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02)02-0007-04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一次的世界500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无论是规模、效率、创新能力还是国际竞争能力,我国企业都与世界500强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我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
1.近年来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排名情况
按照国际标准审查账目考核企业,500强排名中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已经达到12家。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入选世界500强的前十位企业情况(见表2)。
表1
序号 企业名称
名次
2000年营业收入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亿美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685873453.460
2
中国国家电力公司 7783
未入选
425.487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83
未入选
未入选
416.837
4
中国工商银行
213
208
160
220.699
5
中国电信 228
236
未入选
208.129
6
中国银行 251
255
171
194.957
7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276
307
304
180.359
8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 336
未入选
未入选
150.454
9
中国建设银行
411
364
未入选
126.157
10
中粮集团 414
413
362
125.170
11
中国农业银行
448
341
未入选
116.624
12
怡和集团(香港) 494
未入选
未入选
103.621
13
国泰人寿(台湾)未入选
489
472
表2
公司名称
总部
名次
销售收入
利润总资产
雇员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万人)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美国
1
3
8
2103.92
177.20
1490.00
9.96
沃尔玛特百货公司
美国
2
2
4
1932.95
62.95778.95
124.40
通用汽车
美国
3
1
1
1846.32
44.523031.00
38.60
福特汽车
美国
4
4
3
1805.98
34.672844.21
34.59
戴姆勒-克莱斯勒
德国
5
5
2
1500.70
77.951870.86
41.65
英荷壳牌石油英/荷
6
11
11
1491.46
127.19
1224.98
9.00
英国石油
英国
7
17
19
1480.62
118.70
1439.38
10.72
通用电气
美国
8
9
9
1298.35
127.35
4370.06
34.10
三菱商事
日本
9
7
7
1265.79
8.33 643.75 4.20
丰田汽车
日本
10
8
10
1214.16
42.631398.02
21.56
(说明:表中销售收入、利润、总资产和雇员均为2000年的情况)
3.我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分析
企业规模。据统计,世界500强中的第100名的规模已达370多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产品研发的80~90%,对外投资的90%。而1998年,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共折合3115亿美元,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前两名(美国通用汽车、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年销售收入之和3159亿美元的98%;这一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就是缩小到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销售收入平均也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规模的2.44%和4.75%;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其销售额仅为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的21.6%,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行业分布。我国工业500强主要分布在能源、原材料工业,制造业中的工业500强很少,这无疑说明我国制造业尚缺乏与国外同行业世界级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上榜的中国12家世界500强企业也都属于资源垄断性的资源、电力、金融等企业。
赢利能力。1998年,我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同类指标的24.62%,12.31%和9.51%,中国1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销售收入也分别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同类指标的26.40%、17.60%和12.7%。另外,从2000年世界500强的统计数据看,在赢利能力方面,中国石化集团总收入达453.46亿,但利润仅7.19亿美元,仅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石油(177.20亿美元)的1/25,收入利润率仅有1.6%,这与埃克森美孚石油高达8.4%的收入利润率形成鲜朋的对比。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目前,世界500强拥有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美国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6%。我国大中型企业目前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同时,我国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也较低;专利水平无论从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也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2000年度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指标仅为0.69%,反映出我国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
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国际竞争力低下是我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最大差距。纵观世界500强,它们的国际经济依存度一般都很高,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投资、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销售。它们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多,占全球直接投资的70%多。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1995年的海外资产总额达1.7万亿美元,占其公司总资产的41%;海外销售总额达2万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8%;海外雇员总数达580万人,占雇员总数的比例达到了48%。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254家企业在上海落户;全球最大的59家工业跨国公司在沪投资15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95.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工业500强的竞争力只是“国家级”的,它们还很难谈拥有“国际级”,“世界级”的竞争力。
二、尽快提升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多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最终取决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现实经济中,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政策措施,甚至人文因素等都对产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要提升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缩小与世界优势企业的差距,必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速技术创新步伐,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加快体制改革进程,着力推进战略研究。
(一)优化组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竞争,竞争力必须在竞争过程中形成,这是一条基本的客观经济规律。目前,我国竞争力最弱的产业大都是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或者是长期受国家保护的产业。所以,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着力点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首先是鼓励企业间的国内竞争,然后,开放市场,进行国际竞争,这是培育和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方向。
因此,我国必须鼓励各种类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包括大、中、小型各类企业共同发展、公平竞争。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结构。
(二)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因此,我国应当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境外跨国公司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开发,共建技术中心以及人员交流等,形成立足全社会、面向全世界的开放式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学会通过创新增加财富的本领,形成钱——技术——钱的良性循环。
(三)管理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现在,我国不少企业销售收入也不低,但利润很少,主要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大都存在管理层次太多的问题,我们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理顺内部关系,缩短管理链条,建立科学的母子公司体制,集团管理层次一般应控制在三层以内。同时,必须通过减少富余人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赢利能力。我国的工业企业生产系统都非常庞大,研发和市场营销力量却很薄弱,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通过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来增强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
另外,我国企业要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制度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我国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制度也将呈现以下变化:第一,企业自身技术层次的创新与企业自身制度层面的创新的亲合度会进一步增强;第二,传统的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和东方的计划经济的企业制度逐渐走向融合;第三,企业经营主体的个性化、独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因此,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要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解决政企、政资不分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也要完成改制,步入正常规范的发展轨道。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政企政资分开、委托授权营运、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一套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步伐,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促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规范操作,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通过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五)战略研究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力量
战略研究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今天,随着市场份额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的产品及服务设计、生产与配送及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复杂性,决定了战略研究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大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在事关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面,具有超越对手的能力和水平。但我国不少企业集团缺乏自己的发展战略,对市场定位、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缺乏可行措施,对国际国内市场、技术进步趋势、宏观政策和具体的产业政策都缺乏深入研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足够的重视。
从全球范围看,企业战略研究的重心在不断转移,从注重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转移到注重企业的内部条件,从注重企业内外条件相结合转移到超越单一企业的联盟的战略及战略管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趋加快,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出现了以内部条件为重心的企业战略及战略研究,企业新战略的采纳则依赖于公司现有的资源水平及体现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这实际上是把市场竞争定位在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力。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已不完全取决于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服务等竞争,而更依赖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得以长期生存,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品牌、声誉、员工的团结及对组织的忠诚、消费者的信任等资源,是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企业战略研究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决定着企业的成长。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和创新的新阶段。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企业强国,能否在世界500强中占有相当份额,这将关系到中华民族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体制改革,推进战略研究,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如网络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等,努力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力争在一个新的较高平台上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标签:销售收入论文; 世界500强论文; 世界500强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