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成功不是批评打击的结果,而是激励、赞美、自我肯定的成果,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习作教学不仅指导环节重要,讲评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的,讲评环节实施得好,学生的习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的效果,习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粗糙的习作技巧就像鹅卵石,教师应当掌握一套恰当有力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习作不断打磨,逐渐达到完美的境界。这里我将十几年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撰写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一、通过保存日记和习作培养自我评价习惯
对于小学习作来说,评价的第一步不是老师,不是爸爸妈妈,而是自我评价。但是如果习作后立即评价,孩子们的水平往往还不足以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他们保存好自己的习作。家有电脑的孩子可以在电脑上保存,没有电脑的可以用本子保存。于是每个假期都有一个作业,就是整理自己这一期的习作、日记,下一期再整齐地交给我。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复习的过程,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孩子们学会了“回头看”,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于是就会对自己有一个良性的评价。我的每一个学生到了毕业时,我都会把他们整理好的作品装订成集再送给他们。孩子们含着惊喜的热泪收下这份礼物时,往往会喧闹半天。“哈哈哈,我以前写的怎么这么幼稚?”“啊,你看我的字,这是我写的吗?天哪!太恐怖了!”“我才写一段,而且有的句子都不通顺,老师还给了三面红旗,老师真是太喜欢我了吧。”人当然希望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于认识过去的自己更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人其实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想,孩子们的习作集其实是把孩子们的习作准备、习作过程和习作评价结合为一体,为学生的成长过程作了一个记录。我相信,这份礼物对于他们的意义不仅是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更重要的是认识到积累的价值,燃起写作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班级作文报”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带我们去参观风光旖旎的水库,回来后写作文,不知不觉我就写了五百多个字,老师狠狠地表扬了我。这像一根导火索,燃起了我对于写作的热情。这让我充分认识到:孩子是需要表扬的。所以每一次习作,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表扬很多孩子。我相信,孩子们从中汲取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一次,一个孩子的习作在报上刊登了,这让那个孩子立下了当作家的志愿。直到大学,孩子仍然坚持着他的理想,大学期间发表了许多优秀的诗文。我受此启发,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这种鼓励。但是能登报的毕竟是少数,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我办了一份班级作文报,每个月出一期,把班上孩子们优秀的习作进行整理然后刊印。这样,就提高了孩子们的习作刊登的机率,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当一个孩子稚嫩的作品登上班报后,他从中受到的鼓励,得到的信心比表扬更多,因为她可以和家长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所以,虽然编辑和排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我还是一直在坚持着。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和其他班的老师共同完成报纸,这样两个班的习作可以充分交流,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通过“习作积分卡”让写作激情持续燃烧
多年来我试图把对写作的热爱之情传递到学生身上,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但是我发现这并非易事。不管我用什么办法,兴趣很难持续,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很容易放弃。而且班上的孩子很多,很难调动所有人的兴趣。孩子的兴趣到底要怎么才能持续呢?经过思考和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积分卡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积累收藏各种各样的卡:游戏卡、图画卡、赛车卡……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作文积分卡,每次作文的分数都会加在上面,每在班级书香报上发表一篇都会加分,最后可凭积分卡在班级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果然,孩子们立刻对积分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关注积分卡上的分数,明里暗里较量谁的积分更高,为此,习作的积极性不用说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很多以前作文一直敷衍了事的男同学变得用心了,再也不满足于只是过关,而是精益求精,力求夺得高分。看到孩子们的这种进取精神我非常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每次习作练习或改完日记后,我都要请优秀的作者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品,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或优秀习作粘贴在班级展示栏里。这样一来,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围在一起看着、讨论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评价活动的主体,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全班同学对习作的热情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所以,积分卡的制度虽然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当然,孩子们对积分卡的热情能够持续多久我还不敢肯定,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我会不断努力,用心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与时俱进,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写作热情,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我相信,多元化激活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一定会给孩子们的习作注入生机和活力,给他们的习作带来新的希望。
论文作者:梁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习作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评价论文; 积分论文; 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