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论文_李欣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进行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

【关键词】消化内科;内镜微创;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039-02

当前,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普及,在消化内科中,临床医师经内镜下行微创治疗,对消化系统息肉切除等疾病均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尽管内镜微创治疗有效缩减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但患者术后同样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延误康复进程,因此对医务人员提出严格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本次选取200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为对象,对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6岁~59岁,平均年龄(38.15±5.64)岁;其中胃肠道息肉患者26例,平滑肌瘤34例,异味胰腺20例,其他20例。对照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27岁~58岁,平均年龄(36.98±5.78)岁;其中胃肠道息肉患者25例,平滑肌瘤25例,异味胰腺28例,其他22例。经确认,全部内科疾病患者符合内镜微创治疗的标准,并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内镜微创常规治疗,针对不同患处,实施对应的治疗方案,如胃肠道息肉患者,需在病变位置下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灶突出,使用圈套器将病变部位切除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行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内容如下。(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详细检查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并确认手术相关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剂是否到位,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调整患者状态。(3)术后三天为重点观察期,一旦患者出现有不适症状,应及时采取止血、抑酸、肠胃粘膜保护类药剂,对患者适当展开肠外营养支持,防止患者出现腹胀、呕吐、发热等临床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3)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未有改善迹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10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90%,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讨论

将内镜微创治疗应用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创口相对较小,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更为快速[1]。但如果术后操作不规范或患者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等,影响预后工作的实施[2]。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患者满意度,保证微创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出临床工作质量。而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符合这一要求,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生理状态变化,更应重视患者心理变化等,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科学合理、更为规范化,内镜微创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3]。

针对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组消化内科患者在接受内镜微创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临床医生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全面、优质的临床治疗工作。医务人员对患者展开健康知识宣讲、心理干预以及用药指导等,取得显著的疗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与研究组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且在研究组内,以显效治疗的比例达到78%,而对照组中显效治疗的比例为50%。由此可见,采用内镜微创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具有十分优秀的治疗效果。在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模式下,患者住院期间风险性较低,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对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本次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观点。因此,对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更加符合患者的临床需求,与人性化医疗的要求相一致。

综上所述,将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应用于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春怀,程娇雷,陈宇.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22):124-125.

[2]刘欣.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8(19):102-103.

[3]徐德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在内镜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0(11):131-133.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论文_李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