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如何搞好港区供水管网管理,及很有实用价值的漏水控制技术和分析判定方法。
关键词:供水管网;管理;漏损控制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淡水资源的贫乏和高昂的制水成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供水节水的管理工作。很早就开展了漏损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烟台港自90年才开始重视供水管道漏损控制工作,成立了相应的检漏队伍,近几年才配备了一些相应的检漏仪器。供水管网漏失率从最初的30%多控制到现在的10%以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搞好供水管网的管理与漏水控制是供水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
一、供水管网的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资料档案。供水管道深埋于地下,看不见摸不着,时间一长,即使是当初亲手安装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记得十分清楚。如果不把当初的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在以后的管网改造、断管抢修、漏水修复及用户接管时,难以找出原埋管道,就会给后续维护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再者,地下各种管网,如:电力、通讯、热力、排水等管道电缆纵横交错,若不清除管道的确切位置及埋设情况,一旦需要开挖时就十分不易,甚至会挖坏其他管道设施,造成大的损失,影响抢修时间或工程进度。一般来说,管网档案资料包括:规划设计图纸及说明、变更、施工竣工图纸及验收说明、中途变更、添加的各种管道资料。定期对原有的管网图进行汇总和更新补充并进入微机。
2、加强管网检漏工作。降耗即增效,大量的自来水通过的地下管道暗漏流失。漏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有损企业的效益。因此,应加强管网检漏工作。根据目前港区管网的状况,应配备相应的听漏、检漏仪器和两至三名检漏人员,定期对管网进行听漏和巡视检查。并应加强对检漏人员的培训、培养以及检漏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购进。
3、管网的运行与维护。管网由众多管道一根一根连接而成,成千上万的管道接口,在水压的作用下不可能都是十分完好,加之施工时留下的各种隐患及地质变化,断管时有发生。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网运行维护机制,对于保证管网正常供水十分必要。现港区已根据现状制定了相应的供水管理规定。如水压过高,使管道受力增加,漏水与爆管的机率也相应增加。因此,根据港区现状我们把水压控制在3MPa左右。管网维护中最常见的是冬春季管道断裂漏水。现现主要采用哈夫接头修复,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节省维修费用。
4、对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有计划的对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也是供水管网管理的重要一部分。目前老港区管网已运行二三十年以上、新港区也已运行近十年。建港之初,受原材料的限制,在港区普遍使用了铸铁管、钢管、镀锌钢管。由于上述管材自身的严重缺陷,铸铁管受拉应力影响,环向、纵向均易出现断裂,发生漏水事故;钢管、镀锌管主要是收腐蚀老化严重,接口管箍断裂及管身锈蚀剥落,管壁变薄,出现漏水。目前,港区大部分漏水均是由上述管材产生的。经过近些年有计划的更新改造,港区的钢管、镀锌管已基本改造更新为PPR管。
5、提高用户计量精度。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和供水单位的切身利益。根据用户用水量大小,选用合适的水表。首先选用高质量、高精度的水表,选用时应遵循始动流量尽可能小,水头损失尽可能大的原则,时水量损失降到最低。其次,由于水表上时间使用后,计量精度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要定期对水表进行校验或更换。目前,港区确定的水表更换期为两-四年。
二、漏损控制
对供水管网的各项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控制漏水,减少管网漏损,保证正常供水。因此,做好管网漏水控制是管网维护管理的关键所在,管网漏损中,主要漏损是由于管道暗漏造成的,明漏易于发现修复。暗漏则深埋于地下,若不主动检测,根本就发现不了。查找暗漏必须借助检漏仪器及一定的科学手段和经验。近几年港区配备了一些相应的检漏仪器。是管网网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当然,要继续降低并控制好漏损还需努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来说,开展漏水调查分如下几步:
(1)搜集管网资料,了解管径、材质、分析漏水区域、确定需要探查的范围。
(2)现场勘查,了解管道的埋设情况、走向及相关漏水下水去向。
(3)根据水表走数估测漏点水量大小。
(4)沿管线用听漏仪查找漏点(不明管线走向处,可先用管线仪探出管线)。
(5)漏点开挖确认。
(6)修复。
1、漏损控制方法
被动检漏法、音听法、区域装表法、区域测漏法等4种检测方法是公认有效的检漏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被动检漏法和音听法已被各地供水企业所广泛采用,积累一定的经验,本文只是将目前在港区运用较为成功的方法作一些介绍。
在漏损控制的几种方法中,区域测漏法是运用较多也比较成功的方法,它提高了检漏上作的效率,避免盲目性,而且也是漏损控制效果的一种最直接的验证手段。在日夜连续用水户较少地区,测漏时除区域进水总表(此时作测漏表用)外,关闭所有连通该区的阀门,测漏在深夜用水最少时测定一定时间,其最低流量(扣除连续用水户用水量)大致就是该区的漏损量,如漏损量未超过允许漏损值,则表示该区基本上无漏水或漏水很少,如超过允许值,则关闭部分阀门,缩小测漏地区,再比较缩小地区后的最低流量,如果差距较大,则说明该段管道有漏水。
区域测漏法又可分为直接区域测漏与间接区域测漏,直接区域测漏法就是在测定时除了关闭所有进入该区的闸门(不包括测漏表)外,并关闭所有用户水表前的进水闸门,这样测得的流量就是此时该区内管道的漏水量;间接区域测漏法就是在测定时关闭所有进入该区的闸门(不包括测漏表),原则上不关闭用户的进水闸门,这时测得的流量为管网漏水量和用户的最小用水量,通过分析,估算出用户夜间最小流量,从而得出该区漏水量。这两种测漏方法,统称“水平衡测试”法。这一方法在实际中较常用,准确性较高,但操作起来较复杂而繁琐。
在港区的检漏中较好地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具体运用中也发现由于目前国内管网阀门质量普遍较差,开关闸门的操作往往不能如愿,某个阀门失灵,就会影响整个方法的实施,再加上小区内用水户夜间最少用水量的估算难以精确,对用户水表的读表统计工作量也较大,所以该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区域是不太适合的。
2、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另外,港区在近几年还引进计算机监测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某些区域的水表更换为远传水表,扩展远传水表的辐射范围,通过《水网监测系统》实现水表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日用水量警戒值分析和《水网监测系统》对港区及区域用户用水量进行分析,通过区域用户水表数据的实时上报可有效做到水量异常故障预警,通过用水量超限报警可有效锁定漏损区域,为漏点定位提供宝贵时间。
结束语
供水系统漏损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管道设计,管材选型,工程施工,运行管理,检漏,维修等各个环节。漏损控制不能简单等同于检漏,而应把它作为供水管网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提高管网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制定出一套相应的运作机制。在实际工作,注重贯彻“规划意识,规范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抓源头,从设计入手,力求供水管网达到“免维修,零泄漏”的目标,强调管网优化,力保供水安全合理。把管网漏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在学习、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形成适应港区现状的高新检漏技术和实用方法,加大漏损预测预报的研究,使漏损控制工作进人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
牟晓杰(1970-1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当前职务:技术员,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无。
论文作者:牟晓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管网论文; 港区论文; 水表论文; 管道论文; 区域论文; 用水量论文; 用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