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雷家中学 251803
摘 要: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极具重要性。但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少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历史教学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该文从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联系学生的实际三个方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课堂
作为历史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思想融入中学生思维之中。
一、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我们就是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教学素材中,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都能从根本上使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历史教学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到西安事变,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二、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初中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善于吸收外国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会发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绵延数千年始终未断,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看看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投笔从戎的班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九死一生通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不惜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股浩然正气,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学生能从这些优秀人物的言行事迹中受到陶冶、启迪,增强民族自尊心,并进一步升华为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同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共和国将永远记住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有所选择和侧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相关史料信息,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利用网络媒体教师自主设计专题学习网页,如“我阅读——我欣赏——我探究——我思考”,在网页上展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找出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欣赏拓展视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带领学生由知识性学习到拓展性学习再到探究性学习,形成有序的学习链接,例如教学八年级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制作课件,先将视频画面中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展示给学生看,再将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填出沿途经过的省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了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等,就能顺利地突破难点,让课堂拓展升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热情高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以情感人,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认同,产生强烈的爱国激情。
论文作者:白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学生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历史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思想论文; 中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