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新[1]2005年在《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的重要产源地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合作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大力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为增强综合国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然而我国由于多种原因,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的生产应用“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认为观念的障碍是其内在的深层次原因。“思路决定出路”,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务必需要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观念的创新。 本文选取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两个直接参与主体高校和企业进行研究。首先,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着手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了观念创新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观念创新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互动关系。接着阐述了高校和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观念滞后因素,并且从机制上对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校和企业的观念创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张毅[2]2018年在《试论高校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文中提出推进高校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本文以相关典型案例讨论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基本情况,并从合作机制、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继而提出了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框架、制定互惠互利的人才交流机制、签订多维灵活的知识产权分配协议,形成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制度的建议和策略。
张春爱[3]2008年在《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作为生产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其职能的发挥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服务站”,以承担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已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此,本论文研究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的层面,深入挖掘支配其发展的力量,进而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缘由、研究意义,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对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考察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分别对国外地方高校和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政府的支持、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概括了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形式,包括地方高校与高校联合、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地方高校为广大农村服务等;总结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特征,包括地域性、多样性、弱势性。第四部分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政府对地方高校制约过多、政府与地方高校脱节。第二,企业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观念存在偏差、企业对地方高校的认可程度低。第三,地方高校自身的问题,表现为社会服务观念滞后、专业设置失衡、科学研究总体实力较差、定位不准确、社会服务机制不完善。第五部分,基于前述内容,针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建议。提出了提升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对策:政府应该减少行政干预,健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双向性,完善政府和地方高校的互动;企业要转变观念,与地方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地方高校也要更新观念,加强专业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合理定位,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同时指出了我国地方高校优化社会服务职能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恪守学术性,坚持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第二,量力而行,把握好社会服务的限度。第三,考虑差异性,发挥优势,突出服务的特色。第四,审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建构协调的职能体系。
马燕[4]2015年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这个阶段,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尤为重要。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系统研究等方法,以终身教育理论、需求决定论、CAS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围绕当前我国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现状,借鉴国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尝试制定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明确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并搭建外部保障体系,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中等、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学校职业教育,它与本科层次普通教育有着质的区别,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有着等级上的区分,它的发展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实现,能够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第二,基于我国国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坚持“纵向单轨,横向双元”的发展方式。“纵向单轨”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在同一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对应的层次结构,主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高校与主要实施高等普通教育类型的高校享有同样的权利,法律地位、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二者只有类型区分,没有等级之分;“横向双元”是指立足高等教育资源,在同一办学层次中高校要有适度、合理的分工,有趋向于举办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有趋向于举办普通教育的高等院校,引导高等院校的合理定位,促进高校的特色化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既弱化了职业院校的标签,又强化了职业教育特色。第三,提出三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依托本科教育资源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整合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优势资源,逐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利用新兴产业优势资源,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大学,实施本科层次职业资格教育,弥补学历职业教育的不足。第四,从法律法规建设、教育经费投入、政府管理效率、社会舆论引导四个方面搭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保障体系,优化它的外部发展环境。
胡玲琳[5]2000年在《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文中研究指明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简称校企合作),在我国呈方兴未艾之势。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发展及其成果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能力的关键,为此校企合作已普遍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发源地。高校拥有雄厚的科技、知识、信息和人才资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人员、设备和资金,是实现高新科技转化的载体。高校与企业合作,使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化。研究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了解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校企合作产生的理论基础;其实践意义在于为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作出建议。 本论文首先追溯了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引起我国校企合作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而研究分析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对我国校企合作发展战略作了初步的探讨。 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是有现实基础的,其一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其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其三是现代“人力资本”学说;其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其五是我国高校职能的演变。 在对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的: (一)、从合作模式角度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人才培训、联合培养、技术转让、项目合作、交流与咨询、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合办科技园等。(二)、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认知性因素、能动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出发例举实例,并作分析。(三)、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观念意识的陈旧;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技术市场的不规范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资金短缺;政策不配套。 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提出合作应遵循的原则是:目标一致性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作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引进竟争机制有;利用激励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反馈机制;建立创新机制;同步协调机制。合作成功的策略: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2、制度创新和建立股份合作制;3、知识创新和确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技术创新和完善技术市场运行体系;5、加强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的支持。
王睿[6]2017年在《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文中提出高质量动画专业人才的输出是社会和动画行业对人才的亟需,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昌盛的前提,也是强大我国软实力的基本保障。但目前西部高校培养出的动画专业人才面临着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地区与动画产业分布不均衡等现状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献研究”、“历史视野”、“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多个层面展开研究。用纵向比较研究的方法展现了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特点、状态、发展趋势等;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将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东部部分高校与中国西部高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优势资源发挥、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和路径等多方面的状态呈现出来,并得以启示。同时,本文通过较大范围地调研、统计、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的框架,并据此对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优势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策略。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就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西部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特色。论文在梳理西部高校动画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专业化”与身份认知的角度分析西部高校动画教育非同质化的优化亟需、复合型人才要求、内外资源优势并存等特色。通过追根寻源和特色的挖掘,为西部高校动画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方向等提供研究基础。第三章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研、现场访谈等方式,客观、理性并深入地分析和总结当前西部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包括存在的主要问题、禀赋优势以及所处的困境。第四章中外著名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本章对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东部部分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总结,对中国西部高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五章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本章立足西部,将时代性和地域性融入到动画教育中去,大胆根据学科特点和与市场适应度等进行改革,提出了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并用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验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能够补充和丰富我国高校动画理论的研究体系,为国家在制定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这种研究也是我国西部动画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强省”、“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的体现、是促进我国西部经济、文化传承与学科建设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廖宗明[7]1994年在《试论日本高校的“产学合作”》文中指出试论日本高校的“产学合作”廖宗明日本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既吸取了美国“产学合作”的经验,又有自己独创的特色。本文仅就日本高校“产学合作”的形式及“产学合作”盛行的原因,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在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产学合作”日本产业界、政界、学术界十...
苏俊玲[8]2008年在《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上上下下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国家加大投入,地方配合宣传,但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仍然被诸如经费、生源、师资等许多问题所困扰,其发展道路成为许多职教工作者关心的话题。需要明确的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选择路径,不仅是规模性的大发展,更是结构性的内涵发展和质量的提升,而“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路径依赖”。本文针对“校企合作”这一问题,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从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技能型人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论文聚焦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活动本身,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美国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合作教育计划、技术准备计划、青年学徒制、校企契约、赛扶(SIFE)计划、高级技术教育(ATE)计划以及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等各种校企合作项目与形式,列举了多个美国校企合作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校企合作的特点,包括其成功的原因,拓展空间以及合作方角色定位等,最后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后提出了一些建议。本论文的具体框架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目的与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章是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包括校企合作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动因、意义、基本原则、理论依据以及一般过程;第二章分析了美国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列举了一些美国校企合作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分析;第三章是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例研究;第四章总结了美国校企合作的一些特点;第五章在阐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与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借鉴美国校企合作的经验与思想,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资料的限制,加之笔者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文中的一些表述还值得推敲,而提出的对策建议也还有待实践检验。
王蓓[9]2008年在《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已经在由精英教一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再也不能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而应一该走向社会,把开放作为自身发展的理念,更多的融入到社会文化建设中去。当代高校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就意味着拆除横亘在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表现在观念、制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道道“围墙”,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校园文化环境不是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没有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主动适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没有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超越,校园文化便没有生命力,校园文化始终是在与社会主流文化的相互整合中互相促进、发展的。高校董事会是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海内外社会各界之间联系的渠道,逐步完善学校与各董事单位间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企业进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国内外的高校成功经验表明,高校董事会是实现设和和高校相互支持,互利双赢的重要制度平台。武汉理工大学三大行业董事会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也使得我们认识到,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入研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校园文化以及高校董事会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了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以我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是理论的成果更具有实践的意义。
芦丽君[10]2004年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符合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积极探索新形式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特别是株洲工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在对校企联合办学经验进行总结提高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一条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资借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论文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和200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持下完成的。全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 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产生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2、 通过株洲工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在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与总结提高的基础上,试图形成一种成功的,可资借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3、 在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获得的启示,以及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困难。 4、产学研合作教育己成为高教界的共识,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针对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困难,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创新[D]. 梁立新. 广西大学. 2005
[2]. 试论高校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J]. 张毅. 改革与开放. 2018
[3]. 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 张春爱.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马燕. 天津大学. 2015
[5]. 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D]. 胡玲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00
[6]. 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D]. 王睿. 西南大学. 2017
[7]. 试论日本高校的“产学合作”[J]. 廖宗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4
[8]. 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 苏俊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 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 王蓓.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10]. 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 芦丽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 产学研合作论文; 大学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