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们江城市”未来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问题的思考_交通论文

对未来“图们江市”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性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们江论文,几个论文,城市规划论文,性问题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必将伴随着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开展,我们在这里暂且称之为“图们江市”。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尚未出台之前,有必要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

1、关于“图们江市”的城市功能

1.1 基本原则

区域决定城市。由图们江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图们江市将不仅是一个跨国界的城市,而且其腹地将是相当广大的。所以它的功能的形成将涉及多方面的国际关系。为此,在讨论城市功能之前,应首先明确构筑的原则。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大区域背景原则,即应该以全球—东北亚地区—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区为一个区域系统去确定城市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第二,三国共享及利益均衡原则,这不仅是保证城市建设与发展得以实现,而且也是保证地区开发得以进行的根本原则;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原则。

1.2 功能目标

1.2.1 基本目标:城市功能的主题词 图们江市未来建设与发展的主题词应该是:交流、创新与扩散。其内涵是:

由于地处未来全球工业制成品、资源和劳动人口运动的主要通道上,由于汉文化、高丽文化和日本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界面的存在,该城市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功能是必然的;

各种资源的汇集必定产生强大的创新力,表现为技术经济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

创新的目的是扩散,以扩散带动东北亚各国的发展,在图们江市这个地理位置上将具有特别理想的效果。

由城市功能主题词所规定的城市产业及其空间作用可见下图。

图1 城市功能及其产业

图2 图们江市城市功能空间构成示意图

1.2.2 国际商业 应由若干家综合的或专业的国际贸易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国际商品展销会、国际博览和若干国际经贸组织的分支机构组成。

1.2.3 国际运输业 由图们江地区的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通道的管制系统和服务系统,和国际客货运输的专营公司组成。

1.2.4 国际金融业 由中、俄、朝各国中央银行及商业业务的派出机构,其他各国的商业银行、世界银行、亚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分支机构组成。

1.2.5 教科文事业 由从事民族文化研究、从事海洋开发、资源利用、新材料科学、现代交运技术等学科研究的科研机构,和若干高等教育、国际性东方文化传播中心组成。此外,国际旅游业应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因为整个图们江地区在自然景观上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

1.2.6 制造业 以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如食品、服装、医药、精密仪器、办公机械、通讯设备和汽车等运输机械制造,考虑到地区工业基础,如朝鲜的重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应形成工程机械和石油化学、煤化学等重化工业。

1.2.7 功能的分配 以利益均衡、发展均衡和相对专门化为原则,教科文事业和制造业应实现普遍分布,国际运输业将主要由俄、朝两国承担,国际金融、国际商业相对集中于我国所辖的市区内。

2、关于“图们江市”城市功能的空间结构

2.1 功能结构

图们江市实际上应视为中俄朝三国图们江地区的一个城市体系,具体包括我国的敬信平原、俄罗斯的新主列夫良地区和朝鲜的恩德—先锋郡的沿江地区,总规划面积500~600km[2],三国各占1/3。在发展的空间格局上将形成朝鲜的恩德,我国的九沙坪—敬信,俄罗斯的新主列夫良和中俄朝交界的豆满江—防川—哈桑等四个组群,即西区、中区、东区和南区。四个组群之间以及外部会形成几个亚区,其基本情况可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们江市基本上围绕一个三角形而展开,并且,三国的市区都大致为一个次一级的三角形,均包含主、副核心结构和轴线结构。其中,朝鲜的恩德、俄罗斯的新主列夫良和南部的防川分别为大三角的三个顶点。选择这个规划范围的根据是:一,该结构符合三国均衡发展的原则;二,恩德、新杰列夫良都有较开阔的空间和较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三,三国交界的南部区(防川)势必作为我国进入日本海的门户,又有豆满江、哈桑两处城镇建设基础,同时也是朝、俄计划开放地区,应该成为国际城市的一部分。

应该强调的是,我国的九沙坪作为这个结构的地理中心,并拥有理想的建筑用地和方便的对外联系通道,应该建成国际城市体系的主核心区。敬信位于主核心对外通道的延长线上,作为又一核心是合理的。

图3 图们江市未来城市用地的构想

2.2 城市用地的初步分析

图们江市地处临海河流冲积扇的根部,西、西北部为连绵的较大山地,海拔400~500m,山前地区的坡度大多在20°左右,但面积较广大。朝鲜的阿吾地河河谷,俄罗斯的车鹿河谷地都较宽阔。敬信平原大部为连续的泡沼。由于用地条件较好,城市建设在布局上应考虑:一、尽量保存平原上的水面;二、尽量利用坡度在20~30°的坡地;三、其他地区尽量作为城郊农业、城市绿地或休养用地;四、工业用地尽量分布在边缘,并由低矮山地将其与市区隔离。

据估计,有关具体的用地方案,按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地(水面),农业用地和交运业用地分类,本文以图3提出来供参考。

2.3 关于市内交运系统的考虑

城市的四个组群中,人口和城市建筑将主要集中在西、中、东三区。其中,九沙坪—敬信地区建城区面积可为80km[2],人口100万。恩德、新杰列夫良地区各形成40km[2]的建成区和50~60万人口。南部区建城区约25km[2],人口30~40万。

为实现各市区内部交通流的顺畅,可考虑按扇面建设城区道路网,其顶点分别为恩德、九沙坪、新杰列夫良和防川,形成放射状市内干道与圈层状环路的通路格局,着重发展市内有轨电车(以利爬坡)和公共汽车。北部三区之间由市区高架铁路相联系,干线长50km左右。以高架列车通过速度80km/小时计,自西向东的全程时间为45分钟,超过了市内交通的最大出行时间。但考虑到北部干线上三个市区基本上为相对完整的功能区,所以区间交通量肯定小于区内量,区内走行时间仍不会超过5~20分钟。连结南部区的通道,视交通量发展的情况,可由汽车专用线承担。

3、 城市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

3.1 现有外围地区路网

目前,图们江下游地区的路网主要是铁路。货流基本上在地区边缘通过,且数量不多。中俄间珲春—新杰列夫良—马哈林诺铁路修通后在近期内不会有超过100万吨的货流,所以仍不会改变货流沿边缘走行的格局,且不存在客流。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地区开发所引起的道流量的巨大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交通流及其路网的格局,所以,一个新的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及其与城市的关系必须受到重视。

3.2 未来交通流分析

图们市地区进入全面开发后,首当其冲的就是交运设施的建成,它所接纳的交通流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边缘货流会大大增加,如中俄铁路、俄朝铁路;二、我国图们江港,朝鲜雄基、雄尚的建设发展会使长距离的货流(大陆桥货物)和中短距离的客货流(我国内地与图们江市)大量增长;三、城市和图们江下游地区与东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长距离客流会大量增长;四、市区内部短途客流会大量增长。(图4)为适应不同方式,不同距离的多种交通流,图们江市必须形成一个包含各种交通方式和各种方式紧密配合的交通枢纽。

3.3 交通枢纽构成及其分布

枢纽应由港口、机场、铁路车站以及高架铁路和汽车专用线构成。建设的原则是与主要建城区和城区的主干道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大量货流不与市区交通流发生矛盾。主要的项目及其分布考虑如下:

图4 地区交通流分析

图5 图们江市交通运输枢纽示意图

机场的位置应放在城市南部,俄罗斯境内的巴尔巴什地区。该处西北距中心市区10km,向东为开阔平坦的沼泽、湖泊,净空条件理想,加上可以用日本海作为等候空区,且便于按盛行风向(NW-SE)设计机场跑道。机场与三个主要市区的联系可由汽车专用线承担。往恩德区、新杰列夫良都为20km左右。

这里应该否定将机场建在敬信平原东部中俄边界的选址。因其距未来市区仅4km左右,且跑道方向将与市区街道走向相一致。当机场吞吐量超过100万人次/年后,不可能保证对限制噪音和静空条件的要求。

在防川建设铁路的港湾站,豆满江、哈桑则应形成换装站和综合货运站。预计雄基、雄尚港建成投产后,朝鲜“咸镜北线”(由罗津至南阳,再至会宁)将在雄基—恩德间取直,在恩德附近将形成一编组站。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工业站将沿城市边缘分布。铁路客运站设置在敬信(南花洞)、阿吾地和新杰列夫良。其中,敬信站为尽头式车站,敬信以南的客流由市内交通承担。三个客运站之间的联系利用高架铁路和环城公路,铁路客运站同时兼做高架列车停车站,敬信—防川铁路货运专用线应沿江修筑,在设计上应满足兼做防洪堤的要求。

防川港为货运港和渔港,客运业务可考虑安排在圈河附近,但规模不会大,以旅游客流为主。防川港的吞吐能力最终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且以集装箱货物为主。城市交运枢纽的构想可参见图5。

4、 我国市区的建设与规划设想

4.1 我国市区的地位与职能

我国市区由敬信、九沙坪和防川三个部分组成。就其地理位置看,应成为图们江市的主核心。它将以国际商业、国际金融为专门化,所以中心商业区(CBD)的地位突出。考虑到图们江地区港口系统的大部分能力不在内河,大陆桥铁路货流沿城市边缘进入我国后方,所以这里的交运业枢纽地位是次要的。教科文事业与国际经贸、金融业必然相辅相承。制造业应考虑给予限制,其发展应向我国内陆,如长岭子、板石等地,所以应将该两处视为卫星城镇。

4.2 市区建设规划构想

4.2.1 防川区 防川村以南沿岸建设港区,包括码头、货场和堆场(库区)。56.4高地西麓及防川村西部开阔地形成港口管理、生活区,一个保税仓库和船只补给、维修中心。渔港及水产品处理设施主要在圈河,此处可有小面积建设。

借道处—会忠源一带开发一个工业区,建设过程中挖出的土石可用做防川—敬信铁路北段的填方。

4.2.2 九沙坪—敬信区 人口规划为100万,可供建筑用地100km[2]以上(实际规划80km[2])。CBD设在九沙坪,这里可形成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建筑群(建筑高度应在80m以上),CBD面积10km[2]左右。

自CBD向外5km半径内为居住区,包括部分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绿地和泡沼交错嵌入居住区内,构成城市的第一层卫生保护带。居民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学校、文化单位、文博设施等)可尽量利用山前坡地,使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形象,并以背后山地为背景,增加其景深效果。这样,自南向北进入市区,可获得良好的立体视觉,而从北部山地进入市区,又可以获得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南部老龙山附近可开发工业区并形成一个副商中心。东部地势较高,在往厄湾方向上可绵延开发几块工业区。西部回龙峰周围低地和山地本身可开辟为小型、低层的别墅区。

圈河—九沙坪间沿江岸线较为理想,应建设港区。主要为客运港(九沙坪)、渔港(圈河)。如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建设集装箱码头以弥补防川港的不足。

城区格局是由道路格局决定的。九沙坪—敬信区的道路格局应为环状—放射式。在地势低平的主市区形成几条放射状骨干街道,使其与周围山地的沟谷走向相一致,以利城市低空大气运动。在5km半径上形成第一环,10km处形成第二环。北部山前地区的街道均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这样估计市区非直接系数不会超过1.2~1.3。另外,在图们江上建4、5座桥沟通朝方市区,并以此突出沿江城市的景观特征。

市区西北部30°以上的山地和东部连绵的湖沿地区应严格控制建筑物。

城市下水(污水)的排放方向有向东进入厄湾和向西进入图们江两个方案。本文趋向于向厄湾排放,因这个方向上用地充裕,可建设大型、高标准的水处理设施。

图们江市作为一个地跨三国的城市,其建设和发展将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如何在总体规划上取得一致,如何处理项目分配和项目进程中的利益均衡,是应该尽早进入讨论的课题,本文的写作即旨在于此。

标签:;  

对“图们江城市”未来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问题的思考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