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人们的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市场的激烈竞争,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严重影响着最终房屋的成品质量与房屋建造的效率,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如何进行技术升级,节约建筑成本的同时提升建筑质量是重要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1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
1.1混凝土施工工艺问题
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中,在进行模板安装及模板制作时,容易出现不严密所致模板发生变形、开裂等现象,故此引发房屋混凝土位置蜂窝、麻面,以及缺浆等情况。同时,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浇筑角度不够、振捣高度不够,会对房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常见养护不到位、混凝土位置裂缝、掉角等问题,进而会直接危及到房屋外观美观性,以及房屋的功能。
1.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整体质量。混凝土原材料组合水泥质量,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与此同时,水泥质量会危及到混凝土强度,所以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应明确水泥的主要特性。如果混凝土中的水泥、沙石、外加剂等规格、性能,不能满足房屋结构强度、稳定性的要求,无疑会发生房屋表面蜂窝麻面、房屋结构强度差等问题。混凝土原料拌和时间、强度控制不到位,易于出现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等状况。混凝土原料中的含泥量和含水量检测不到位,则无法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为工程日后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这是一项着眼于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而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材料选用、比例配置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实际作业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完成各道工序,以提高施工质量。综合相关案例分析,其具体的施工要求如下:(1)配合比,要做到和易性良好;(2)模板,要保证表面平整度,进而保证脱模效果;(3)养护,通过强化细节的把控来提高混凝土的成型强度。从配合比出发分析,混凝土从搅拌站出发运输时若能够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则可以不进行沥水处理,要确保水泥颗粒具有均匀的保水性。必要时还应当在其中掺入矿物混合料,以提高其填充性。在外加剂的选择上要确保其能够满足水泥质量的波动范围,以提高施工质量。从模板工程出发分析,保证表面平整以及良好的衔接性是确保施工质量达标的重要前提,当然这一环节的把控也是为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脱模效果。从后期养护层面分析,在浇筑完成之后利用蒸汽等方法进行养护能够实现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强调的是,清水混凝土施工法在浇筑以及振捣等工序中有需要遵守的特殊要求。若施工中发现隐患需要修复,则应当在征求设计、监理单位以及业主意见的前提下完成相关修补作业。若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工程项目的美观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2浇筑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需要在遵循一定顺序以及加强对于各个细节把控的基础上来完成,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工艺缺陷以及人为疏忽对混凝土质量及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最终为整体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柱子的安装需要在对应模板安装结束之后来完成,实际作业中通常需要先对柱子两侧进行浇筑,再对中间部位进行浇筑。这是为了避免柱子在树立的状态下发生形变,并避免柱子因吸水而影响自身性能。需要强调的是,柱子之间的高低差异将会影响到具体的浇筑方式,若柱子高度在3.5m之上,则需要采用分段浇筑施工的方式。若柱子高度小于3.5m,则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的方式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浇筑效果。
2.3钢筋搭接施工技术
钢筋搭接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钢筋混凝土的衔接效果,给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质量带来重要影响。全面控制好施工成本,选择合理的搭接方式,通常情况下,普通搭接方式无法调节箍筋的尺寸,增加了箍筋靠近纵向钢筋的难度,无法满足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为此,应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钢筋搭接方式,如机械连接、焊接等手段,保证施工效果。
2.4混凝土浇筑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开展混凝土施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步骤施工,避免错误操作,强化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成模板的安装后,需要及时安装梁柱,在此基础上开展校准作业,确保其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确保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梁柱结构中存在着衔接裂缝问题。合理使用浇筑施工技术后,还应适当养护混凝土,并加以管理,通过洒水养护、覆盖薄膜的方式,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水平。
3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管措施
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点环节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等几个方面,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管。
3.1原材料的质量监管措施
材料质量监管。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监督员应当对水泥质量的监管予以重视。在确保到场的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及化验单的基础上,监督员应当对进场的水泥进行核验,看与质保资料的描述是否完全相符,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相关标志是否齐全,有无结块的情况。监督员检查确认合格后,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对每个批次的水泥进行抽样送检,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准予在混凝土拌制中使用。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监督员应当对外加剂的质量监管予以重视,一方面应当对外加剂的质保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看是否有法定单位出具的掺用指标报告,另一方面应当在外加剂使用前,对其进行检测实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2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管
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拌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拌制中,水泥用量、水灰比以及拌和水的用量是较为重要的指标,监督员可将这几项指标作为监管的重点,据此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对混凝土的拌制过程进行监管。监督员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合理可行的混凝土配合比实施控制制度,并对混凝土拌制时的计量精度进行监督,同时,应对各种原材料在使用中的质量稳定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3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湿度以及温度的问题。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方法,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在夏季进行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在浇筑时,入模温度不能高于25度。在冬季进行施工,一定要保障温度在10度以上,不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很容易龟裂,无法保障质量。对于外部温度的控制主要还是想尽量缩小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还可以通过预埋冷却管来加速混凝土散热,从而使其有更好的质量。
3.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
(1)浇筑中的监管措施。监督员应当在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前,对施工程序进行审查,看是否合理,并对作业人员及相关工具的配备进行检查,看是否满足浇筑施工需要。同时,监督员还应当对钢筋及模板工程进行检查,看模板的支撑强度及刚度是否合格,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浇筑开始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抽查,如果性能下降,则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2)养护阶段的监管。养护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预防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监督员应当加强混凝土养护阶段的监管。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监督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并对施工单位采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审查,看是否与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不可以采用洒水的方法,在夏季时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采取降温措施。(3)外观质量检查。当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如麻面、露筋、蜂窝、裂缝等,如果发现上述质量问题,则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以免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4结语:综上所述,混凝土的结构创新与施工技术优化是房屋建筑工程进步的基础,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优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升级,离不开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行创新,才能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如今的房屋建筑工程需要进行机械化的改革,将现代化建设拓展到房屋建筑之中,推动我国的建筑事业进步,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唐晁.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8(03):196-197.
[2]张福东.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116-117.
[3]桂传良.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08):134.
论文作者:寇树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监督员论文; 房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