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散文类别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品论文,散文论文,类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说
白话文章一直都没有成系统的分类。在新文学运动以前,白话文不受重视,没人理会分类的事;可是,在新文学运动以后,白话文亟受重视了,也还是如此。
自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来,古文分类,系统分明。稍缓的《昭明文选》,依照文章的类别来选文。虽然其类别和刘勰的不甚一致,但是,系统大致相同,都很严明。这以后,凡讲古文分类,大都不出这个系统。一直到了清代,桐城派的掌门人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的时候,才另行分类。就像韵书中的韵类分合一样,开始的时候繁,越到后来越简。古文分类到了姚鼐手中,也简化了。他重新归并,把《文心雕龙》的三十五类,《昭明文选》的二十九类,大大简化,合为十三类。其大类虽然只有十三个,可是每一类之下所收文章,尚可细分若干小类;类别和前人所分的大同小异,而系统更加分明。这以后,古文的分类便没有什么变化了。
姚鼐的分类只着眼于文,不论诗。这是和《文心雕龙》及《文选》不同的地方。现在把这三家的分类列表如下,以见其异同。
《文心雕龙》 《昭明文选》 《古文辞类纂》
骚 ——辞赋
诗 诗 ——
乐府 (诗)——
赋 赋 辞赋
颂 颂 颂赞
赞 赞、史述赞 颂赞
祝 祭文哀祭
盟 祭文哀祭
铭 铭 箴铭
箴 箴 箴铭
诔 诔 哀祭
碑 碑文、墓志 碑志
哀 哀 哀祭
吊文哀祭
杂文七、对问
设论、连珠 ——
谐 ————
隐 ————
史 ————
传 行状传状
诸子————
论 论、史论、序论辩
说 论、史论、序论辩
诏 诏、册、令 诏令
策 教、文 诏令
檄 檄 ——
移 移 ——
封禅符命——
章 表 奏议
表 表 奏议
奏 上书、弹事 奏议
启 启 ——
议 ——奏议
对 ————
书 书 书说
记 笺、奏记、行状 奏议
————序跋
————赠序
————杂记
凡事分类,都得有个标准。其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自然有别。文章分类时,也自然得有个标准,但是,这标准很不易定。
《文心》和《文选》的分类都兼及诗文。其中诗类,《文心》分‘诗’和‘乐府’两大类,是依形制和来源不同来分的。《文选》则细分若干小类。
至于文类,则依其性质和功用来分。名目都出于习惯。虽然刘勰在采用这些名目时都已经过了一番归类,但也还是名目繁多。性质相近的文体,因名目各异,也都自然各成一类了。直到姚鼐的时候,才加以归并,成十三个大类,类目也清楚多了。
大抵古文分类,都依据习惯的名目,而这些名目则多是依据文章的性质和功用来定的。古人作文,往往先有目的。所以,文章的性质和功用都很明显,定名也比较容易。而且,各类文章都有固定的形制,易于区分,后人分类时,自不能不顾及,便自然各依其名目以为类目了。
白话文的情形大不相同。自新文学运动推翻古文之后,古文的种种形制都给打破了。这些习惯的名目也就没有了用场,而白话文的分类反而不容易了。
可是,新文学运动至今,也有七十多年了,作品无数,分类也是件该做的事了。近日因为编《白话文选》的缘故,自然而然的考虑到分类的事上来。于是,便仿效古文分类的做法,试拟出个系统来,以便于应用。本文便是在于阐明这个白话文的类别系统。
二、小品散文的类别
通常老师教学生作文时,都依内容把文章分为以下五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抒情文等。
这在教学时颇为方便,而按内容来分类也很简便,但在编文选时便不一定合用,因为太过笼统了。所以,除了内容之外,还和兼及形制和性质才好。
研究白话文学的人,偶尔也触及分类的事。然而,即有分类,也往往不够精细,系统不明。例如苏雪林在《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书中分小品文为以下九类:
我们若勉强把十年以来的小品文,分个门类,即有如下的情形:第一,为思想表现类;第二,为讽刺类;第三,为幽默类;第四,为美文类;第五,为游记类;第六,为哲学幽默混合类;第七,为日记类;第八,为书翰类;第九,为传记类;
其中,第一和第六类分不清;第三和第六类也分不清;第二和第三两类是就写作手法来分的;第四类则嫌笼统些,与其他各类也难于分清楚。像这样的分类便不很理想了。
就这个分类也可见要采用单一的标准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得兼顾形制、性质、功用而后可。
另一个问题也需要在这里讨论一下。上述类别是就“小品文”来拟定的。“小品文”这名堂,源于佛经。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文学》篇下云:
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
刘孝标注云:
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到了明代,则转用来指篇幅较小的文章,如王思任的文集便叫《文饭小品》,其中收各类文体,文之外,也有诗,陈眉公的《晚香堂小品》也是如此。后来则沿用而有小品文这通名。这类文章多写身边琐事,篇幅短小。
到了新文学运动以后,这名称的用法却不甚一致了。例如苏雪林以“小品文”包括“美文”,而周作人的用法,“小品文”就是“美文”。
美文这名称,似乎是周作人开始用的。他在1921年五月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一篇短文,题目就叫《美文》。那时候,新文学运动已开始三四年了,可是写情的白话文还没人作。周作人于是便为文来提倡一下。写情的白话文章便是从他开始的,而他自己也成为现代散文的一大作家了。他在文中说: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他所提倡的美文,虽是得西洋文学的启迪,而形制与精神实都得自明代小品文。他所说的美文实也就是小品文。他后来在重刊本《陶庵梦忆》的序文中说:
现代的散文在新文学中受外国的影响最少,这与其说是文学革命的还不如就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我们读明清有些名士的文章,觉得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思想上固然难免有若干距离,但如明人所表示的对于礼法的反抗则又很有现代的气息了。
1926年五月间,周作人给俞平伯的一封信中也这么说:
我常常说现今的散文小品并非五四以后的新出产品,实在是“古已有之”,不过现今重新发达起来的了。由板桥冬心溯而上之这般明朝文人再上连东坡山谷等,似可编出一本文选,也即为散文小品的源流材料。依周作人的用法,小品文就是美文,也就是他所提倡的白话散文。有时也称为‘散文小品’或‘小品散文’。这类小品文是直承明清小品文章而来的,所以,他说是“古已有之”的。
明清的小品文除了篇幅短小、风味平淡、重风致之外,并无别的规矩。内容虽多写身边琐细的事,却也没有什么限制,实在是无所不包的。
古文的形制繁多,这小品文自不能包罗全部古文。可是,新文学运动之后,古文的种种形制都已打破。白话文也如白话诗一样,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制了。所以,新文学运动所能提倡的便只有小品文了。这小品文也就是稍后通行的“散文”的别名。
“散文”这名称始见于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说:
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浑融有味,与散文不同。
这里以“散文”和“四六”对举,当是指不进对仗的文字。又说:
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这里以“散文”和“诗骚”对举,当即指无韵的文字了。因不讲韵律,行文随意,而有松散之感的缘故。
宋陈善《扪虱新语》云:
后山居士言: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
以“散语”和“诗”、“赋”、“韵语”对举,都是就文章的外形来说的。
无论散文还是散语,都是因为行文自在,格式松散,才有这样的名称。新文学运动以后,散文这名称渐渐通行起来了。这散文实也就是小品文。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一文中解释说:
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义;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的这个。
有时候,“小品文”和“杂文”的范围如何,也纠缠不清。《文心雕龙》有“杂文”之名,但并不是一种文体,而是把好多种不怎么常见的文体辑在一起,通称杂文,意思是杂类。这是杂文的初义。
唐代科举时,进士试,经史之外,另考“杂文”二篇。这杂文还是各种文体的意思。
宋代大抵也还是沿用这一层意思。如《东坡全集》中有“杂文十五首”。其中便有赠序、书后(即跋)、论、诵等各类文体。
现代所说的“杂文”大抵相当于明代的“杂著”。明吴讷《文章辨体》云:
杂著者何?辑诸儒先所著之杂文也。文而谓之杂者何?或评议古今,或详论政教,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也。文之有体者,既各随体裒集;其所录弗尽者,则总归之杂著也。
这里“杂著”与“杂文”并用。所谓“杂著”便是不合乎固定文体的文章,无法归类,因而杂辑在一起,名为杂著。明代孙肩有文集名《甲乙杂著》。这就跟现代所说的杂文的意思相近了。不过,现代所说的杂文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指文章的内容驳杂不一。“杂文”犹“杂诗”之比。
小品文的内容也正驳杂不一。所以,杂文和小品文实无从分清楚。两者至今并行不悖。只是一般所指,小品文格调清淡,而杂文则感想繁杂,因而也叫杂感。
近世学者,或以杂文包括小品文,如傅东华在《为小品文祝福》一文中说:
“小品文”只是“杂文”中的一个特别类型。
聂绀弩则反过来,以小品文包括杂文。他在《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一文中说:
小文章中主要的形式是小品文,杂文也只是小品文之中之不大拘守“文学”范围的一种。
唐弢则以为小品文就是杂文。他在《小品文拉杂谈》一文中说:
我的所谓小品文,其实就是现在一般人所浑称的杂文。
这三种说法,都有道理。其中第二种说法似更合乎现代的习惯。小品文的内容并无限制,而杂文通常指杂说、杂论、杂感之类文字,固然可以包含于小品文之中。所以,小品文实就是现代散文的别名。
现代散文的形制,与古文相较,甚有出入。其中只有三两种形制仍然大致相同,就是周作人所指的“序记与说”三类。这也还是现代散文中最常见的文体。其他古代文体,现代大都已经不用了。
这里把现代散文分成八个大类,每类之下再细分若干小类,表列如下:
记述记事;记物;记地;记人;游记
(记闻);报道;杂记(杂录、笔记、随笔);札记
(札记);述怀。
评论——论事;论文艺;论人。
杂说——说理;杂感(杂论)。
序跋——序(小引);跋(后序、后记)。
书信——闲话、家常;论学;言情。
日记——常记;专记。
传记——传状;评传;自传;回忆录。
演讲——讲学;讲事理。
三、类别举例
现在再就上述各大小类别略为说明,并各举一些例子。
(一)记述
记述体在现代小品散文中最是常见。举凡生活中的种种情事,所见所闻所思,无不可记。所以,在现代小品散文中,记述体当在半数以上。这一类文章在唐代以来的古文中很常见,明清尤其发达。其内容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多记身边琐事,生活情趣。后中可见作者的情怀。现代的这一类小品文章最能与传统的小品文相接续。所记事物,读来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般,亲切而有趣味。记述文的文字宜平淡,不宜有太多激情。于平淡中见出来情趣,则易于引人入胜;富于激情,则易流于空疏,不堪再读。以下细分为九类。
(A)记事
所记或为新近的事,或为陈年旧事,都是亲历,而有其可以一记者。通常所记,都是些难忘的事,而且往往是些小事。人生所经历的便大都是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成为生活的一节一拍,或悲欢离合,或盎然有趣,可堪回味。事不离人,记事时亦必记人。记事的文章以事为主,人为依托;记人的文章以人为主,事为衬托。各有轻重不同。例如:
故乡
鲁迅
社戏
鲁迅
风筝
鲁迅
我学国文的经验 周作人
初恋
周作人
往事
冰心
梦痕
丰子恺
忆儿时 丰子恺
旧地重游
丰子恺
我坐了木船 叶绍钧
在赣江上
冯至
花 废名
送路灯 废名
今天下雨
废名
桃林
废名
晒书记 梁实秋
听戏
梁实秋
放风筝 梁实秋
辅仁旧事
梁实秋
记文物维护会与圆台印社 台静农
始经丧乱
台静农
髻 琦君
别离
思果
散步
莫怀成
(B)记物
所记以物为主。或属天然,或归人为;或为一地之物产,或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或为瓜果点心,蔬菜饮食,不一而足。各随所见而记之,读之者足以增广见闻。记物的文章多趣味;作者于所记之物甚熟悉,足为外人道;或有感情牵挂,写来亲切,而有念旧之意。人之于人固然有情,人之于物有时感情更多,衷心常念念不忘。故记物的文章往往于趣味之外,更有一份亲切感。例如: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风的话 周作人
清华园之菊 孙伏熙
藕和蒪菜叶绍钧
沙坪小屋的鹅丰子恺
雨 郁达夫
骆驼梁实秋
豆腐的滋味 梁容若
毛衣琦君
算盘琦君
(C)记地
所记为一地方。山川城镇,市街房舍,曲径园林,亭台楼阁,都有可记。这和作者的经历最有关系。大抵人生居处,往往不限一地,或长或短,足迹所及,都有可记之处;而各地的风土人情,另有趣味,令人留恋,笔之于书,便成文章。记地的文章也多写景,因为景属于地。所以,记一地方时,往往连带写其景色,或竟以写景为主。景也能生情,而情牵于地。记地的文章,多出于怀旧的情怀。例如:
荷塘月色朱自清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五祖寺 废名
忆平乐 冯至
雅舍梁实秋
平山堂记梁实秋
北平的街道 梁实秋
塞外的春天 梁容若
(D)记人
所记以人为主。记一个人的举止言行,音容笑貌。通常所记都是些往事而与此人有关者,或是哀悼思念故人。记人有如替人画像。画像不必纤毫毕现,记人亦然,各有轻重取舍,以能显现其精神风格为上。通常所记的都是作者所认识或是作者所熟知的人。时过境迁之后,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深有感触,便随笔记下;或为悼念。所记的思念,或为记念,事不必多,只是三两件,而记忆犹新;着墨虽无多,却可以从中见出其人的风格与人格。多记反而累赘了。资料详备,则可以如作传。例如:
我的第一个师父 鲁迅
怀废名 周作人
背影朱自清
悼丐师 丰子恺
两法师 叶绍钧
邻舍吴老先生叶绍钧
追思台静农
记张雪老台静农
记波外翁台静农
不见是见见亦无见琦君
阿太婆的故事林海音
(E)游记
所记为作者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游历时所见事物,或为平日所少见,或得未曾见,新奇而有趣,笔记下来,便是游记文章。以作者的经历为文,自有其引人入胜的地方。读者也可以增广见闻;身未能至,而心向往之。游记文章如只记所见,则易流于表面,有如新闻报道;也当记下所思。如能联系历史,则所见必更广,所思也更丰富。随笔成文,自能生出趣味来。所记也不宜太长,太长则易沉闷;只需记下有趣的见闻,或较特别的地方便好。例如:
游锡兰岛 梁启超
山阴道上 徐蔚南
放生日的东湖 王世颖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西溪的晴雨郁达夫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
市集 沈从文
(F)报道
报道最近于新闻报告,也有新闻价值,但时间并不那么急促。通常为作者深入探访后写成之专题报道;或为一人之事,或为一时一地之所见,而为当时人所关心,作者或出之以真实之时地人,或略为更改;故事往往类于小说戏剧。报道文章宜深入,不同于新闻。于所见所闻之外,当分析其来龙去脉,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否则便流于肤浅,而无什可读了。例如:
流民图 萧乾
模特儿二姑娘访问记 林海音
(G)杂记(杂录、笔记、随笔)
通常就一些琐事杂而记之。所记不论条理秩序,多是一时一地的事,拉杂记下而成一篇。或为眼前事,或为往事,不拘一格。虽是杂记,其中仍有作者为文的深意。缺少此层深意,便成流水帐了。有的杂记文章实由若干短篇组成,每篇记一事,互不关涉。拆开来都可以各自成篇,也都可以看出作者的命意。例如:
画饼充饥的新年多吉庆孙伏熙
鸟兽的不可与同群冰心
海行杂记朱自清
取名丰子恺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林语堂
怯步者笔记 沈从文
年龄梁实秋
喝茶梁实秋
岂不快哉梁实秋
(H)札记
记录读书摘要和心得,和杂记相似。不过,杂记所记的是身外的事,重在经历,而札记所记的是书中的事,重在感想。所以,做札记时,凡所抄录,应触类旁通,另有会心,才成文章,不然便成文抄公了。例如:
日记与尺牍 周作人
孔融的故事 周作人
关于竹枝词 周作人
禅家的语言 朱自清
花的故事钟敬文
黄叶小谈钟敬文
孔门之文废名
三竿两竿废名
水浒传第十三回 废名
诗人名士剽劫者 台静农
(I)述怀
就是直抒胸臆的文章。心中有所思,有所感,而笔之于书。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因事感慨,怀古伤今,都可以为文来抒发。所以,这类文章重在抒情,以情感人。然易流于做作,情胜于词,叫人觉得别扭。所以,述怀的文章虽然很多见,却难得佳作。散文之中,以述怀文章最近于诗。或又以诗的手法来做文,往往不易讨好。文与诗到底不同,应当有所分别才是。以诗笔入文,易流于矫揉造作,难免败笔,多不可取。例如:
秋夜鲁迅
好的故事鲁迅
寻路的人周作人
中年俞平伯
秋 丰子恺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二)评论
这是小品评论,不是长篇成系统的论文。作者就心中的想法来议论。一般所见,以论事为多,论文论艺次之,论人又次之。
无论是评人论事,谈文说艺,都以别有见地为可贵,切忌人云亦云。凡所评论,要能辨明是非,引人深思,此为庄论本色,与杂感论说,故作诙谐语者不同。
(A)论事
通常就古今事来议论。其重点不在于事,而在于作者的见地。作者的见地或因古今事而起,或早已存在心中,只是恰巧借古今事来抒发而已。论事贵在析论分明而言之成理,可以服人,切忌强辞夺理,或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例如:
隔膜鲁迅
论人言可畏 鲁迅
日本与中国 周作人
阮玲玉的死 夏丐尊
(B)论文艺
文章好坏,自是文士的日常话题。文与艺关系密切,古代尤其如此。文士往往也长于书画音乐,所以,谈文论艺的文章很多。现在兼擅文与艺的人是很少了,但谈论文艺仍为文士的习惯。凡所议论贵在能得之于心,才能说出些新鲜的话来。不过,现在所见的此类文章多长篇大论,小品反而不多见。例如:
美文周作人
关于近代散文周作人
谈文章 周作人
诗人的平面观丰子恺
艺术三昧丰子恺
何必袁中郎 曹聚仁
我与书艺台静农
平庐的篆刻与书法台静农
读国剧艺术汇考的感想台静农
(C)论人
通常所论多是已经过去的人,而且多是历史人物,或于某一方面有贡献的人;在世的人不易论定。论人所及不外乎人格与事功。这类文章和评传有些相似,不过,评传所评的是一个人一生的事,而此类论人文章多从一两件事来看一个人。所论虽只是点点滴滴,却很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来。例如:
忆刘半农君 鲁迅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鲁迅
怀太虚法师 丰子恺
何子祥这个人台静农
粹然儒者台静农
(三)杂说
这类文章写来随意,不似评论文章那么庄重,内容也包罗万有,不易分类。名为杂说,正以其内容庞杂的缘故。大致可分为说理和杂感两种。
(A)说理
把心中久久思虑的道理发而为文,便是说理文。说理不离例子,而例子多是些小故事。说理文章贵在能把道理说清楚,使听的人易于明白,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这种文章常用作教材,而作者多苦口婆心。例如:
思想革命周作人
缘 丰子恺
节操曹聚仁
早起梁实秋
怒 梁实秋
排队梁实秋
迁怒梁容若
真理与错误 梁漱溟
(B)杂感(杂论)
通常就眼前的人事来抒发心中感受。世事纷杂,人心中感受也不一,所以叫杂感。自有报纸以来,这类文章越来越多,报上副刊的文字多属于这一类。内容多姿多采,不一而足。一般所说的杂文,多属这类文章。因所写为个人感受,往往有独特之处,是这类文章引人入胜的地方。例如:
忽然想到 鲁迅
杂感 鲁迅
最后与最先鲁迅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周作人
碰伤 周作人
诅咒 周作人
女人 梁实秋
男人 梁实秋
职业 梁实秋
(四)序跋
序跋古今都有,多是关于书的。写在书前叫序,写在书后叫跋。现在序也还常见,跋这名称就不那么时兴了。这类文章的内容,不外乎书里书外的事。序如前门,跋如后门;其作用也正如门面。门面装点固然重要,但毕竟不及室内摆设。所以,序跋以言简意赅为贵,过分铺排便易流于冗长拖沓了。现在,序跋文章之佳者已十分罕见了。
(A)序(小引)
古人作序,重在说成书经过及书中内容。如是请人代作,则兼及书中学问。写来极认真。现代作家中,偶尔也有善于作序的,写成书因由和心中感想,涉笔成趣。不过,也有把序文写成鸣谢启事的,那就无甚可观了。长篇大论的序文,也多不可取。所以,好的序文难得一见。序文不厌其短,但不宜过长,更不可以序文炫耀词采。头重脚轻,或门大于室,都不可取。例如:
朝花夕拾小引鲁迅
雨天的书自序周作人
陶庵梦忆序 周作人
莫须有先生传序 周作人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背影序 朱自清
龙坡杂文序 台静农
诗人与诗序 台静农
诗经欣赏与研究序台静农
(B)跋(后序、后记)
跋,古人或又称为后序(叙),现代人或又叫后记。其性质和功用与序大致相当,只是在书中的位置不同而已。跋本来就比序少见,现在更少见了。跋文在书后,不及序文之在书前显眼。跋文往往与序文相补足,因书前已有序文,所以放在书后,内容或记后来的事。跋文也可以请人代作。例如:
杂拌儿跋周作人
桃园跋 周作人
燕知草跋周作人
台静农短篇小说集后记台静农
(五)书信
书信本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可以无所不谈。就像其他的小品文章一样,内容丰富多采。书信而可供人读的,多出于文人之手,而且多印成书信集,较少单篇的。其印成书信集者,则可当小品文集来看。有些书信,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之类,虽名为通讯,却不是对一个人说的,那就跟一般的文章没有差别了。例如:
(A)闲话
朋友间谈往事,话家常,通消息的书信最为常见,也最堪阅读。随意言谈,无拘无束,富于人情。从这类信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来。例如:
致母亲信鲁迅
致李秉中信 鲁迅
致章廷谦信 鲁迅
山中杂信周作人
乌逢船 周作人
苦雨周作人
致胡适信陈西莹
致胡适信蒋梦麟
北平通信废名
长安道上孙伏园
绍兴通信孙伏熙
渝通讯 叶绍钧
与梁实秋书 冰心
致王映霞信 郁达夫
致陆小曼信 徐志摩
致丈母娘信 徐志摩
(B)论学
文人书信,谈论学问的也很常见。书信论学多零星点滴,不像论文那么长篇。论文较严谨,而书信较随意,可以言谈无忌,更有趣味。有时讨论问题,一来一往,层层展开,很能引人入胜。例如:
与平伯书周作人
与纪原论俞平伯
与顾颉刚书 俞平伯
答俞平伯书 顾颉刚
(C)言情
以书信言情者,多为年轻人。因为重在言情,往往情胜于词,不很可观。然其佳者,却是至情至性的文章。感情纯为私事,所以,这类书信而能供人阅读的便不多见了。偶尔也有编成册者,则与一般小品文集无异。例如:
致陆小曼信 徐志摩
致王映霞信 郁达夫
(六)日记
日记为日常生活之记录。现代文学中又有以日记体写的小说,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之类,不在此列。古人也做日记,如宋代陆游的《入蜀记》便是,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大抵日记和书信一样,所写多属于私事,所以,通常不愿公开。可供阅读的日记多出于名士之手,而重在其历史价值,以其中所记往往与文坛史事有关的缘故。编辑成册的日记,也可当小品文集来看。日记所记的虽为平日的事,但也有专为一时一事而记的,可以单独成篇。
(A)常记
就日常生活的琐碎事随手记下。本只是给自己看,不是给别人读的。往往如记流水帐,但也有的富于文采,饶有趣味,是很好的小品文字,只是这类作品为数不多。例如:
眉轩琐语徐志摩
(B)专记
就是专记一时之事的日记,如到某地游览时,记下每日之所见所闻所思,以为一篇者便是。其内容和一般游记无异,作者也乐于给他人观看。此类日记也不多见。例如:
西湖记 徐志摩
爱眉小札徐志摩
成都近县视学日记叶绍钧
(七)传记
这是古已有之的文体。自《史记》以来,历代都有,作品甚多。古时的传记多写他人的行状,偶尔也有自叙传,像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叙》,但这类作品甚少见。回忆往事的小品文章很多。现代文学中,自叙传甚多见,另外还有回忆录,也是自叙生平事的文体。这或多或少是受西洋文学影响而起的。写他人行状还有一种评传,夹叙夹议,就一个人的生平事件,细加评说。古人也写论人的文章,如苏东坡的《留侯论》之类,但这类文章重在评人论事,而不在于传。现代的传记文章短篇的少,长篇的多,可以当小品文集来看。倘从中选出片段,独立成篇,则与记述类文字无异。
(A)传状
就是传写他人的生平行状。从出世写到去世。有头有尾,很有系统。古人发达后,或请人作传,现在较少这样的事了。一般所作,多属名人,而且多是较重要的历史人物。人小物的故事,则多作成小说。生前作传,较为少见。传状文章,重在写人物故事,和小说很相似。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吧。有的文章虽名为传,而实出于虚构,例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都和小说无异,不能以一般传状对待。当小说看,则是好文章。传状文章以真实吸引人,不以虚构为可贵。例如:
李超传 胡适
吴敬梓传胡适
王二南先生传郁达夫
(B)评传
评传也是写他人传状,但却不是单纯的立传,而是就平生事件,一一评说,亦叙亦论。其用意在于述说史事之外,也评论其是非。历史人物,都有其可议之处,为世人所褒贬,在所难免,作传的人便当持平论之,才合乎评传的宗旨。传记文中,评传较为少见,佳作就更少了。例如:
鲁迅的童年 曹聚仁
李广奇数曹聚仁
(C)自传
自传就是夫子自道。与传状大致一样,只是人称不同而已。传状传他人,自传传自己。就是从自己出世时写起,写到某一个时期,或是写到作传时为止。通常传状写一个人的一生,所以生前作传较少,而自传便非得生前写不可了。有的人出名早,中年或壮年时便给自己作传了。人生以童年时生活最为单纯,所以,写童年时事,较无顾虑,往往生动有趣。成年以后,人事纷繁,写起来便难免有所顾忌,或有所粉饰,而欠缺生趣。自传以真实而有生趣为难能,其文字则以平实简约为可贵。例如:
三月 郭沫若
黑猫 郭沫若
远一程再远一程郁达夫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沈从文
长州 沈从文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齐白石
从雕花匠到画匠齐白石
(D)回忆录
回忆录其实也是自传。古人也有这一类文章,如沈复的《浮生六记》便是。通常什么年纪的人都可以写自传,回忆录则多是老年人写的。人到了晚年,往事如烟,只剩下回忆了,正好写回忆录。自传通常只写自家的事,较连贯;回忆录则忆己忆人,较随意。也正因此,回忆录所牵涉到的人事较多,下笔时的顾虑也往往更多。回忆往事的文章很不少,但具规模的回忆录却是不常有的。回忆录和自传实无多大区别,只是名义不同而已。例如: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五猖会 鲁迅
藤野先生鲁迅
老人转世周作人
风暴的前后 周作人
避难周作人
乡村生活蒋梦麟
胡村月令胡兰成
桐阴委羽胡兰成
怨东风 胡兰成
驴儿打滚儿 林海音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林海音
(八)演讲
演讲的范围又比书信为窄。演讲有如出题作文,又类似于讲课,所以,内容以论学为多;其次便是分析时事,讲做人处世的道理之类了。演讲词之佳者是很好的小品文章,但不多见。演讲忌长篇而乏味,否则听的人便会不耐烦而昏昏欲睡了。
(A)讲学
通常由文化界中人向青年学子讲演,内容都是关于学问的,但又不同于学术演讲。学术演讲较专门,一般人不易懂。可以当小品文来读的演讲词,都很通俗,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盎然有趣。例如: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B)讲事理
通常由学林尊者向年轻人讲说人生的事理。这类演讲最易流于说教,枯燥沉闷。所以,其讲词之佳者又更少了。就内容看来,这类讲词和一般论说文字相同,宜借故事来阐明事理,较易讨好。便如:
我与弘一法师丰子恺
以上八体二十七类,大概可以包括现代的小品文章了。
四、结论
虽然类是分出来了,但在实际应用时,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文章,初看来属于这一类,再看看又好像是属于那一类。至于到底该属于哪一类呢?这便得主观决定了。
大凡分类,都非易事。只是分出门类来总比不分好。不分则浑浑然不知所以,分了才有门路可寻。
编好了再看回头,周作人的话的确不错:“现今的散文小品并非五四以后的新出产品,实在是‘古已有之’,不过现今重新发达起来罢了”。“现代的散文在新文学中受外国的影响最少,这与其说是文学革命的还不如说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学革命之后,诗、小说、戏剧都“全盘西化”了。只有散文还能继承古文的遗风。虽说也受了一些西洋文学的影响,但毕竟不大。古文的习惯和精神仍得以延续,只是不用文言,改用白话了。小品文章的内容到底和日常生活的习惯喜好不可分。古人今人的生活习惯与喜好虽有小差别,然并无大分歧。现代的小品散文仍然继续古文小品的精神和习惯,正是这个缘由吧?
标签:散文论文; 周作人论文; 梁实秋论文; 台静农论文; 小品文论文; 鲁迅的作品论文; 文学论文; 文心雕龙论文; 文选论文; 鲁迅论文; 丰子恺论文; 鲁迅中学论文; 白话文论文; 杂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