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安为例
王葆华 张亦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43)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遗址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在新的城市定位下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安为例,明确了遗址公园与城市定位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遗址公园在遗址保护,旅游业发展,软实力组成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城市定位下遗址公园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遗址公园 城市定位 旅游业 遗址保护
[作者简介]王葆华(1968—),本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建筑室内设计;
张亦林(1988—),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61-02
21世纪初,随着经济水平地不断提高,很多大型城市把目光从单纯地看重经济效益转向如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上来,明确城市定位,打造城市名片。这些城市大多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结合自身实际,建设遗址公园,这种形式不但保护了历史遗迹,还为城市旅游也得发展发掘了新的资源。
一、遗址公园与城市定位的含义
(一)遗址公园的含义
遗址公园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始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1]。不少学者结合自身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胡畔给出的定义为:“遗址公园是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要素为目的,利用遗址本体及潜在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营建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公共开放绿地,并具备教育、科研、观光、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建设遗址公园,特别是城市内的遗址公园,可以将遗址的保护进一步地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更好地抵御了城市建设对遗址造成的破坏,同时突显了城市的历史底蕴,是对遗址保护和开发的新探索。
(二)城市定位的含义
城市定位是深刻分析城市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及综合作用,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路线和策略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抓住城市的基本特征,树立个性化的形象,打造品牌效应,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在大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扩展生存空间。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长期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性质,能够指导政府活动,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遗址公园与城市定位的关系
遗址公园是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定位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城市品牌建立和自我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西安而言,地处中部,交接东西,具有特殊的地缘背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09年西安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城市定位——建设国际化大都市[3];同年,陕西省政府颁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发挥和加强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由此可知,以秦汉唐遗址为特色的西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为西安成为国际性旅游目的城市提供了战略支撑,也是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遗址公园在城市定位下的作用
(一)遗址公园是大遗迹保护的新模式
良好的城市定位能够调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而遗址公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对大遗址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郑育林认为大遗址的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与土地资源价值并存,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主要是由价值的二重性引起的[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显,供应愈加紧张,经济价值不断增加。而为保证大遗址文化遗产价值的完整性,与遗址景观的协调性,导致面积较大的土地不能另作他用,附近的市民无法从土地的经济开发中获得利益,生活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使得大遗址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遗址公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遗址公园是在大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对遗址经济价值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围绕遗址公园形成一个旅游产业链,由一个点向周围辐射,从而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遗址公园是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中,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涉及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遗址公园的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增加了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在地区内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环境。近几年,西安相继建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大批优秀的遗址公园,对西安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使得游客有更加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可供参考,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以秦汉唐为代表的西安历史文化遗产,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给游客带来的多元化的体验,打造西安旅游业的品牌效应。同时,缓解了大量游客沿着单一路线游览给景点带来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旅游产业网络,各景点间进行竞争,为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也是对遗址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对城市定位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修正的过程。经过不断地挖掘和修正,才能抓住历史遗迹的精髓,形成西安城市名片,将西安的文化旅游逐步过渡为旅游文化,养成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三)遗址公园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一座城市实力的组成不单单包括经济、政治的中心作用,还体现在对文化的贡献中。西安定位为影响力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做支撑。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秦汉唐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绝对中心,其历史底蕴之深,是其他城市难望其项背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园林、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其代表的文化含义在大众中留下的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价值,这就把历史文化的传承限制在一个小众的范围内。遗址公园作为盛世文化的载体,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游客在游览遗址公园的过程中,对于遗址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历史背景能够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受到遗址文化内涵的熏陶,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对深刻的文化意义的了解。遗址公园的这种感染作用,扩大了古城文化的传播范围,让西安历史文化价值的精髓被广大游客所接受,从而加强了西安这座历史名城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三、关于在城市定位下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考
(一)注重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
在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中,除了一般性的设计规划外,还应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按照相关法规,组织文物管理部门和考古工作者对遗址现状进行充分地调研和论证,以实现遗址的有效保护为目的,进一步探索保护文物与可持续发展的遗址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建设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遗址的社会功能,制定合理并确实具有操作性的遗址保护规划。例如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定位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之初,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执笔完成的遗址公园整体规划中便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5],并将遗址公园分为整体格局展示,盛唐皇家园林美景,考古现场揭秘等功能区域,在保护了遗址的同时,向游客充分展示大明宫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遗址公园的建设要融合于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使遗址保护成为城市建设整体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地区的发展服务。同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以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为基础,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周边旅游发展规划,交通道路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遗址的经济拉动作用。
(二)深入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遗址公园为满足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必须对相应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西安作为汉唐盛世的文化中心,如今成为遗址的每一处景观都已经被名家宿儒反复地吟咏过,这其中蕴含着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遗址公园的建设要处于比较高的层面上,利用好这笔巨大的文化资源。遗址的恢复重建不能仅仅满足于诗词意象的堆砌,更应该注重于再现其中的意境,提高景区的文化感染力,加深参观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记忆。诸如此类对遗址资源深层次利用方式的探索,使参观者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对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在对遗址进行了认真的考古勘察,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对大明宫内各个建筑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基于对这种意义的深入挖掘,采用遗址重建、考古现场展示、文化表演、立体电影等手段,不但体现了唐朝的建筑之美和近代考古成果,还向游人展示了唐朝的兴衰变迁、历史文化成就、礼仪文化、宫廷和市井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完成了大明宫从一个单纯的建筑群到了解唐代经济、文化、政治情况的窗口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6]。
(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为了符合城市定位的要求,需要策划团队以高起点,深立意完成对遗址公园的规划工作,但遗址公园价值的核心是造福于民,因此更不能忽略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要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以游客为本。在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为游客服务的理念,想游客之所想,根据在游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应对,建设电瓶车乘坐点、自行车租赁处、就餐区、饮水区等便民设施;还要丰富游览路线,给游客更大的选择空间;最重要的是重视在游览过程中人的感受,使游客能够感知到遗址的历史价值,从而更好地融入环境,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另一方面要为周边的居民谋利。由于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较大,使所占土地的资源价值无法发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就增加了居民抵触情绪,对遗址保护非常不利[7]。所以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遗址公园的经济拉动作用,给周围居民留出可供发展相关经济活动的空间。除了可以考虑在遗址公园招聘员工时优先选择当地居民外,还应通过行政手段,以遗址为中心,辐射出有一定规模的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纪念品等内容的周边产业,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使居民能够从遗址保护中得到利益,提高其保护遗址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杜金鹏.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东南论坛,2007(9):9-12.
2. 胡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7.
3. 国务院.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6)
4. 郑育林.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40-46.
5. 刘克成.解说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J].中国文化遗产,2009,(4).
6. 王军.遗址公园模式在城市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09(9):51-55.
7. 陈稳亮.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初探——基于遗址区居民保护态度的比较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034.
(责任编辑:沈 敏)
The Function of Ruins Park in New City Orientation
―Take Xi’an as the Example
Wang Baohua,Zhang Yili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many cities have new city orientation on their new development goal. As a type of new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ruins pa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w city orientation. Taking Xi’a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ruins park in ruins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ft power. It also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ruins park in new city orientation
Key words: ruins park; city orientation; tourism; ruins protection
论文作者:王葆华,,张亦林
论文发表刊物:《学术月刊》2013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遗址论文; 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西安论文; 文化论文; 价值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学术月刊》2013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