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飞虱(Oryza ativa L.)_稻飞虱论文

水稻飞虱(Oryza ativa L.)_稻飞虱论文

稻飞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防治论文,生与论文,方法论文,稻飞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爆发性、隐蔽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虫子小,又喜欢在植株中下部取食,田中虫子比田边虫子多,一般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危害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一旦条件适宜,虫口急增,就能迅速猖獗成灾,使植株成团成片乃至全田迅速枯死、倒伏。造成减产或绝收。

      危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三种: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

      飞虱主要危害期在水稻圆秆拔节以后的各生育期,以乳熟期的危害最重。成虫和若虫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吸汁危害水稻。造成水稻植株碳氮失调,干扰光合作用产物的正常分配,导致输送到根系的光合产物减少,扰乱根系的生理活动,加速稻叶衰老。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表现为三个方面:

      1.直接刺吸,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使谷粒不饱满,千粒重减轻,秕谷率增加,褐飞虱刺吸时分泌的凝固性唾液还能形成口针鞘,阻碍稻株体内水分和养分输导。虫量多、受害重时引起稻叶失水发黄,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落塘枯死,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2.产卵,飞虱产卵时刺伤水稻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由于输导组织被破坏,同化作用减弱,加速稻株瘫痪。

      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飞虱危害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多种病毒病。取食后排泄的“蜜露”富含各种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易招致煤烟病的滋生,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取食,增加产卵量。

      稻飞虱发生的环境因素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强、繁殖能力高的害虫。它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迁入虫源数量,生存环境的适合程度和天敌对它们的抑制程度。稻飞虱具有趋光性和趋嫩绿性。喜温爱湿,生长适温20℃~30℃,最适温26℃~28℃,适宜湿度在80%以上,6~8月降雨量充沛,温湿度适宜飞虱繁殖,又正值低山区水稻圆秆拔节至乳熟期,因此,这段时期是水稻飞虱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加强虫情调查

      由于稻飞虱生长发育快,田间繁殖系数高,而且可能因迁飞而造成害虫数量突然增加成灾,所以要密切关注当地植保站的病虫预测预报,掌握本地区稻飞虱发生动态,并加强田间调查,了解田块稻飞虱的数量变化,及时进行防治。

      1.选用高产抗虫品种,适时播种、栽插,缩短和避开危险生育期。

      2.合理施肥、适时晒田,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在虫卵孵化高峰期浅水灌1~5天,再灌深水1~2天,降低虫卵孵化率。

      3.物理防治方法,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

      4.药剂防治,水稻分蘖至圆秆拔节期,稻飞虱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时用药防治。(1)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2)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克/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喷洒要均匀;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以保持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为好)。

      联系电话:028-85230750

标签:;  ;  ;  ;  ;  ;  

水稻飞虱(Oryza ativa L.)_稻飞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