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芝薇,张丽

新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 83009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在骨科康复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骨科康复病区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与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比护理差错率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延迟治疗时间为(16.5±3.4)min,对照组患者延迟治疗时间为(19.6±3.2)min,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康复病区展开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缩短延迟治疗的时间,可在骨科康复病区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阶段式护理干预;骨科康复病区;应用效果

社会逐步发展,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骨科康复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康复治疗不同于常规治疗,需要设立专门的康复治疗科。不同病区的患者可到康复治疗中接受康复治疗[1]。康复治疗科的患者与护理人员接触的时间仅局限于中午与晚上。这两个时间非常容易造成治疗延迟、护理交流不畅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下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基于此,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中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骨科康复病区的92例患者。研究分析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在骨科康复病区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骨科康复病区的92例患者。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3.4±9.2)岁。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康复疾病诊断标准。所患者损伤的部位包含周围神经、上肢、下肢、胸腰髓以及颈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在此期间患者根据医护人员来到病区的时间段,接受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在中午和傍晚的时间段对患者展开常规性的健康教育。为满足患者康复需要,在午休和晚上配备值班护理人员。

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阶段式的护理干预模式。首先,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不再局限于护理人员8h工作制,在8h之外实行动态化的调配护理人员。为满足护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可增加3名护理人员。其次,集中基础治疗时间。为更好的开展护理与治疗,可在骨科康复病区将静脉输液与肌肉注射集中在上午的11点至下午14点以及晚上17点至19点时间段。(3)延伸病房护理。为强化各项护理内容,可在晚上19点至21点的时候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病房。在此阶段可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同时注意调整患者饮食,评估患者病情以及疼痛状态,加强安全防护。(4)实行动态查房制。在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可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时间段来康复治疗中心实行动态查房。通过查房了解患者治疗的进度,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当前治疗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帮助患者解决[2]。(5)共享康复动态信息。在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可建立信息登记交流本,将患者康复进展的情况详细记录交流本中,促使康复团队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合理调整患者康复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1.3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7.0的软件包来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t检验原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与率(%)采用X2检验,如数据显示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比护理差错率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延迟治疗时间为(16.5±3.4)min,对照组患者延迟治疗时间为(19.6±3.2)min,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患者,骨科患者为加快康复速度,需要每天到康复治疗中心接受各项治疗。如果患者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那么就说明患者在病区的基本性治疗与康复项目就很难有序的展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护患之间沟通时间非常有效,健康教育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为适应这种治疗与康复,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展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就是要分阶段式,因地制宜展开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可对患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体能与技能训练,以此便可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同时还可有效延长护患沟通的时间[3]。经过本次研究活动也充分说明,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相对比常规护理方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骨科康复病区展开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缩短延迟治疗的时间,可在骨科康复病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慧艳,新静,张丽艳,等.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28):103-104.

[2]徐康英.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3):789.

[3]许文,邢林波,彭献梅,等.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5,17(6):77-78.

论文作者:陈芝薇,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效果论文_陈芝薇,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