纪20至30年代。1939年,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科学学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正式承认。从60年代起,科学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蓬勃发展。70年代末期,科学学被引进我国。197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使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一名称,并且在《现代科学技术》一文中提出要开展科学学的研究。1978年中国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后,科学学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注意并得到迅速传播。一般科学学的发展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社会科学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社会科学学产生于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复苏和发展,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社会现象、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侧面揭示社会本质的同时,开始关注到社会科学自身,涉足于社会科学学的研究领域,从总体上对社会科学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一些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紧密联系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撰写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论文、著作。较具代表性的著作有《科研管理简论》(1985年)、《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1986年)、《科研管理新论》(1989年)、《社会科学学》(1989年)、《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概论》(1990年)、《社会科学人才管理》(1992年)、《社会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1993年)、《社会科学规划工作概论》(1993年)等。这些成果的涌现,促进了我国社会科学学的学科建设,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学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由夏禹龙主编的《社会科学学》一书的问世,在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广大社会科学科研、教学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社会科学学》一书对社会科学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明确的阐述,比较系统、完整地构架了社会科学学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社会科学学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科学学这一新兴学科得到初步确立。

社会科学学以社会科学整体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把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是社会科学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科学学把社会科学置入社会的大环境中,考查社会科学与其它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即考查其它社会因素对社会科学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以及社会科学对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机制。研究社会科学在大的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趋势、表现形式,探索产生新学科的可能途径。

2.社会科学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考察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特征,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结构及科研类型结构,考察社会科学各门类、各学科、各知识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揭示社会科学分类与结构的演化规律,探讨优化学科结构的原则和标准。

3.社会科学方法论。

把社会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来研究是社会科学学的又一特征。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把社会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探索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规律性,通过对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模式、程序、途径、手段和合理性标准研究,揭示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方法,检验方法和发展方法。从整体上考查社会科学知识的生长机制,社会科学理论的逻辑规律以及社会科学新旧理论的更替规律。

4.对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研究科学地组织管理社会科学的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为提高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在宏观管理上,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为繁荣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合理配置科研生产力。探讨发现、培养、使用好社会科学人才的规律和途径。在微观管理上,探讨如何加强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管理环节,规范和搞好基层科研机构社会科学的计划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

当前,在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形势下,加强对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教育和宣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有利于全社会确立完整的科学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明确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也曾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片面地理解和认识科学,认为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不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仅只是观念、意识和舆论,不属于科学。这种偏狭的科学观已经对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其各自对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共同成为科学体系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以各种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揭示和发现各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它的任务则在于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发展到当代,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联系日益紧密,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迅速发展。这种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对人类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社会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它与自然科学一道,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加强对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认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帮助人们树立完整的科学观,给社会科学以公正的待遇,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社会科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加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给人们思想观念上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使得一部分人对社会科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他们认为社会科学“没什么用”,“带不来价值”,因此“搞不搞无关大局”。产生这种“社会科学无用论”的理论根源就在于对社会科学的整体功能及表现方式,特点和途径缺乏必要的了解。一般来说,社会科学具有四大功能,即政治功能、思想文化功能,经济管理功能和决策咨询功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社会科学正是通过这四方面功能的实现来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科学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一般不可能立竿见影,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特点,无视社会科学的价值,并由此轻视社会科学,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对此,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接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学者时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因此只有加强社会科学学的研究和宣传,才能端正人们对社会科学功能的认识,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的价值,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有利于提高社会科学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导致了“大科学”的出现,从而引起了科学研究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这就使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管理问题被提到重要位置。相对而言,在科学领域中,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较为落后,而科研组织管理水平低、科学化程度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科学的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制约着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更好、更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社会科学事业的管理,提高社会科学科研组织管理水平,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社会科学宏观管理是由国家社会科学宏观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制定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方针、政策等对社会科学的方向、体制、结构、效果等进行引导和控制。社会科学微观管理是由国家各基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按照不同管理环节的要求,组织、协调、规范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化科研生产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开展社会科学学的研究,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系统地总结社会科学科研组织管理活动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揭示出科研管理的一般原则,则为强化社会科学科研组织管理,推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的提供重要的依据。

第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展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如前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学科的界限被打破,新的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产生。这就使一些大研究课题的完成和解决往往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生态、生化、地质、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涉及到政治、经济、人口、历史、文化等社会科学知识。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对跨世纪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必须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才;同时也要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通才。科学发展史表明,掌握多种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思路开阔,具有创新精神,易于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由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外一些国家实行“通才教育”,许多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文理相通的选修课。目前,我国也针对教育领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学科和专业设置单一的现状,提出为了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把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和现代技术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科学学有助于对学生实行必要的“通才”教育,帮助学生突破各自专业的界限,从整体上观察科学发展的图景;帮助社会科学工作者开阔视野,从狭隘的专业中走出来,对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社会科学人才有重要作用。

第五,有利于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前国际间空前激烈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实力和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具有现代科学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思想、方法的人则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让公众理解科学,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我国于1996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作为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确立下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科学学在向公民普及宣传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科学学通过对社会科学整体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来弘扬科学精神,教育人们树立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增强人们甄别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能力,摒弃与现代文明相悖的迷信、愚昧,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风尚,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我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赶上世界发达国家。

标签:;  ;  ;  ;  

社会科学研究应引起重视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