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一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山东威海 264500
【摘 要】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我院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CT组)和核磁共振(MRI组)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MRI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疾病各分期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0.05),结论:核磁共振可有效提高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判断临床分期,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CT与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对比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不断突破,使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疾病,多见于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跛行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其中以保守手术,(减压术、植骨术等)和置换手术较为常见,因其病症机理的复杂性,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尤为关键,否则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我院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5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髋部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下肢酸软无力、关节疼痛、跛行等症,经手术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其他骨关节疾病、其他原因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畸形及肿胀、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免疫系统疾病、不配合检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38例(50髋),女26例(35髋);年龄34~80岁,平均(56.83±4.53)岁;病程2~29个月,平均(17.25±3.14)个月;分期: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单侧坏死43例,双侧坏死21例。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CT组患者采用GE公司的64层螺旋CT机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250mA,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mm,螺距1.375,检查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先于患侧股骨头横断位进行薄层扫描,再进行高分辨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重建间距为1mm,间隔为0.5~2.0。MRI组患者采用GE1.5T磁共振诊断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便成像,扫描层厚度4~9mm,层间距2mm,256×256,嘱患者患肢伸直并外旋15°,先于常规矢状位自动旋转回波及T加权,并快速自动旋转回波T2加权像、T2脂肪抑制成像,对部分患者进行冠状面成像扫描,之后由2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分析其检查图像,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分期判断的诊断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分别对比其阳性率与阴性率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RI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患者股骨头损伤出现的一种病症,内部供血可能存在不足的现象,骨细胞死亡,甚至发展为股骨头的缺陷以及关节障碍等,如果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造成不良影响,结合当前诊断实际情况和注意事项等,需要尽快进行诊断和确诊,实施有效合理的治疗后符合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明确诊断概况和内容,提升稳定性,根据当前临床研究中实际诊断类型和要求等,联合诊断分析的优势突出。CT检测在股骨头坏死检测领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股骨头坏死诊断工作的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在CT检查完成以后,可以给予患者多层面连续扫描处理,也可以结合患者股骨头坏死部位,开展多层次的观察。在CT诊断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检测以后,医护人员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进而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保障。同CT诊断相比,核磁共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核磁共振具有立体成像能力与多方位成像能力;第二,在核磁共振在软组织扫描探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三,核磁共振具有辐射少、安全性强的优势。就本研究而言,在核磁共振设备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这段以后,医护人员仍然可以利用多层次扫描手段进行检测。核磁共振也可以表现出探查范围广与探查速度快的优势。股骨头坏死病发后,视其X线或MRI诊断差异的影响,其病理分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总结其症状走向可见,通常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以轻度疼痛为主,且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显著改善,虽然早期对患者活动、休息无直接影响,但随着疾病进展,持续中期时,将导致其疼痛症状加剧,多表现在大腿、腰部及膝关节,患者疼痛难忍,从而无法正常活动和行走,劳累后疼痛严重;而持续至晚期时,将出现股骨头塌陷,造成明显活动困难,甚至不能行走,导致其基本生活不能自理,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折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MRI组诊断准确率为92.19%,显著高于CT组的68.7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疾病各分期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组(P<0.05)。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可有效提高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判断临床分期,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有力的参考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头患者给予MRI诊断方式效果显著,能够协助医师进行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相较于CT诊断方式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臧真亮.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152-154.
[2]唐立军.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9):75-76.
[3]刘黎明.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144-145.
[4]韩慧娟.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v.5;No.235(22):154+157.
论文作者:安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准确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关节论文; 高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