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自私论”的三个教学问题_人性论文

“人性自私论”的三个教学问题_人性论文

“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教学问题三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私论文,人性论文,错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重、难点,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讲清以下3个问题。

一、私有制与私有观念。

“自私”是一种一切从个人和利益出发、不顾别人的思想观念。“自私”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大家知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是没有自私观念的。达尔文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到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接受这份礼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若干小块,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的鄂温克人,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打到野兽,仍然平均分给各家,绝不私自食用。在近代一些仍处于原始状态的部落语言中,“我”和“我们”是同一概念,并不存在所谓的“个人”思想和自私观念。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了,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产生了私有观念。可见,私有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物,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不是人类头脑中所固有的东西。从这一角度看,“人性自私论”是没有根据的。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私有观念也随之发展。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支配生产资料,力图最大限度地剥削工人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只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唯利是图。

应该看到,即使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自私也不是人类普遍的本性,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各个阶级的思想是不同的。马克思说:“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奴隶和农民有均贫富、等贵贱,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等思想。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

既然自私是私有制的产物,那么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自私观念为何还普遍存在呢?现在私有观念存在的原因大体有四方面:第一,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所有制结构上必然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趋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是自私观念滋生的土壤;第二,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公有制本身不成熟,政治制度不健全,民主法制也不健全,建立高度民主的经济文化条件不充分,人民参政程度不高,对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尚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条件,给自私观念的蔓延以可乘之机;第三,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不能有效抵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第四,自私观念作为意识的一种形式,也具有能动性,不会随私有制的消亡而立即消亡,它还会通过种种渠道对人们产生影响,以至支配少数人的行为。从上可见,自私现象的存在并可能在一定时期泛滥,是不足为怪的。但它绝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意识的主流,而是支流。我国的主流意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人们在目睹贪污受贿,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的同时,更多地看到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无私奉献的好干部,像雷锋、李素丽、王廷江、徐虎那样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更多地看到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牺牲个人利益,与自然灾害和敌对势力作殊死斗争的事迹……

还应当看到,私有观念既然是私有经济制度的产物,它也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逐渐消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必将大大提高。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人们必然最终抛弃自私观念,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境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那样:人类将不仅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也将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二、人的自然本能与”自私”。

有的人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来证明人性是自私的,人人都有种种私心私欲。如有饮食的欲望,有追求异性的欲望,有求生避险的欲望,有寻求舒适快乐、回避痛苦的欲望。孔子说:“食色,性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不少人道主义学者也持有这一主张:“人的本质就在人的生存、温饱和发展的自然欲望之中。”霍尔巴赫说:“一个有感觉的生物必然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爱尔维修说:基于人的生理本能,“快乐和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他还说:“没有一个学者会无私地爱好真理,每个人都把真理看作通向荣誉的道路,把荣誉看作获得金钱的阶梯,而把金钱看作获得生理愉快感觉的手段。”还有人指出:在原始社会,为了解决饥饿问题,曾多次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照读”的一时痛苦,也是为了寻求书中的“千锺粟”和“颜如玉”,满足其食、性之欲。世间再蠢的人,也会把求温饱放在第一位,也极为珍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一个人的七情六欲得不到满足,就会陷入痛苦之中,甚至人铤而走险,做出危害他人的事。诸如此类的例证还很多,“人性自私论”者毫不费力地得出结论:人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的自然欲求根植于自身的本性之中,永不泯灭。

以上观点都把人的某些生理上的需求等同于自私。只要人类还存在,就有这些生理上的需要,因而自私是人类不变的本质。这种看法好似有理,实则非常错误。

第一,本能并非意识。本能指动物和人天生的,而不是后天社会实践所习得的能力;它是自然性的体现,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自私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也是人特有的。可见,本能与意识是两类不同的概念,把人的生理需求视为人的自私本性,就混淆了本能和意识概念。这在理论争论中应该首先排除,做到概念准确。

第二,人的本能并非人的本质。我们承认人类作为一种高等动物,有它的本能,即人的自然属性,不论原始人还是未来社会的人,都具有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属性。但这不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而非动物的本性;应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手来认识。人的自然属性只能表明人与动物的联系,只有人的社会性才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只有社会性才是真正“人性”的体现。人除了生存之外,还要进行有意识、有组织的劳动、创造,要结成种种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性,这是人同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人的本质属性正是由社会性决定的,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人的自然本能当成人的本性,是把人降低为动物的一种理论,很不恰当。

第三,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的关系不能颠倒。人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在人的两种基本属性中,社会属性居于主导地位,是人的本质的决定性因素,而自然属性则处于从属地位。首先,社会性的劳动是人类社会、人性形成的关键推动力;其次,人的自然性受社会性的制约,人类的自然本能受社会关系、社会思想的控制和支配。例如,人和动物一样会患种种疾病,但人能积极防止疾病,在得不到医治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或者意志会支持生命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战胜疾病;人和动物一样,需要睡眠,而人的睡眠是为了劳动、工作,由于劳动、工作、学习的需要,人们可以缩短或延长睡眠时间,还可以对睡眠时间作出不同的安排。人和动物一样,有繁殖后代的本能,但人类越来越排斥单纯性欲的发泄,而追求崇高的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人类繁殖后代要通过婚姻等社会形式,要受道德法律的制约,在我国还要受计划生育政策的调节。人类同动物一样有求生避死的本能,但很多人在高尚道德、崇高理想的支配下,毅然舍己救人,舍生取义,舍身成仁,视死如归。从上可见,人的自然性已经渗透着社会性,人身上已没有纯粹的自然性了。如果说人的自然本能是人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那么,人的行为方式、水平、性质的直接决定力量则是社会性。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其行为的社会自觉性将不断增强。把人的自然本能当作“人性自私”的依据,不但抹煞了人们社会性,更抹煞了社会性对自然性的主导和决定作用,颠倒了人的自然性同社会性的关系,不能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

三、人的个人利益与自私。

^还有人从人的个人利益出发来证明人性是自私的。1980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讨论人的本质的文章写道:“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承认:人,就是自私;人生就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而斗争,人们不管做什么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为了自己的生活,为别人劳动是为了得到别人付给的报酬,不是吗?工人工作是为了领取工资而生活;农民种田是为了自己要穿衣、要吃饭;作家写书给别人看出是为了领取稿酬;理发师看来纯粹是为别人,但也是拿了报酬的。所以,人的本质就是自私,人生就是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斗争。”一句话,现实中所有的人都为个人利益而劳动,因此人性是自私的。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第一,维护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并非自私。个人利益指的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定的生活条件;凡是以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取得的这些生活条件,就属个人正当利益。而自私则是指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极易导致损人利己、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又不尽义务的行为。因此,从概念上讲,不能把人们维护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等同于自私。

第二,从道理上讲,个人正当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创造历史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多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勤劳致富,是当今的政策导向。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以让人们获得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可见,否定个人应得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把个人求得正当权益的行为斥为自私,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张。

第三,人的本质属性具有普遍性。人性问题,就是指人类的共同本质属性,而非单个的、具体的个人的特性。“人”这个词是从具体的人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人性”应是每个具体人物中所共有的东西,具有普遍性。对个别具体的人而言,有的自私,有的大公无私;有的谋求个人正当利益,有的谋求非法利益;有的对社会弱势群体解囊相助,有的在国家和别人遇到困难时大发国难财或乘人之危,取不义之财……所有这些都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标签:;  ;  ;  ;  ;  ;  

“人性自私论”的三个教学问题_人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