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论文

打造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曹中秋

摘要 】打造人才“引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突破乡村发展人才瓶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必须着力培育本土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地激发“存量”潜能,发挥“增量”作用,释放人才“红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育 人才引进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瓶颈仍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掣肘,影响并制约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突破人才瓶颈,打造人才“引擎”。

“红色文化”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红色文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它的概念内涵有争议,但是并没有妨碍红色文化在实践育人中的功能发挥。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精神优势,是中华民族永葆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宝库。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做详细的分析。

打造人才“引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人才兴则乡村兴。首先,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坚强保障。传统意义上,我国农村产业走的是一条资源支撑的“负重”之路。农村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效益难保障,高效劳动力“待不住”,产业带头人“留不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激活产业动能、融合发展提档升级,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必须依靠人才支撑。只有牢牢把握人才振兴的“牛鼻子”,切实发挥人才“乘数效应”,才能打通农村产业链条,增强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

其次,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发展步履维艰;组织保障坚强有力,发展就会蹄疾步稳。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存在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偏低、村级组织带头人后继乏力、创业创新能力不强、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只有不断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头羊”效应,提升村级党组织加速引领,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能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再次,人才是文化振兴的有力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人文生态,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都离不开文化人才培养与挖掘。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着人员不足、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能力欠缺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优选优化基层文化人才,才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从“单一供给服务”转向“阵地+流动+数字化”多元交互场域。

首先,培育本土人才,激发“存量”潜能。第一,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加强涉农院校基础性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开发制度,构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体系和精品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大财政教育领域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涉农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打造农民创业孵化器、职业农民基本技能实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田间课堂,为农民职业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实施乡村干部和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工程。一方面,坚持能力培养核心地位,突出干部培训体系建设,培养乡村干部及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坚持以科技能力提升为重点,完善乡村科技人才培训措施正规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建设。第三,实施本土人才教育培训工程。一是加强本地人才培育。遵循人才培养规律,针对当地实际,科学制订本土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发挥本土人才资金规模使用效应,委托“能人”管理使用,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发挥本土人才人力带动效应和本土人才资源利用效益,既要用好用活致富带头人,形成脱贫攻坚示范效应;也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脱贫致富良好社会氛围。

打造人才“引擎”的实践路径

其次,加强人才引进,发挥“增量”作用。第一,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宣传,坚持柔性引才、灵活用才、以才引才,营造重视人才、善用人才、培养英才的社会氛围;高标准制定人才引进办法,拓展人才服务基地模式,对于优秀高层次人才,要给予政策奖励、物质扶持、激励措施,在上升空间上给予一定倾斜。第二,营造返乡创业良好氛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搭建创业扶持平台,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库,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引导返乡创业人员进入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领域,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项目。同时,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运营、市场营销、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指导,出台相应政策增加贷款额度和种类,创新贷款品种和模式,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创新创业的乡村发展氛围,助力创新创业。第三,畅通各界人士服务乡村渠道。一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乡村成长计划,将高校毕业生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引导毕业生到乡村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并在考试、入学、职业晋升等领域提供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支持新乡贤、返乡企业人才、医生教师、专家学者等,通过返乡创业、提供资助、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带回乡村与村民共建共享,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语文阅读具有较为突出的主观性特色,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探索并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以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最后,人才是生态建设的关键力量。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生态宜居程度不足、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文明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美丽农村建设进程,这与百姓对于生态发展理念认识不到位,生态环保制度落实不充分,生态治理人才规模较小、结构较差、素质较低有关。人才在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保制度、助力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支撑美丽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让人才成为生态建设的“动力源”,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遇到的问题,加速农业生态成果供给,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增效。

突破乡村发展人才瓶颈,必须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潜能作用,释放人才发展红利。

2.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风险。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是开放的,多分布在野外,进出道路、作业范围、地下管道分布等多被村民土地包围。油田划拨土地与村民集体所有土地界限的界定不是精确划分,极易导致工农关系的纠纷。而且,油田企业所辖包括作业范围、道路、地下管道及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又处于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一旦出现环境污染等事故,必然会引发村民索赔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处罚,并由此带来巨额经济赔偿。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企业的生产,对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社会责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后,创新评价机制,释放人才“红利”。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必须创新人才评价新机制,拓展专业发展新活力,增强能力提升新动力。一是突出需求导向人才评价体系。要立足乡村振兴人才缺口及专业需求,优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既要强化特别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定向评价,也要探索乡村振兴中坚层面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深化分类评价制度。遵循乡村人才发展规律,强调农村各类职业、不同岗位与专业的内涵区别,强化对农民职业能力、工作绩效与道德品质的分类评价,切实制定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特点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三是探索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健全乡土人才技能评价制度,放宽农技应用型人才限制性条件,搭建乡土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四是用好人才评价交流制度。搭建乡村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拓展乡村人才信息管理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跨地区、跨专业、跨体制的信息配置与资源支撑。

人才振兴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既是组织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生态振兴的关键环节。要突破乡村发展人才瓶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必须做好本土人才培育、人才引进和评价工作,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引进作用,有效提升人才红利效应,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参考文献 】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年。

②李长学:《“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与逻辑成因》,《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5期。

③刘春雷:《乡村振兴的维度:人才、资金和产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河南理工大学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韩拓(见习)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打造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