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点港交所4月新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规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熟悉海外市场规则
胡汝银教授首先表示,港交所放松了大公司的上市条件,这种做法本身对于公司治理的改善没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它主要是针对公司的业绩,放松了在这方面的上市要求。谈到内地的企业治理水平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胡汝银认为这跟一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没有必然联系。像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上市条件和对公司业绩的要求,就比纽约交易所的要求要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它那儿上市的公司的治理水平就比纽交所的低。
真正和公司治理方面有关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法律环境、企业制度、商业文化甚至整个社会的社会文化。胡汝银表示,实际上,像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点,就是内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不熟悉,对于国际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不熟悉。公司信息披露一定要完整、准确和及时。至于什么叫完整,并没有一个硬性的、一目了然的框框。通常的做法,就是对于公司股票的定价有实质性影响的信息要披露详细。
胡汝银提到,在美国,集体诉讼机制是投资者常用的法律手段:如果有一个投资者起诉一家公司,认为其在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欺诈行为,胜诉后所有受害的投资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而不管他们当初是否加入了诉讼行列。加上诉讼代理律师的“Contingency fee”制度的存在,更出现一批专门挑上市公司违规毛病而以打官司为生的律师,投资者也往往乐观其成,坐收赔偿。胡汝银认为,这种法律实施机制对那些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公司或责任人构成了巨大的威慑力。
因此,胡汝银认为目前内地的一些公司到香港或者海外上市,在海外遭到了人家的非议和调查等等,这样其实可以对那些公司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也逼着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公司治理。同时,胡汝银指出,内地公司在外受非议,也表现出内地的制度建设和商业文化与境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一定要尽力弥补这些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资本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但是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建设却非常滞后,商业文化也非常落后。现在我们很多上市公司只想着怎么把钱拿来用,并没有想着如何对投资者负责,善用投资者的资金,很好地回报投资者。还有一些公司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致。这些都是非常糟糕的行为模式,是目光非常短浅的。
胡汝银强调,市场经济是一个社会分工合作网络不断扩展的体系,它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实体。只有社会分工与合作不断拓展,市场经济才能不断发展。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呢,那就是交易费用要很低,履约率要非常高。如果市场上的交易处处充满了欺骗和陷阱,存在着极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人们的履约率就会很低,交易成本非常高,交易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路边的小摊贩,骗一把是一把,不可能有回头客,永远也做不大。只有那些信誉非常好的大公司才能不断成长。中国的企业要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一定要把信誉放在第一位。
制度安排应更加市场化
此次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胡汝银认为主要是希望通过对大型企业上市条件的放松,吸引更多的上市资源。
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香港在公司上市方面的制度安排比内地更加市场化,效率更高。内地的证券交易所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差异就集中表现在制度安排上,这些非常值得内地方面好好地反思,值得内地的决策机构好好地反思。
其实,到目前为止,内地资本市场的很多做法,都沿袭了计划经济的惯性,诸如国家保持广泛的直接控制,越俎代庖,政企不分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金融市场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不可能发展为世界一流的金融市场。
谈到目前公司的海外上市热,胡汝银评价说,海外上市其实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海外上市可以引进更多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业务也开始国际化。但是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来说,好的公司都首先在本土上市,让本土的投资者可以分享社会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推动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
胡汝银认为,目前一些公司到海外上市其实不一定有必要,因为到海外上市的成本很高,同时产品市场可能完全在内地。当然,要为工商企业和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融资服务,要进一步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但无论如何,对于公司来说,胡汝银认为,无论在哪儿上市,最根本的还是诚信。公司的信誉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金不换的。
降低门槛是福是祸?
港交所做这样的自身修改,刘纪鹏认为,是出于港交所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标准,其实判断它是否有利的核心,是判断在香港买股票的投资者本身的理性判断和分析,是否能作出独立的、合理的、科学的判断。
这种认可的标志是,当它在推出一个没有业绩,只是规模比较大的上市公司之后,是否会被人认同。当然这种认同需要投资者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性分析。
至于港交所修改规则的影响,刘纪鹏觉得市场本身在作调节,如果推出规模较大没有业绩的企业,投资者的判断最后是成功的,那么对港交所来说,它们作出这样的调整就是成功的,是合乎它的发展规律的。
刘纪鹏指出港交所走出的这一招确实是一步险招,他们应该看到,内地的上市资源有两类情况,都还没有严格走上规范。一个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他们在上市的时候,无论在治理结构还是在对投资者负责的信誉,这两个环节还是做得不够的,因为内地的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地实现。第二个是民营企业,这两年上市的越来越多,也非常关注到海外上市,但目前民营的企业很多也是一股独大的企业,它们实际上都是大股东兼顾着直接管理和经营为一身的,制约因素并不够。
从目前来看,刘纪鹏觉得港交所改规是有可能会引发很多上市后的问题的,因为一个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一个企业是否成熟进入优良的一种重要标准,盈利之后再发展说明它的企业产品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仅仅在开发时期,连利润都没有,这种情况相对来说风险就会比较大,这种标准的降低无疑也给企业上市之后在监管上带来更多的麻烦,比如它盈利始终不能实现,而前期的投资,成本,各个环节又不能及时地降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会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
港交所对内地企业上市门槛降得很低,尽管可以一下吸收它们上市,但对这样的低门槛低标准,刘纪鹏比较担心的是,以为播下的是“龙种”,其实收获的是“跳蚤”,所以这些大幅度降低门槛的做法,对内地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公司到港上市都可能会出现比海外上市公司更多更棘手的问题。当然现在我们上市的一个目的,主要是上市公司从经营者本身的一个角度出发,就是圈钱,并没有从投资者和股东的角度去完善治理结构,导致很多的上市公司把钱圈到手之后就陷入困境,再加上门槛过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内地好的企业很多,内地并不缺上市资源,我们还在千军万马过江,达标的企业都很多,现在还要降低两个标准,我也觉得时机并不很成熟。
公司上市绕道香港?
谈到给未来要上市的公司提些建议,刘纪鹏说,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去融资,特别是民营企业还想通过上市来融资的,同时也来达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但是我们现在上交所一所独大的交易体系,使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使得一个企业要想从申请上市开始没有三五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这样就贻误了很多的时间。
我们现在很多的公司都拥在证监会门口等审批,已经过辅导期的是70多家,还没有过辅导期的有100多家,还有正在辅导期的企业上千家,他们已经把上市的通道全都占满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和内地证券市场这种高度的垄断和单一所造成的,现在很多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知难而退了,但同时又看到目前到香港上市的企业,没有受到直接的限制,只要达到香港监管部门的标准,加上香港的创业板,使内地很多企业都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在内地企业无法上市,而香港又频抛橄榄枝,在政策上又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制,所以很多企业都喜欢到海外去上市,形成了这样的海外上市热。
刘纪鹏说,申请在香港上市的这些企业,我觉得重要的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很多特点,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的力度,都不能像海外的监管部门那样便利,申请到香港上市的企业都存在一股独大,这个现象对于治理结构是很不利的。我的建议是,第一,内地要申请上市的企业应该抓紧研究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上市规则,对照自己,能有机会绕道海外上市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但海外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所以试营率会相对比较低,融资额也会比较低,这个现象,并不符合以圈钱为目的的企业到海外上市。而在内地上市无望,到香港上市,融资额相对比较少的背景下,对那些申请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最终能够尽快上市为目标,在利害关系上进行不同的对比,最终要么是融资比例较低上市较快,就到海外上市,要么不以没有较大的资金压力,而以最终成为现代公司为目标,就可以继续等候在内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