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高校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4)02-004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之一,是今后若干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1]的具体要求。因此,地方高校如何适应地方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创新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建立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具有特色化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等问题是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明确继续教育工作定位 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定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根据所处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自身所具备的办学条件、优势和特色,对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定位,是关键性因素。 从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来看,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担负着高等教育的重任,已经成为学校综合实力得以彰显的重要力量。同时,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对外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学校自身快速发展的作用亦十分明显。 例如,美、德、法、英、日等许多发达国家将继续教育通过立法列入大学的三大教育任务之一,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足鼎立的办学格局。国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MIT等)对继续教育都采取大力扶植政策,不仅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即类似我国大学中的继续教育学院),而且也鼓励学科性学院依据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大力发展针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继续教育(Continu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教师同时承担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项教学任务[2]。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等也先后开展了继续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国内外高校在这些方面的办学实践和经验对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植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才可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而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是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功能。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树立继续教育在学校整体办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之一。学校也应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学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继续教育的项目研发、内容确定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纳入其工作范畴,承担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也应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任务。 二、创新体制,构建继续教育管理新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了由专门的继续教育工作机构(如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并具体实施继续教育办学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从历史发展来看对于改变学校内部二级机构各自为政、办学混乱的状况,规范二级机构的办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事业的发展,由专门的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体制的负面作用逐渐显现,这种双重身份不利于统一管理和办学工作。 国内外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光靠专门的办学机构还是不够的,学科性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也至关重要。因为专门的办学机构一般缺乏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而一些专业性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均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对受训要求也较高,专业性继续教育必然要求由学术水平较高、站在社会和科学发展最前沿的学科性学院来承担。当然,专门的办学机构在继续教育市场信息把握、项目策划、办学过程管理等方面较学科性学院有明显的优势。从学校整体来看,继续教育办学工作也需要这两类机构的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展现出学校的总体实力。当然,两类机构在办学中一定免不了存在资源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专门的办学机构具有“裁判员”资格,即掌控管理权、政策制定权的情况下,学科性学院就会处于弱势,势必影响其办学积极性,也不利于统一管理,甚至有可能造成学校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因此,成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协调全校继续教育,专门办学机构和学科性学院各自根据自己的优势自主办学,形成管办分离的管理和办学新格局是非常必要的。管办分离后,专门办学机构摆脱了“裁判员”的职能,更加能够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办学工作。学科性学院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办学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清华、浙大等国内一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表明,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不仅使全校继续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而且更有利于推进事业的发展。 三、立足区域,构建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 区域高等教育必须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社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才能可持续发展。[3]因此,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作为办学定位,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量足够、质量保障的人力资源作为战略选择,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及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等作为筹划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培训课程开设的行为准则,最终实现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由此可见,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构建起立足区域的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 为了做好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在继续教育发展理念上必须实现从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在办学模式上必须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在办学形式上必须实现从学历化向终身化的转变。通过努力建立起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互融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证书教育相互连接的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结构合理、服务对象宽泛的开放式、合作式的学习培训平台等方式实现继续教育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服务。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区域经济社会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要相契合的办学规模适度、培养规格优化、管理体制开放、教学特色鲜明的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 在地方高校构建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校内不同类型的二级办学单位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不同的。学科性学院应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学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上移,转向以本科后专业性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要任务,建立以社会各界精英为对象的高层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教育办学主要开展针对与所在学科专业相关行业的高层次专业性继续教育培训和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 专门办学机构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化办学、企业化运作、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在确保学校办学层次及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以社会服务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及社会的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多层次的综合性、交叉型、复合型继续教育培训。 当然,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也难免地会出现不同办学单位之间的项目交叉、冲撞,出现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学科归属、经济杠杆与政策导向等来界定和协调两者的边界管理,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共同发展,提高总体效益。学校也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不同办学单位之间合作开发跨学科、高水平、高层次办学项目,增强学校整体办学优势。围绕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优化办学体系,逐步形成学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品牌和良性发展机制。 四、强化保障,促进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任务之一与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同等重要,但是在办学资源的保障方面,一般都是先满足其他两类教育,继续教育办学只是依托剩余的资源,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国内各类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因此,高校特别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地方高校应该加强继续教育办学基地和专门化队伍建设,保障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办学基地建设 首先,学校应在教学和生活资源配置中充分考虑满足继续教育办学的需要,将办学基地的建设纳入整个学校中长期规划,并应创造条件建设融继续教育管理、办学、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为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式的大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为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紧缺的压力,要鼓励和支持各办学单位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如在校外租赁办学场地,建立校外办学点等,既可满足社会学员就近学习的需要,也有利于服务范围的拓展。 (二)加强专门化队伍建设 学科性学院在不增加行政管理人员总编制的条件下,内部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继续教育的日常管理、市场开拓、项目研发、教务管理、学籍学位管理等。同时也可通过聘任编外人员或联合社会办学机构,逐渐形成一支懂得市场营销、善于办学管理的专兼职管理团队。有条件的还应通过教师分类管理,建立专职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拔和培养一支适合继续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专门办学机构应该成为学校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及市场营销队伍的主力军,学科性学院成为继续教育办学项目研发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力军。通过两类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加强专兼职统筹的全校继续教育办学队伍建设,以保障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13-12-10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_工作管理论文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