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云南昆明650000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7例新生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择期手术治疗85例,术后恢复良好;急诊手术治疗42例,术中发现小肠坏死10例(24%),睾丸坏死3例(7.1%),卵巢坏死8例(19.2%),术后疝复发1例(2.4%),死亡1例(2.4%)。结论:腹股沟斜疝是新生儿常见性疾病,早期及时合理的诊治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疝,腹股沟,新生儿,疾病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新生儿期常见,在足月新生儿的发病率为3.5%~5.5%,早产儿可达9~15%[1] [2]。且受低出生体重及其他腹部疾病的影响,在诊断上具有一定难度,患儿常常因误诊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女婴出现卵巢嵌顿临床表现不明显,常因发现时间较晚儿出现卵巢坏死切除卵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127例新生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7例患儿中男106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5:1。出生4~28d,体重平均2.8kg。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发现腹股沟区包块及哭闹、呕吐及腹胀等为第一主诉入院。查体:可发现腹股沟区触痛包块,肛诊患侧内环处组织饱满甚至可触及内环处的蒂状物。诊断不明时可借助B超检查,以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腹股沟脓肿等。
1.2治疗方法
对嵌顿时间明确,小于12小时,B超探查血供较好的可尝试手法复位,数天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切口于下腹最低位皮肤皱折处作1.5 cm左右横切口,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在外环口处钝性分离提睾肌和固有鞘膜,在精索内侧寻找疝囊,注意保护精索动静脉及输精管,打开疝囊并证实后,游离疝囊,对疝囊较小的患儿也可不打开疝囊直接顿性分离疝囊颈,这样可有效避免因新生儿疝囊组织菲薄而撕破疝囊颈部,见到腹膜外脂肪后贯穿缝扎疝囊颈,切除多余疝囊壁,对内环松弛者在高位结扎疝囊前,应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缩小内环,结扎线剪断后,残端能回缩腹腔,生物胶粘合皮肤。急诊手术应充分松解内环口,不能强行还纳嵌顿内容物。
2结果
择期手术治疗85例,术后恢复良好;急诊手术治疗42例,术中发现小肠坏死10例(24%),睾丸坏死3例(7.1%),卵巢坏死8例(19.2%),术后疝复发1例(2.4%),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足月婴儿发病率3.5%-5%,早产儿为9%~15%。且年龄越小发生斜疝嵌顿的几率越高,特别是合并其他腹部疾病,因存在腹压增加的因素,往往导致斜疝嵌顿,器官坏死等并发症。本组病例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时,家长多不能确切描述嵌顿时间,常因出现呕吐、才引起注意,尤其在冬春季体检时不习惯完全暴露腹股沟区,发现不了腹股沟包块,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间多不能明确,疝内容物生机很难判断,尤其在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容易延误治疗时间。急诊手术中嵌顿器官出现坏死率很高,特别是女婴,附件嵌顿疝多为滑疝,女性卵巢及子宫附件多为疝囊的组成部分,当腹内压力突然增高时,极容易从内环口突向外环口,而外环口又极度狭窄,疝人的卵巢不能自行回纳而嵌顿,时间越长,卵巢肿胀越严重,回纳越困难,而此类患儿可无消化道梗阻表现,疝块较小,而腹壁脂肪却较厚,发病时不易被发现,往往易延误治疗,导致器官坏死切除。新生儿嵌顿疝的发病时间难以确定,合并症及死亡率较高,肠壁菲薄,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新生儿嵌顿疝禁忌手法复位,以免导致肠破裂,应积极手术探查[3],也有不同意见[4]。我们对嵌顿时间明确,小于12小时,B超探查血供较好的和家长沟通后多尝试手法复位,本组病例中26人手法复位成功后再行手术治疗,未出现手法复位导致肠管穿孔。急诊手术病例中卵巢、睾丸、及肠坏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女婴出现卵巢嵌顿临床表现不明显常因发现时间较晚儿出现卵巢坏死而切除卵巢。因此早期诊断并予合理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尽管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6个月有继续闭合的可能,但对于真性腹股沟斜疝自愈率极低。70%的斜疝在1岁以内可出现嵌顿现象,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有反复嵌顿史的,内环口直径大于5mm ,疝内容物疝膨出腹股沟的时间较长,考虑为真性腹股沟斜疝建议早期手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女婴卵巢疝建议尽早手术。
[1]Moss RL,Hatch Jr.Inguinal hernia repair in early infancy[J].The American J surg.1991;161:595-599.
[2]Krieger NR,Shochat SJ,McGowon V,et a1.Early herniarepair in the premature infant:long-term follow—up[J].JPediatr Surg.1994;29(8):978-982.]
[3] 李心元.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特点[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3):121—122.
[4] 王军.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9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2,15(4):481.
论文作者:白强,董克刚,李亚东,颜剑宏 李传新 纳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腹股沟论文; 新生儿论文; 卵巢论文; 内环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