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分布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战略论文,金融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13)08-0038-04
一、中国金融资源分布的度量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现状分析
1.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个数、从业人员稳步增加,资产规模增长较快。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20万个,从业人员31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5万个和11万人;资产总额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分地区看,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个数、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最高,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半数。
2.全国各地区本外币存款增长放缓,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2011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47万亿元、13万亿元、15万亿元和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17%和119%,增速比上年分别降低7个、5个、6个和7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11年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
3.全国各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平稳回调,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33万亿元、8万亿元、11万亿元和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7%、20%和18%,比上年末分别降低5个、4个、4个和2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11年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
2011年各地区贷款主要投向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实体经济领域。
4.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上行,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12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1.82个百分点,全年各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主要分布在6.49%~9.29%之间。目前全国性金融机构大部分采取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定价模式,精细化的定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虽然已普遍建立起贷款定价机制、定价能力明显提高,但相对全国性大中型金融机构,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仍存在基础信息积累不够、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定价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不足、定价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
5.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上升,债券融资规模明显扩大。2011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额总体保持稳定。银行贷款仍占主导地位,但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债券融资占比提高7.2个百分点,股票融资占比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地区新增贷款同比分别下降14%和5%,西部和东北地区小幅增长3%和6%(见表1)。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在各种融资方式中占比均维持较高水平。其中,债券融资东部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西部下降1.2个百分点,中部、东北部基本持平(见表2)。
(二)中国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1.东部地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重点打造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首都经济圈的打造,浙江“三大国家战略”以及山东“蓝黄”战略的深入实施,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逐步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2.中部地区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不断提升中部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
3.西部地区将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落实好中央对西部地区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主要推动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4.东北地区将按照“十二五”振兴规划要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对东北亚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发挥重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中国金融资源分布的四大特征分析
(一)西部地区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占比持续提高、增量增速全国居前列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在区域内银行业资源涵盖比例均有所上升,仅2011年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网点占比分别提高了0.4和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占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银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二)金融脱媒进程中存款增速持续放缓,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全国人民币存款的增速放缓,2011年仅为14%,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理财渠道较窄,中西部地区的存款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从存款的主体结构来看,除中部地区的单位存款增速高于储蓄存款增速外,其他三个地区的单位存款增速均低于储蓄存款增速,其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单位存款的增速均低于10%,分别为10%和9%,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储蓄存款的增速分别为16%和18%。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的协调增长的能力较强,而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企业单位存款增长乏力(见表3)。
(三)信贷增速已常态回归,信贷结构地区化较大
从贷款增速的区域结构看,西部地区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表明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影响下,信贷资源逐步向西部倾斜。从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贷款的增速明显高于中长期贷款,新增贷款的短期化趋势明显,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的中长期贷款的增速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速较快,三地区的增速分别比全国增速高3个、4个和3个百分点,显示出这三个地区的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见表3)。
(四)信贷利率的浮动区间持续增大,地区的利率水平结构变化较大
2011年各地区的贷款利率主要分布在6.49%~9.29%之间,而2010年的贷款利率主要分布在5.11%~7.74%之间,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从利率的区域结构来看,2010年东部地区的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地区,而2011年西部地区的利率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正逐步提高,重庆2010年12月末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了1.42个百分点,而浙江比年初上升了1.25个百分点。
三、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升级中存在的不足
(一)战略转型中阶段性发展规划缺失
发展转型战略的稳步必须要有阶段性的战略规划部署,而阶段性的战略部署更要凸显其明确的指向性。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中资商业银行的精细化服务管理和业务结构性调整等各项发展举措,并没有对自身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形成高效拉动,缺乏优势业务对供应链金融的拉动,同时缺少重点客户和银行间的高效沟通平台和机制,造成转型阶段性推进效果不理想。
(二)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路径及策略不清晰
根据上文对区域金融资源的差异化分布分析,各银行在各个区域中的经营特色与区域资源的整合能力未形成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而构建的差异性,而目前已经出现发达城市的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增长已经显现出乏力态势,但同时也没有制定对直接金融大发展趋势的应对预案与策略;而中西部地区中传统属性的金融体系尚未得到银行业的重视。在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与特质制定区域差异化经营发展策略上并不理想,可见中资商业银行对所在区域的资源整合、渠道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控水平及业务结构调整方向亟待加强
金融脱媒趋势的加剧,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日益增多,中资商业银行这一群体的业务结构调整工作应进一步加深加大。银行业对战略性重点业务发展前瞻性不强、业务交叉销售能力不强、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到位;客户级别的设定和划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前中后期服务的提供与产品组合的交叉营销,也就造成部分银行金融服务方案的供给能力不足,不利于自身战略转型步伐的推进。
四、政策建议
中资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更好的推进战略转型步伐,必须根据各地区经济金融运行特点,加强渠道建设,加强差异化营销,优化信贷资源布局,加大产品创新,打造区域经营特色。
(一)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规划要兼具战略前瞻性和转型任务的阶段性
阶段性发展规划应顺应短期经济变化趋势,同时兼具战略发展前瞻性。为更好的实现战略转型步伐的迈进,以及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业务结构调整的顺利展开,中资商业银行应在存款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利差持续收窄、行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将发展转型主线突出,如何将主营业务转向更加凸显,如何更好的将自身的经营优势嵌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中,在各个区域中树立起自身独具的业务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
(二)商业银行在战略转型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分行特色的打造
应该加大对各个区域经济新增点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整体状况,整合优势核心资源,制定区域发展策略及规划。针对东部发达地区,应加大综合化经营业务拓展力度,顺应信贷票据化发展趋势,择机多渠道介入直接融资市场,以高端客户为突破口,加快布局资产管理业务;而针对中西部地区,应在提高市场份额占比的同时,加大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力度,以精细化和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三)依据自身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信贷资源定向支持的能力
应加大对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信贷资源支持力度,信贷额度适当向中西部和新兴产业倾斜,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地区差异的消费信贷产品;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信贷资源要服务于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
标签:金融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论文; 中西部地区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