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66350部队,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主要对最近十年的卫星通信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了卫星通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日常推广应用,希望能够对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卫星通信;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在通信技术诞生之前,人们进行远距离的通信主要依靠的是微波通信,这种技术的缺点比较明显。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增加,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微波频率的资源变得非常紧张。特别是在高精度的对地观测出现之后,微波的通信技术更加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就需要研究新的通信技术,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通信需求,于是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了空间高速数据传输的新兴技术。
1、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1.1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减少用户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以及连接灵活方便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与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1.3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卫星MPLS体系结构分为用户层、接入层、核心层三部分,其中,用户层包括卫星手持移动终端(直接接入移动卫星网)、小型专用局域网用户(通过小型地面移动终端接入卫星网)、其他网络用户(通过地面网关站接入卫星网络)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入层由标签边缘交换路由器(LER)组成,完成卫星MPLS网同其他网络以及卫星手持移动终端的连接,其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对业务的分类、建立FEC和标签之间的绑定、约束LSP的计算、分发标签、剥去标签以及用户QoS接纳管理和相应的接入流量工程控制等。核心层由标签交换路由器(LSR)组成,完成信息按MPLS标签进行交换转发,其上主要运行MPLS控制协议和第三层路由协议,并负责与其他标签交换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路由表、分发标签绑定信息、建立和维护标签转发表等工作。
2、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的通信卫星中,已采用许多代表当今世界通信卫星的先进技术,如氙粒子发动机、高能太阳电池和蓄电池、大天线和多点波束(如:THURYU、ASES、TORSS、GALILEO等卫星天线)、卫星星上处理器(如:窄带信道化器、数字波束成形网络和BUTLER矩阵放大器)以及射频功率动态按需分配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对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1通信卫星向大、小两极发展
现代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卫星星体本身正在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各国为了提高卫星的灵敏度和星上处理能力,以及实现卫星的一星多能,将卫星星体造得越来越大,重量也越来越重。卫星大了也有弱点,易受电磁干扰和敌方反卫星武器的破坏,而小卫星、微小卫星却能克服这种缺陷。如果用多颗小卫星组网来代替单颗大卫星,就可以提高卫星系统的生存能力。
2.2卫星通信向卫星移动通信方向演进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间的相互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的功能逐渐增强,许多原来由地球站执行的功能被转移到卫星上去完成,从而使地面设备变得越来越简单,天线尺寸也随之大幅度减小。随着频谱扩展、数字无线接入、智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在向卫星个人通信方向演进,用手持机可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世界任何地方接入卫星移动通信网的用户进行双向通信。
2.3卫星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由于卫星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卫星互联网技术。目前卫星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宽带卫星的双向传输;另一种则是利用卫星的高速下载和地面网络反馈的外交互通信方式,即将卫星链路作为下行数据链路,而将电话拨号、局域网等其他通信链路作为上行数据链路,这种方式是基于当前互联网信息流量的非对称性提出来的,它是卫星通信的一个热点。
2.4通信宽带化
为了满足卫星通信系统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卫星通信技术已向Ka、Q等波段发展。一些国家卫星系统已拓展直EHF频段。采用EHF频段有很多现有其他频段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是扩大EHF频段的容量,大大减轻现有频谱拥挤现象;二是EHF的波束窄,可减少受核爆炸影响出现的信号闪烁和衰落,抗干扰和抗截收能力。三是EHF频段系统使用的部件尺寸和重量都可大大缩小和减轻。
3、结束语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难题就是地面到卫星的传输影响,在这过程中会造成激光能量的衰减,使得激光的能量无法达到传输的需求,因此必须提高其传输效率。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空间组网,使得激光在更加有效的环境下进行传输。
参考文献
[1]李勇军,赵尚弘,吴继礼.零相位因子LEO/MEO 双层卫星光网络设计[J].中国科学,2011(2):10-21.
[2]杨宇冠.多脉冲位置调制卫星光通信中时钟抖动对比特错误概率影响[J].光学学报,2013(9):20-24.
论文作者:温巍巍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卫星通信论文; 抗干扰论文; 技术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通信论文; 通信卫星论文; 标签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