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标准?新的?_课程标准论文

课程标准,标准?新的?_课程标准论文

课程标准,标准乎?新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的印象中,我国的教学大纲变动频繁,大都是“试用”修订“讨论”或者“试验”稿,难见正式本。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仍然如此,我不知道这是否正常。也许有人会说,这正体现了认真求实的态度。也许是吧。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有几代人成了这些非正式本的试验品?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科学态度?西方的科研是极少受到限制的,但是他们却时刻受到道德伦理的监督和审查。我们是否有必要借鉴一下?

教学大纲将要成为历史,代之而来的是“课程标准”。白纸黑字写上“标准”,自然一切都“标准”了,从课程性质到各阶段教学要求……全是可以用来衡量教学的准则了。“新”标准,说其新,因为第一次称之为“课程标准”,当然新;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标准,当然新;因为是原有教学大纲的最近修订,当然新。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的,形式的。其实质内容是否新呢?当然也新,因为用了新的名词,因为有那么多新的理念。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就有了如此新、如此标准的东西,看来我们真应该高兴了。

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新”的“标准”比起以前的大纲来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为这个“新标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仍然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因为在这个“新标准”中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因为这个“新”“标准”又是一个急就章,依然没有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后盾。

“新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对语文没有科学的定位,用折衷主义的方式来平息学术上的争论。

十条“总目标”,前面就有四条不是语文课特有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不突出语文课特有的东西?依然是几十年来典型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思维方式!

标准开篇即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然而标准处处突出“人文素养”,却没有哪一处体现、落实了“科学素养”,在事实上排斥了“科学素养”。

对语文课程的类型没有一个正确认识,什么叫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难道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吗?语文课就应该是实践课,或叫活动课。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那么语文课程到底要不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难道标准中提到的那两方面就是“语文素养”?品德、个性、人格……也是“语文素养”?而且还是“基本的”?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语文素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

只提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语文课有没有基本功能?如果有,要不要突出,强调?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涉及的内容从来都是综合的。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到底想干什么?语文课能干什么?语文老师能干什么?

新名词新理念的引入只是简单的照搬,并没有真正和语文教学融合。

问题多多,不一而足。用这些含混不清的东西指导语文教学,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发展,还是认识上的进一步混乱?我感到茫然。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语文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水平,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含糊。大纲也好,标准也好,都必须给课程以正确的导向,突出课程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有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东西,这同样不可以含糊。

我国的语文教学几千年来都是经验型的,从来没有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认真的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对人自身进行基因分析的21世纪,拿出来的“课程标准”,应该也必须是学术研究的结果,否则就不是“科学”,也不可能“标准”。

“实验稿”,我不知道是不是无需征求意见了?但是,既然讲究“科学”,就应该按照科学的方式行事。科学需要批评,真正的科学不怕批评,哪怕是错误的批评。于是斗胆写了这些话。

标签:;  ;  ;  ;  

课程标准,标准?新的?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