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开发措施的先后顺序:第一开放_中国地理论文

西北地区开发措施的先后顺序:第一开放_中国地理论文

西北开发措施的次序安排:开放优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次序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3)04-0055-05

近年来,人们都在寻找西北开发的突破口,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和观念转变三者谁优先的问题上。不少人认为,加快改革、努力进行体制创新是促进西北开发的关键和突破口,应该优先考虑。还有不少人认为,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才是加快西北开发的根本,应该优先。笔者认为,体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确实是影响西北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优先考虑。但是,怎样才能使西北地区的体制创新、观念更新有所进展、有所突破呢?只有通过扩大开放。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开放是西北地区更新观念、体制创新的加速器,是尽快筹集多种生产要素的强大力量,是西北大开发的突破口。

一、扩大开放是加速西北开发的突破口

(一)扩大开放的“倒逼”效应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深入发展。这就要求西北地区也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尽快摆脱制度因素对西北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使西北地区的经济能够乘中国“入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东风,抓住机遇,有效利用来自国内外、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跟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是千真万确的。那么,为什么西北地区改革的效果不佳呢?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想改而不会改;二是想改但改的动力不足;三是根本不愿改。这三种情况分别代表了目前西北人在改革中的三种不同心态。其中,“想改而不会改”和“想改但改的动力不足”反应了绝大多数西北人和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心态。他们有很强的改革愿望,希望有新的力量来打破本地发展的僵局,但往往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而不会改,或者是由于自身权限、地位的局限而不能改,有的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惧怕改革的风险,缺乏改革的真实动力。“根本不愿改”虽然只是少数人的一种心态,但这少数人中往往有一些是中高层领导人。这部分人,不论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不愿改,还是受既得利益的牵制而不愿改,都会对自己所在的整个地区的改革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所在地区处于改或未改、改了又不彻底的状态。这种状态,有时甚至比根本没有改还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西北地区改革停滞的僵局呢?笔者认为,西北地区深化改革的加速器、催化剂,也就是西北经济大开发、大发展的突破口,只能是扩大开放。

第一,扩大开放可以促使人们转变观念。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西北人中,无论是对改革持何种心态的人,思想中多少都有传统的保守落后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中这种观念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着西北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转变观念才是促进西北大开发的根本。这种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怎样转变观念呢?本文认为,人们保守落后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隔绝的结果,打破它最好的途径当然就应该是改变封闭隔绝的状况,“走出去”、“引进来”,对外界开放,与外界交流。这中间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比如,偏远农村中人们的观念最保守、最落后,在这些地区最先觉醒、最先打破旧传统采取新措施行动起来致富的人,就是那些曾经外出当过兵或者打过工的人,哪怕是曾在城市当过小保姆的人。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虽然可以通过读书学习逐渐转变,也可以在引导者的说教中逐渐改变,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人们在开放的环境下,亲自走出去看,引进来做,通过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体验,深刻反思,超越原有观念,超越自我。可以说,通过开放,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是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的最好方式。

第二,扩大开放可以使西北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准确理解改革的真正含义,自觉探索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往哪里改”的问题和“不会改”的问题。虽然西北人从大的方面知道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到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确立怎样的路径和战略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同时,即使有人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由于缺乏具体的方式、方法而束手无策。怎么办呢?一个很实际的措施就是走出去、引进来。首先是走出去看,去我国东南沿海,甚至去国外。其次是学着做,可以是走出去学着做,也可以引进来,把外商以及东南沿海的企业家、商人引进来,让他们在我们身边做,并让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做。经过这样的开放,经过一定程度、一定时间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西北人是会很快解决“往哪里改”的问题和“不会改”的问题的。

第三,扩大开放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人“不愿改”的问题。开放是一个与外界交往的过程。就目前的西北地区而言,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正如人们说的“社会主义在西北”(过去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而我们要扩大开放,就是要与国外、与东南沿海等这些市场经济十分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地方交往和合作。要想取得交往和合作的成功,我们就必须与国内外的普遍做法接轨,按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普遍规则办事,彻底改变我们自己的传统做法。如果我们不改革,或者改得慢,就不能使我们的人员、产品和企业走出去,也不能把区外和国外的企业及资金引进来,对外交往和合作就不能有效进行。因此,扩大开放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不愿改也得改,不会改要尽快学会改,改得慢了还不行。可以说,这种“倒逼”效应是开放对改革的最大贡献。

由此可见,扩大开放不仅能促使人们转变观念,推动改革,而且能直接教会人们如何改、怎样改,甚至迫使人们必须改革,扩大开放确实是西北地区改革的催化剂、加速器。虽然改革和开放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也离不开改革,但相比较而言,在改革和开放两者之间,由于开放涉及对外经济关系,可以由国家制定统一政策并组织实施,相对弱化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容易直接触及企业这一层次的经济行为,受地区旧有经济体制、政府体制的制约相对较小,能够首先启动。事实上,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践来看,在改革和开放两者相互关系的处理上,很成功的做法就是先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又以改革进一步促开放,不断循环,最终走出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改革促发展”的道路。

(二)扩大开放是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拓展市场的有效途径

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能、风能、光能等自然资源以及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农林牧土特产品和中草药资源,但由于缺乏开发和利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难以被外界所知。而如果扩大开放,就可以迅速筹集到国内外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西北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把其产品尽快推向国内外市场。

综上所述,扩大开放不仅能突破制约西北发展的根本障碍——观念障碍、体制障碍,还能带来西北发展急需的重要生产要素以及产品市场,是一个能够带动其他开发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加速西北大开发的突破口。

二、西北地区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

(一)西北地区扩大开放的思路设计

1.向东开放与向西开放并举,确立东西双向开放的战略。第一,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西北地区除新疆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都地处祖国内地,与东部出海口和西部口岸距离大体相等,这是我们的弱势,因为我们不能像东南沿海那样方便地向东开放,也不能像新疆、云南等省那样方便地向西开放,但同时这也可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距东部出海口和西部口岸大体一样远的特点,实施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同时并重的战略。第二,从现实基础看,过去20多年的努力,已经为西北地区向东开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港、澳、台及韩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西北各省区不应该放弃这个市场,而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这个市场。同时,西北各省区向西开放也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是欧亚大陆桥为我们向西开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二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与西亚、中亚等地区具有互补性。西亚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发达,化肥等生产资料丰富,但生活资料缺乏,而西北地区在小麦、肉类、食糖、轻纺产品、日用商品、小五金、儿童玩具,以及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对化肥等生产资料又很需要,双方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另外,西亚富国有较多的资本,而我国西北地区以资源型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资本容量。三是具有有利的人文环境。西北地区现有的40多个民族中,有不少是跨境民族,他们与前苏联、西亚等国的同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相近性和同源性,为双方开展经济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的成功性很大。四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部毗邻国家的政治关系日益友好,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当然,由于西北5省区位置的差异,在东西双向开放的侧重点上应有所区别。比如,新疆可以实行“西主东辅”,陕西则相反,实行“东主西辅”,甘肃、青海、宁夏可以“东西并重”。这种双向开放战略,将使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事业左右逢源,路子更宽。

2.全面开放与重点地区开放并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也为了西北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西北各省区、各地县都必须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并满足开放的一般条件,遵循开放的基本规则。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发挥扩大开放对西北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西北地区各省区还必须进行精心挑选,周密策划,在特殊的地区通过设立内陆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等,进行重点开放,使其发挥在西北地区对外开放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重点,才能有突破,才能更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沿海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13个保税区、20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大力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了一系列沿海城市、地区和县,极大地推动了那里的改革和发展。尽管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就提出了内地和西部地区搞几个特区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设想和意见,但是直到今天,这一设想仍未实现。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但并不意味着设立经济特区就毫无意义。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其开放仍是逐步的,还有一定的过渡期。因此,现在该是下决心在西部设立经济特区的时候了。特区应设立在什么地方?可以考虑选择以下地区: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特殊资源优势的地区,如具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地区、有市场前景的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地区;二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地区,如大中城市内高新技术基础比较雄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化比较集中的地区;三是经济特别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四是生态环境很差且必须尽快加以恢复或保护的地区,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开发而在于保护。事实上,西北地区的伊犁、乌鲁木齐和几个重要口岸以及敦煌、兰州、西安等地,完全具备建立经济特区的条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尽快解决,使经济特区成为西北地区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龙头。

3.“引进来”与“打出去”并举。对外开放本身就意味着既要“引进来”,又要”打出去”。就引进来而言,不但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引进国外的人才、信息和知识,当然也要进口国外的各种商品。就“打出去”而言,我们不但要向国外出口商品、输出劳务,也要进行对外投资,向国外输出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也就是说,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是生产要素和产品在本国(或本地区)与他国(或他地区)之间的双向流动,所以,“引进来”和“打出去”本来就是同等重要的。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引进来”与“打出去”两者之间选择侧重点。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目前的状况,我们认为,在国际投资方面,应以“引进来”,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在国际贸易方面,无论是商品贸易,还是劳务贸易,都应该努力在“打出去”方面多下功夫。

(二)要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西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

第一,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弥补开发建设资本的严重短缺,而且可以带来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第二,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外贸出口。一是以外资带动外贸出口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决定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动向。因为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各种各样贸易壁垒,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那种“就外贸抓外贸”、离开国际资本的流动来看国际贸易的做法已经明显落伍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生产,谁就能在流通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谁有强大的生产实力作后盾,谁就有可能在销售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不要说跨国公司,就是一般的有能力渗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都会把贸易同生产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国际直接投资。二是西北地区地处祖国内陆,运输困难,缺少国外直接销售渠道,发展外贸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但是,如果我们积极引进外资,以外资企业为龙头发展外贸,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广泛而可靠的销售渠道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利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外贸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1998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达809.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4%,外资企业已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目前,西北各省区的年出口总额中,由三资企业完成的只占10%左右,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只要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西北地区的外贸出口就一定会有大的突破。

第三,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动西北地区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租赁和国际发展援助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一是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宣传,可以大大提高西北地区的国际知名度,这将大大有利于西北地区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和各种建筑工程承包。二是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西北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海外合作者增多,各种经济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来源更加广泛,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三是招商引资促进了我们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改善,提高了西北地区的技术等级和技术含量,同时引进了国际知名品牌,这必将大大提高西北地区在对外技术合作、项目承包中的竞争力、中标率。四是招商引资为我们发展对外工程项目承包和技术合作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在许多情况下,在招商引资实践中学到的谈判知识和合作经验,都可以直接运用到我们对外的工程承包中。

为了有效促进西北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到西北地区投资,我们认为,除了大力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改善和优化西北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必须把重点放在引进国外跨国公司的投资上,千方百计与它们合资合作,同它们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目前,跨国公司从事和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1/3,国际直接投资的70%以及技术转让和民用技术研究开发,它们的80%无疑是最雄厚的资本供给者和当代先进技术的主要载体。只有与跨国公司扩大合资合作,才能迅速提高西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档次,迎头赶上发达地区。

(三)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地区政策支持的力度

据统计,截至1998年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7.83%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包括西北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仅占3.28%。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等投资硬环境的差异,更存在着包括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思想观念、信息量、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投资软环境方面的差异,但近20多年国家在东西部政策支持上的差异,不能不说是更重要的因素。特惠政策是一种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无形资产。我国利用优惠政策成功地启动了东部地区的开放进程。有不少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20多年来对东部的特惠开放政策拉大了东西部的差距。现在,西部大开发,西部要实现超常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给予各项比东部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强调利用产业政策推动利用外商投资时,不能简单否定地区优惠政策存在的意义。西部地区开发成本高,投资利润率低,要吸收国内外投资,必须通过政策手段提高那里的利润率水平。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应让西部地区在某些领域优先开放。通过大开放加速西北的大开发,关键是要在市场准入方面实行优先开放,尤其是将那些在西北地区长期受保护、高度垄断、已形成既得利益的部门优先开放。例如,优先开放金融、保险、电信、旅游、教育、环保、石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开发、计算机制造、电力生产等行业和部门,允许外商来投资。只有优先开放,才能优先发展,以便迎头赶上发达地区。第二,中央政府可以把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结合起来,对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农牧业、资源开发业、原材料工业等给予特惠政策,还要对西部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予特惠政策,对西部地区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重庆等区域经济中心给予重点倾斜,以把它们培育成带动整个西部腾飞的发展极。

[收稿日期]2003-01-06

标签:;  ;  

西北地区开发措施的先后顺序:第一开放_中国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