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动力和保证--纪念邓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十周年_科技论文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动力和保证--纪念邓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十周年_科技论文

中国信息业发展的指南、动力和保证——纪念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示发表十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中国论文,小平论文,十周年论文,指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刊头言

1984年10月,正当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在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思想指引下崭露锋芒、蓬勃发展的时候,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发表了。那时,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还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深刻意义和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十年来,我国信息业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这一重要指示是指引我国信息业正确发展方向的指南,是发展我国信息业的强大动力,是我国逐步跻身于国际社会现代化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之林的保证。

我国信息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事业,经历了1956年以前独自存在的图书馆事业,1956年后逐步形成的科技情报事业,80年代以来繁衍发达的*各行各业的信息服务业,90年代以来正在兴旺发达的信息产业等重要的发展阶段。至今,已形成了包括信息服务业(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和新兴的电子信息服务业)及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软件……)在内的国家信息产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1984年以前,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基本上是为科研、为教育、为部分基本建设项目、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内向型和被动型公益事业。那时没有形成面向经济建设的信息工作方针,由于国家的经济也很落后,更无信息产业可谈。正是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示,为我国信息工作和信息业的发展确定了一项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明确方针。这一重要指示为我国信息服务机构和信息服务系统,特别是形成较早、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科技、经济信息机构和系统,指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80年代以来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所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正是按照小平同志指示的这一思想进行的。时至今日,我国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不但坚持为以“四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服务,而且又适应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要求,坚持贯彻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所有这些都是由于遵循了1984年小平同志的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指示的结果。由于小平同志为我们指引了发展信息业的正确方向,我国的信息业才在国家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信息业自身也才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小平同志为我国信息业确定的这一正确方针,我国就会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创造出跻身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先进水平行列的中国信息产业。

十年来我国发展信息业所取得的成就,有力地说明了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是我国信息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平同志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六个字至少包含了二重重要的含义。一是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小平同志,正式把“信息”作为为四化服务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全国形势大好的1984年提出来,这集中地体现了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把“信息”视为国家建设资源,从而充分揭示和大大提高了我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小平同志的论述在全国信息界、科学技术界、经济界,以及全国各级决策部门所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由于举国上下开始把“信息”作为建设“资源”加以重视,从而带来了我国信息业从单纯的信息事业向信息服务业,进而从信息服务业向内涵广阔的信息产业发展的繁荣局面。这段时间正是80年代中期,在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发表之后,直至现今的90年代中期。也正是在这十年期间,我国的信息业才开始有条件与国际信息业实行逐步的接轨。十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科技和经济信息系统为核心的20多个国家信息系统,科技和经济信息系统的机构和计算机网站、终端已遍布全国,中国公用数据传输网已建成,全国的卫星通讯系统已初具规模,全国已建成22条光纤通讯线路和20条微波线路,已正式注册的软件开发公司已逾300个,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数据库已有800多个,我国已可联机检索国外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我国大型计算机、微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崭露头角,计算机产品与技术只进口而无能力出口的局面已经结束,近一年来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又都在注视和谈论着中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或“国家通讯平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把“信息”当成“资源”,在全国实行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结果。追本求源,其动力来自小平同志的“开发信息资源”的思想。

“开发信息资源”这一精辟论述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小平同志指示我们要重视“发展”,要求我们不是静态地把信息当成资源加以利用,而是动态地加以“发展”利用。“开发”的思想,开阔了全国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确定了发展和改革的基调。小平同志指示的这一思想精髓变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使我国信息业的发展在四个主要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出了丰硕成果。第一,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信息系统进行了全国性的体制改革,确定了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实行了机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变和拨款制度的改革,使科技信息界的机构与系统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第二,我国的信息工作从50年代周总理亲自指导创建的科技情报工作开始已在小平同志思想的指引下发展、延伸、壮大成为一个覆盖各行各业的全国综合信息系统,它不但包括科学技术,而且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第三,信息事业已从传统的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加工和服务向针对性很强的咨询服务业发展;第四是信息服务业已开始发展成融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咨询和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介为一体的既有服务,又有研究开发和大规模产品生产的信息产业。

当前全球事务有一系列热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热点就是信息热。特别是工业发达的一些西方国家和发展势头看好的少数发展中国家都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又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影响下,广泛议论并采取紧急措施制订各自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我国十五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我们也及时地跟上了这一国际发展趋势。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人也在只争朝夕、日夜不停地策划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计划。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战略问题已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面前。在此历史的重要时刻,照抄美国或其他外国的“信息基础建设计划”,或在本世纪末追求工业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同等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我国的唯一出路仍然是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充分针对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全民文化素质的实际国情,继续贯彻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信息工作方针,建设我国特有的既有先进目标又能与国际接轨,并且经过努力和争取可以达到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小平同志的指示将是我们跟上世界信息革命的步伐,争取尽早跻身世界信息产业之林的根本保证。体现这种保证,似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开展信息工作,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修架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首先要注意开发国内外的信息资源。特别应意识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国内的信息资源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和基础。传统的和新兴的机读信息,数据和知识,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系统和机构,信息队伍,发展信息业的财政投入,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改革和开放,实行统一规划,充分而又适当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不是置国内基础和国外成熟与适用的技术于不顾,在新的发展潮流下,什么都重建重来。

第二,当前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应重在开发以数据库产业为代表的信息资源自身,信息传播的先进基础设施--通讯平台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培训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和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投入是很重要的且带决定性质,但是如果没有符合要求的人才队伍,投入也是枉然。小平同志重视人才的伟大思想,同样对我国信息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第三,建设我国信息基础结构的根本目标仍然必须坚持服务四化建设,服务我国经济再翻一番和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中国的“四化”目标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都是针对和适应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和人口等各方面国情的,因此中国要建的高速公路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应有自己的先进目标和时间表,应有自己与国际接轨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以上就是我学习和贯彻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重要指示的心得体会,述此以表对这一重要指示发表十周年的纪念和崇敬心情。

THE GUIDE,MOTIVE FORCE AND GUARANTEE OF THE DEVELOPMENTOF CHINA'S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Deng Xiaoping'sInstructions"Exploiting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ing theConstruction of Four Modernizations”

Liu Zhaodong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STI,SSTC and Standing Vice President of CSSTI

标签:;  ;  ;  ;  ;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动力和保证--纪念邓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十周年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