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新时期农民技术教育的状况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状况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下海三年,到过深圳、广州、海南,接触过许多中青年农民,对当前农民技术教育颇有一些新的感触,觉得农民教育的旋律已与眼下的实际极不合拍,农民技术教育必须全方位更新。
当前农民技术教育究竟面临看一些什么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可以概括为四大转移:
一是教育对象大转移
沿海一带的开发,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了内地农民,大家都想到那里去打工、去当老板、去赚钞票。于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劳动力大转移、人才大转移,大批农民像潮水般涌向沿海开发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湖南每年南下东征的农民在200万以上。这些农民95%以上是中青年,几乎100%的农民是技术教育的对象,而且他们是农民中的活跃分子,相当一部分还是昔日的科技示范户,是接受农民技术教育的踊跃者。内地农民技术教育日趋冷落,这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培训场所大转移
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农民纷纷从小农经济的圈子里跳出来,学文化、学技术。于是,各地的农民职业技术讲习所、专业技术培训班、农民技术夜校、科技示范户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了。据了解,如今除了县里举办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外,像农民技术夜校、职业技术讲习所等,数量上大为减少。然而,在地区,在省城却出现了一大批技术学校,这些学校的主要培训对象是农民。湖南全省就有千余家,大部分集中在长沙、衡阳、湘潭、株洲等大中城市,收费都十分昂贵。可是由于农村当前的技术培训场所冷落,农民大多不惜血本,云集城市学校求学。
三是产业技术大转移
几年前,农村的热门技术多为养猪、养鸡、养鱼、种植药材、机械修理、摄影、理发等。如今,很多农民把眼睛盯在电脑技术、高级厨师技术、保安、文秘、美容、装璜装饰、电器修理等方面,而农村缺少这些专业技术教师,自然也很少举办这类培训班,不少农民便求学无门,只能望洋兴叹。
四是求学层次大转移
如今,大部分农民求学越来越向高层次转移。过去,在村里农民技术夜校学习便心安理得。如今,农民远不满足了,大多数青年农民学技术起码要进中专,相当一部分想进大专,想读本科。一则,进这些学校可以搞到一张文凭或类似文凭的证书,外出打工也有块技术牌子;二则,只有那些高级的学校,才能学到诸如电脑、美容、装璜一类的新技术。故此,农民要求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自1991年以来,湖南就有15万多农民进各类大专院校求学。目前,这种势头有增无减。
四大转移的新形势,导致农民技术教育难以正常运转,部分地方出现了滑坡现象。归纳起来,目前农民技术教育新的误区主要出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体系与教育对象脱节,职能相对弱化
从表面上看,农民技术教育依然热热闹闹,教育专干大多忙碌不堪,农民求学的热情亦有增无减。然而,深入了解分析,便意识到农民技术教育体系无形中已逐步与教育对象脱节,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对象流动性大,教育专干组织农民培训力不从心,不少专干已不是专职从事农民技术教育;二是开设的技术专业难以对口,乡、村技术学校办班无所是从。农民要学的技术专业,乡村技术学校没法开设,缺少教师,缺少设备,又没有票子;乡村技术学校能办的班,农民大多数又不感兴趣。故此,一些地方的农民技术教育便出现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轻视农业技术的现象日趋严重
笔者近期作过一次抽样调查,在百名回乡高中毕业生中,他们求学技术的情况如下:保安5人、电脑22人、美容8人、文秘3人、厨师16人、调酒师2人、建筑11人、驾驶16人、机电修理7人、律师2人、养殖3人、种植2人、会计3人。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农民没有兴趣从事农业生产,而多数青年农民渴求能到外地学习赚钱的新技术,认为在深圳、广州开个发廊,比在家里办个养鸡场、养猪场要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技术教育部门缺乏必要的及时的引导。
3.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近些年来,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两极分化,确实是农民技术教育部门不可忽视的一个新问题。如今,部分农民上大学,向文化技术的高层次攀登,造就了一批新型的农民。然而,据一些县的农调队反映,在农民中,新出现的文盲、科盲不少,有的只读一两年小学就外出打工,有的连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技术学校培训技术漫天要价,连乡里办个养鸡技术培训班,也要收几百元,农民出不起,不愿学;有的农民只顾眼前,不让儿女读书,也不让儿女学技术,却差使出去赚钱,并说赚到钱的就是好角色。这种两极分化,将严重影响农民的总体素质,切不可等闲视之。
4.一些虚假的技术培训使部分农民上当受骗,叫苦不迭
目前大中城市技术培训的阵营有两个,一是公办的、民办的各类技术学校,五花八门,比比皆是;二是各类技术推广中心、技术科研所、技术服务公司,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为了争夺农民技术教育市场,展开了广告大战。有的确实是传授真经,有的却贩卖“假药”。不少农民发财心切,分不出真假,很容易上当受骗。
农民技术教育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一点也不奇怪,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技术教育要适应市场需要,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全方位大力度,全面改革农民技术教育。
一、改革农民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教育职能
农民技术教育对象学习的积极性,全在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故农民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应当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而定,根据中青年农民的特点而定。第一,成人教育机构最好与全日制教育机构完全分离,自成一体,这样才能保持农民技术教育的独立性、完整性,真正行使其职能。第二,县(市)、乡(镇)成人教育的主任或校长,应由科技县长、科技乡(镇)长分别担任,村必须明确一名科技村长担任村技术学校的校长、根据乡的大小,每个乡镇再配一至三名教育专干,必须从全日制教育编制中分离出来,或在乡政府办公,或单独落院挂牌办公,乡成人教育办公室或成人技术学校有权召开科技村长会议,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并有权对农民的技术学习实行奖惩,真正行使对农民的教育职能。
二、多渠道增加对农民技术教育的投入
目前,农民技术教育在家境上可谓是“一穷二白”,办事力不从心,教学设备无法添置,师资难以培训,活动很难开展。只有多渠道、大幅度增加投入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财政必须增加对农民教育的拨款;二是应该设立农民技术教育基金,每年按人口交纳,逐步扩大基金数额;三是创建可用于科研、试验、实习的经济实体,特别是乡镇一级,可在全乡镇调剂,为乡镇技术培训增加基地,使各乡镇农民技术学校逐步办起养殖场、种植场、加工厂等实体。既有利于学员培训,又能创收,一举两得。
三、建立和强化农民普及初等科技教育的制约机制
目前,农民普及初等科技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扫除科盲还未成为全社会的一大任务。可以设想,如果全国轰轰烈烈,像扫除文盲一样扫除农民中的科盲,那么,农民初等科技教育的普及率便会大大提高。因此,国家可以规定,在农民中普及初等科技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全社会的人员都有责任帮助农民学习技术,扫除科盲。尽管这种制约机制的建立,不是农民技术教育部门能办到的。但在国家还未制定有关法规以前,乡镇一级可以制定些乡规民约和奖励措施,以促进农民技术教育的普及。
四、建立一个横向的农民技术培训、人才使用系统,疏导农村能人的流向
目前,农民技术人才的流向,全社会基本上处于自化和盲目的状态。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农民技术培训,又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利用。而且,由于盲流,还导致社会诸种问题的出现,影响社会治安,扰乱经济秩序。因此,必须迅速建立一个横向的农民技术培训、人才使用系统。这个系统,既能使农民技术培训有的放矢,又能有效地疏导农村能人的流向。笔者认为,这一系统可以设计为“三点一线”或“三点一面”。即以农民技术教育部门为线或为面,负责同当地劳动部门、技术培训学校以及开发地区的联系联结。每个县可在开发地区设立窗口,负责掌握开发地区人才需求的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到内地,根据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能在县乡两级培训的就自己培训,县乡两级培训机构不能胜任的则与城市高级技术培训学校挂钩。这样有多种好处:其一,农民避免了盲目流动;其二,学了技术有用武之地;其三、需求人才的单位能得心应手;其四,农民技术教育部门对情况了如指掌,既能如期将农村各类人才输出,又能根据内地需要,将各类能人定期返回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据了解,湖南安化、桃江等地已经这样做了,是由县劳动部门和县成人教育办牵头办的,效果很好,值得仿效和推广。
五、整顿技术培训秩序,砍掉一批,扶持一批
近两年,技术培训的秩序确实比较混乱。这些技术培训单位大多是瞄准中青年农民,在农民身上打主意,有的不择手段,打着传授技术的幌子,在农民身上诈取金钱,不少上当的农民听了技术培训简直有点望而生畏,对这些学校必须坚决砍掉。而对那些名不虚传的技术培训单位,必须大力扶持。各地通过严格的整顿,对各类技术培训单位可分别在电视、报纸上亮相,使农民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