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邯郸 056002)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2011-2015年我院收治的3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器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1]结果:30例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18例,其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等。常见合并症有:呼吸道感染13例,心律失常10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病4例等。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高危群体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同时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关注发展动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2015年我院收治的3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男19例,女性11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2.3±6.7)岁。根据资料统计显示,患者入院1-2周之内发生心脏性猝死概率最高,其中有18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死亡,有8例患者在发病后2-5h内死亡,有4例在发病后5-10h内死亡。经诊断后患者所患有的疾病为冠心病1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心肌炎2例、心源性休克1例。其中合并症有:呼吸道感染13例,心律失常10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病4例,电解质紊乱1例。[1]
1.2、方法
方法:对30例住院的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严格记录其疾病情况,以及烟酒史,并获取其在安静状态下的常规以及超声心电图,记录患者主要及伴随的疾病。
2、结果
2.1、患者发病季节分析
我们对30例患者发病季节进行分析,其中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患者16例,所占比例为53.3%。夏季发病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3.3%。春季发病患者为4例,所占比例为13.3%。秋季发病患者为3例,所占比例为10.0%。
2.2、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我们对30例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其中上午和晚上发病率较高,分别为者36.7%和26.7%。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2.3、患者猝死诱发因素分析
在患者入院时,均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常规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呈现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我们对30例患者猝死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情绪激动和劳累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0.0%和23.3%。详细数据分析见表2。
表2 患者猝死诱发因素分析
3、讨论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根据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预防指南,猝死发生在下列情况可考虑为SCD:①已知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的潜在致死性心血管疾患;②尸检证实心脏或血管异常所致死亡;③尸检后证实无明显心外原因,心律失常可能为死亡原因。在美国,每年约20~50万人发生SCD,我国每年猝死人群约为54.4万,居于世界之首。尽管过去30年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致SCD有所改善,但SCD绝对生存率仍<10%。SCD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比较各大洲对SCD救治情况,亚洲SCD救治水平较北美、欧洲、澳洲更低。当前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新型的设备、管理方式层出不穷,给SCD的预防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契机。
有明确心脏结构、心电活动异常疾病与猝死风险增加明显相关。[2]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均与猝死风险增加有关。戒烟可显著降低猝死发生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n-3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同样与猝死风险增加有关,而鱼类、蔬菜饮食可降低猝死风险。SCD家族史,过度劳累,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与猝死风险增加同样相关。近年来发现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OSAHS患者猝死风险增加。不同的器质性心脏病,猝死高危的危险因素亦不尽相同。因此要加强高危群体对心脏疾病的认识,普及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应密切注意和观察患者状况,积极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3]
而在本研究中,30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根据其临床特征分析和观察,其在发病前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患者出现情绪紧张或恐惧,有的患者在发病前饱餐或者过度疲劳,所有患者在发病前的生命体征监视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使患者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且引起心肌缺氧和缺血,扰乱了正常的心肌代谢,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1)加强健康教育与生活照顾。70%病人猝死前有较明确诱因,以不适当的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感染、进食过急过饱等多见,这些高危因素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责任护士SCD高危病人及家属要加强健康宣教,避免诱发因素,并积极为高危病人提供优质的生活护理。(2)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1)早期识别SCD高危人群。目前研究显示:下列情况为SCD的高危因素:①心肌梗死后LVEF<35%;②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10次;③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或室性心动过速事件;④有SCD家族史;⑤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⑥离子通道病:如长QT间期综合征等。2)加强SCD高危病人的病情观察 对高危人群实施24h心电监护,开启报警系统,及时听取病人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软弱、乏力、心悸等主诉,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加强重点时段护理人员的配备和病情观察,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利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救治。(3)做好抢救设施的准备。做好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的准备,降低室性早搏,避免室性心动过快。尽管心肺复苏在救治心脏性猝死的成功率较低,但仍要让医生随时做好准备。从而保证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抢救,避免耽误治疗。
总之,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之后1h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引起意外的自然死亡,而引发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配合并发症的治疗,对诱发心脏性猝死的因素进行有效抑制,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旭.综合性医院心内科患者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06:115-116.
[2]徐爱萍.心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22:2050-2052.
[3]刘娟.影响内科住院病人安全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6,18:47-48.
[4]郑远琴,姜川,匡能琼.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性猝死中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2,41(8):802-805.
论文作者:石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病人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原因论文; 因素论文; 对策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