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爱满天下;生活教育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自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区域、区域游戏”越发变成重点词汇。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区域游戏是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本论文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游戏的特征出发,对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从而对教师介入的行为进行了解与分析,最后为教师提出建议和指导方法,提高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效果。
(二)概念界定
区域游戏形式、类型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一般分为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
二、研究设计思路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是在本人实习的幼儿园进行研究的,由于本人实习的班级是固定的,且年龄班为中班,所以此次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实习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在幼儿区域游戏自然状态下记录并了解教师介入区域游戏的频率、环节、时机、主动性、方式等。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
1.观察法
本次观察旨在对实习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区域游戏自然状态时教师介入的现状研究。
(1)观察对象:对实习幼儿园共五个中班的区域游戏进行了观察,通过事件观察法记录教师的介入行为事件。五个教师分别为A、B、C、D、E。
(2)观察过程:在自然教学条件下,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拍照、录音、录像、笔记记录,深入幼儿园中班进行观察,观察每个班级两次,每次是半小时的区域游戏时间。观察每个班级一个小时。从而进行认真记录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教师的介入现状情况提供资料。
(3) 观察工具:观察记录表。观察表包括了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园班级、教师、日期。还包括具体的观察内容分别为介入环节、介入区域、介入的主动与被动性、介入的动机、介入方式、介入效果和反应。
2.文献法
本文对国内关于教师介入区域游戏的工作、期刊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查阅、了解,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
三、现状描述
(一)教师介入中班区域游戏各领域的比较统计:美工区为62次,数学区为22次,益智区为18次,表演区为36次,建构区为28次,图书区为13次。
通过比较,在这里可以看到在教师介入频率最高的区域是美术区,为62次,然后是表演区,为36次,图书区是教师最少介入的区域,为13次。
教师介入不同区域,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开始喜欢和伙伴一起玩游戏,逐步学会了交流,幼儿会听从别人的意见的建议,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意识开始逐渐加强。在游戏中,孩子们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讨论,但没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的有意行为开始发展,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学会在游戏中社交,亲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加。因此,图书区是一个安静,人较少的地区,很少会产生争吵与吵闹。而选择最多的美术区,他们的操作能力还不是很好,喜欢动手操作探索,幼儿寻求帮助最多的区域,也是教师介入最多的区域而表演区的纪律不好,幼儿会开始吵闹,所以教师会增加介入次数。数学区、益智区会出现不明白游戏规律的情况。建构区有时则会出现争吵玩具的情况,所以教师也会多次介入。
(二)教师介入中班区域游戏的驱动力统计
根据介入驱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主动介入与被动介入。所谓主动介入,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没有幼儿要求的情况下,主动介入游戏;而被动介入,是指教师应幼儿的要求而介入游戏。
教师总体介入主动性统计表显示被动介入和主动介入各占50%.这一数据表明中班幼儿对区域游戏的掌握已经开始比小班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幼儿开始学会向教师主动寻求帮助,主动介入与被动介入比例各占一半。
五、存在问题与原因
通过对幼儿园的五个中班的区域游戏进行观察和对进行区域游戏的教师追加了访谈,分析出教师介入中班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中班幼儿有自主意识,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频率过高,会影响幼儿游戏发挥、表达、享受的空间。
2.教师介入区域各环节比例不均衡,影响教师介入各环节的频率。
3.教师介入各个区域频率不同,会导致各区域游戏情况不同,各区域游戏情况会存在过好或过差,应该全面发展各区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虽然三种教师介入方式,交叉介入方式效果反应最好,教师使用这种方式也是频率最多的,但还是存在垂直介入这种较偏激介入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情绪,中断游戏。
。
六、对策与建议
1.教师可减少介入次数,在区域游戏开始前增加对区域游戏的说明以及各区域的游戏要求。
中班幼儿以无意发展,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表情,集中幼儿注意,加强对区域游戏的说明,使幼儿有意注意突出,从而对游戏要求也可多说明,使幼儿详细了解。
2.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可通过对幼儿的观察,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们需要考虑他们是否是游戏中的观察者、支持者、促进者或指挥者,必须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应该定位自己的角色,而交叉介入方式是最积极的反应,所以教师在游戏中,应该选择更多的交叉介入方式进行干预,以使最积极的效果和反应,也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3.教师可通过学会更多地反思与思考,提高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整体水平。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和规划性,不选择让幼儿如何玩,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和空间。老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幼儿的游戏,不能以你的角度来衡量孩子的正确与否,这样如果幼儿没有游戏的自主权,幼儿的游戏就不是游戏了,从而要给予幼儿游戏发挥、表达、享受的空间。
4.教师可参与其他经验丰富教师的区域游戏教研活动,吸取经验,提高介入水平、效果。
教师可通过参加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织区域游戏观摩活动,也可通过幼儿园组织教师参加其他幼儿园的区域游戏观摩活动,吸取各方面不同的经验、优点,放入自己的区域游戏中,提高幼儿能力发展促进教师介入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梅诗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区域论文; 游戏论文; 中班论文; 幼儿园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