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论文_岳磊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鸡泽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7350)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动力。作为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主要负责给终端电力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供电。尤其是伴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规模庞大的中压配电网,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加强配电网改革,以实现其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就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网规划;中压;网格化

1.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

网格化规划是指将供电区域按照道路或者地理分界划分为相对独立且不重叠的供电网格,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将中压配电网构筑成目标网架的规划方法。供电网格内的各条主供线路只为该供电网格内的负荷供电,从上级变电站到该供电网格内沿途不带任何负荷。通过网格化规划,可将一个复杂的区域配电网划分为若干简单、清晰的细分片区,打破配网网架"原生态"式的无秩序发展的状态,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提升配电网可转供负荷能力。

2.主干通道布局

主干通道布局包括规划区域站址的分布和主干线通道(特别是站间联络通道)的走向,用以保证土地资源预留,明确负荷接入方向,它依据变电站布点、现状通道、规划路网、负荷分布和供电半径,在充分利用已有通道和深入负荷中心通道的基础上,按主干通道总费用(含投资和运维费用)最小原则优化确定,主干通道布局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主干通道布局的构建思路

受区域地域特点、负荷密度和电力通道等影响,变电站布点和中压线路走向通常会呈现一定规律,主干通道布局的基本结构可抽象为狭长型、环状型、棋盘型和不规则型等,。根据实际规划区情况,主干通道布局可能会由多个简化结构组合而成。

3.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

3.1网格划分目的和原则

对于规模庞大的中压配电网规划,网格优化划分的主要目的为:①将整个区域复杂网架规划转化为相对独立的各网格内部简单网架规划,同时网格的划分应在全局统筹基础上满足整体网架“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基本规划原则;②规避网格划分方案千人千面的问题,同时强化网格网架的经济、可靠和简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网格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可行:在满足主干通道布局和供电半径约束的条件下,每一网格内各负荷能够获得在两座供电变电站间进行转供的最大化实现,以提升供电可靠性。2)经济最优:对于可在两座供电变电站间转供的负荷,按转供通道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各负荷的备供变电站,实现变电站的就近备用以及整体网架规模最小。3)网架简洁:同一网格各负荷的主供变电站(以下简称主供站)和备供变电站(以下简称备供站)的相似度最大化(不分主备),每一网格区域的供电变电站不宜超过两座且负荷大小适中(宜包含1~3组10kV 典型接线),不同网格的线路联络程度最小。

3.2中压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方法

(1)供电区域规划。在对中压配电网进行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配电网规划的原则,对规划区域进行层级分明的划分。坚持从市区到县城,从县城到乡镇,再到街道和村庄的顺序,根据每一个区域的实际电网负荷、密度等进行归类和划分。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用电需求量等,进行科学的网格化配电规划。(2)科学预测负荷。在进行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其所需要的负荷预测作为规划依据。根据配电网的负荷预测,对该地区电网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看其规划是否合理、稳定,并作为中压配电网规划的标准。通常,在进行科学预测的时候,要将不同片区中的配变容量、负载率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可采用趋势外推的方法,依据规划区内的中压线路负荷进行分析。接着,对不同区域的负荷现状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结果之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负荷预测模式,对整个配电网近期内的负荷总量进行科学的核算,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反复检验。

4.网格化规划中目标接线的选择和优化

根据供电网格负荷发展的不同程度,将供电网格可划分为负荷成熟网格、负荷快速发展网格和负荷不确定网格,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网格,应选择不同的目标接线以及优化方式。

4.1负荷成熟网格

对于负荷成熟网格,在梳理并固化线路运行方式的前提下,确定现状联络点的类型和作用,并将网格内的负荷按照三供一备接线进行重组,直接改造为三供一备的目标接线模式,主供线路为负荷的自然增长预留一定的裕度(5%~10%左右)。

4.2负荷快速发展网格

对于负荷快速发展网格,应结合变电站资源、用户用电时序、市政配套电缆沟建情况、中压线路利用率等因素,按照投资最少、后期建设浪费最少的原则,逐步由单环网等标准接线模式向目标网架过渡。以按三供一备接线规划远景网架的供电网格为例:

第一阶段,在负荷发展初期,可由远景规划的两回主供线路形成单环网供电;第二阶段,随着负荷的发展,当形成的单环网的两回主供线路平均负载率超过40%时,可新建第三回主供电源,形成三供网络;第三阶段,负荷发展逐渐成熟,三供网架已不能满足互相转供电要求或平均负荷率超50%,可建设公共备用线路,形成目标接线。

4.3负荷不确定网格

对于负荷不确定网格,由于市政规划暂不明确,无法确定负荷增长点的区域,宜结合负荷发展情况,按照单环网构建标准接线。随着负荷的发展,当形成单环网的两回主供线路平均负载率超过50%时,可就近与另一组单环网形成三供一备。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量的增加,电力企业必须要对配电网进行网格化的规划,以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这就要求中压配电网在具体进行网格规划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其规划原则,并充分结合配电网网格地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推进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以确保整个配电网的供电更加可靠和安全,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金龙,杨春雨.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63.

[2]严鹏飞.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农村电气化,2016(05):16-17.

[3]何明. 基于网格化和物联网的中压配电网设备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论文作者:岳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论文_岳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