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常态化论文_陈嘉炜

探讨如何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常态化论文_陈嘉炜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细致耐心而又持之以恒的工作,既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躁,又不能急功近利和放松管理,所以,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为及时有效地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者结合自身从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常态化的三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常态化;安全教育;片区管理;奖惩措施

近年来工程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推动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国家也非常重视建筑行业生产安全,出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规定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破解安全管理中反复性、麻痹性、流于表面的关键问题,打造常态化的安全管理机制,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六化”管理目标。可从安全教育、片区管理制度和针对性奖惩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施工安全管理常态化。

一、通过体验式安全教育提升主动安全意识

目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偏于程序性、被动型、形式化,作业人员对于安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进场前是有做入场教育,并且满足规定学时的要求,离开教育培训室以后就埋头作业,把那些关于自身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抛之脑后,这是一种浅尝辄止、效果苍白的做法。

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而安全教育是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作业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当今建筑行业农民工普片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书面上大串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是难以理解的,没有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而强加上的意志是不人性化的,要以一种更加人性化、更易能接受、更能够实行的教育方式将工人观念从传统的“要我安全”转变成新时代“我要安全”。

安全教育从入场教育开始,采用多功能安全教育培训箱,以动画效果展示工程案例分析,作业人员不知觉被银屏上的人物所吸引住,将自身代入人物情境,通过那些还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故敲响警钟,引起共鸣;分班组、工种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规范自身作业行为,进而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有效减少日常习惯性违章,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针对行业出现的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等常见的伤害,建设安全体验馆,其中包含安全帽撞击体验、安全带演示体验等与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体验项目。建设VR体验室,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和险情,使体验者身临其境,新型的科技体验激发了工人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工人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也会增强。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违章行为与对应的事故类型相结合,让体验人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和后果,感受安全事故和险情发生瞬间的惊险,从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规范自身作业行为,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化繁为简,广泛宣传简单易记的安全指令与口号,如施工现场“十不干”、起重吊装作业“十不吊”等,让作业人员加深印象,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贯彻落实。

提升作业人员主动安全意识有助于增强其对安全管理的配合度,自觉服从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日常安全管理流程,减少项目安全管理成本,促进安全常态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采取片区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一些点多、面广、战线长、作业类型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现场作业人员多,仅依靠施工项目配备的安全员难以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如何才能高效、持续地掌控施工现场,关键在于划分施工区域,定期针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排查,才能防微杜渐,保证常态化安全管理。

根据施工面集中程度,按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片区划分,明确各个片区工程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构建片区联动机制,并在每个片区树立片区责任牌,标明责任人与联系电话,对于片区内发生的安全问题能迅速找到相关负责人,现场安全管理通过片区划分实现精细化管理,分级管控,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人,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从而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运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用具体、明确、量化的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

每周开展片区检查,根据每周主要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每周专项检查的主题以及检查提纲,专项检查主要分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检查、消防安全检查、交通安全隐患 排查、安全防护用品核查等,按照检查提纲逐条对照施工现场及内业资料自查,对于片区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安排相关片区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整改并及时反馈。对于“政府督查、行业检查、企业自查”中发现的施工现场和内业存在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整改完善。

借助手机app移动新媒体技术,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创建人性化智能管理系统,下发整改通知到个人,明确整改完成时间和整改要求,整改人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回复,一旦发现有整改不合格的直接驳回,要求重新整改反馈,保证各级监管主体责任到位,并以此为依据,每周召开安全周例会将本周发现的问题以PPT形式与各施工队安全负责人讲解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整改要求。

在系统性、周期性的检查制度下,将片区检查融入作业人员的工作与生活,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就能达到驿马动、四方行的治理效果。

三、以奖惩措施“无形之手”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行为

安全管理措施好不好,关键要看管理措施是否能够从强制性管理转变为习惯性行为,促进工人安全意识提升,指引工人规范作业行为。奖惩措施是项目部管制施工班组的重要手段,而罚款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违章处罚手段。项目部对于施工现场习惯性违章作业首先进行警告,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规范作业行为。但由于习惯性违章具有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作业人员思想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往往警告、教育的效果非常有限,无法彻底消除习惯性违章,这时候就得利用惩罚措施来敲响心理警钟,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违章行为对习惯性违章者进行罚款,同时让习惯性违章者抄写安全规程、做检讨、写保证书,对屡禁不止的习惯性违章者采取下岗待业措施,通过对习惯性违章者的处罚增加施工班组习惯性违章的成本,从思想上改变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行为方式,改正作业人员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

有了反向激励的处罚措施制约违章作业行为,那么也要有正向激励的奖励措施来提高工人服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针对每周片区检查,有显著改善的班组,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奖励班组或个人,让工人能够直接获得经济上的奖励,受到处罚的人员与接受奖励的人员心理上形成鲜明反差,在某种意义上,犹如一只“无形的手”在时刻警示着作业人员,使其通过规范自身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无疑能促进安全管理常态化。

四、结束语

为实现常态化安全管理目标,把琐碎反复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性运转,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以常态化管理思路,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营造良好安全氛围,着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谢书福,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7(11):148.

[2]苏一高,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科学化[J].工程技术,2017(01):193.

作者简介:陈嘉炜(1985-10),男,汉族,籍贯:福建省泉州市,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

论文作者:陈嘉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探讨如何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常态化论文_陈嘉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