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_信息发展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_信息发展论文

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条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产业论文,条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我国政府于1988年推出了“863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以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尤其进入90年代后,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国经济市场进程的推动下,我国信息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发展信息化起步晚、基础差,所以我国信息化程度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1]。故此,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发展信息产业必备的条件和我国的有利条件,发挥我们的主观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1 经济条件——必备条件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史表明,任何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投资的启动。信息产业是一种高投入的产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要求研究开发费用高、设备投资高。例如半导体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约为8~12%,而设备投资比例约是15~25%;1984年美国计算机私人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就有60.5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工业,大约占销售额的14%[2]。此外,购买先进的专利和技术也需大笔资金。信息服务业的基础建设,如建立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等,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国家财力远远不能满足发展信息产业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主观努力,采取得当的措施,创造条件,发展信息产业。(1)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信息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发展信息产业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例如,我国台湾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积极吸纳民间资金,1978年官民对科技研究发展经费的支出比为71:29,1982年为46:54[3],1985年政府支出缩减到25%[4]。所以,我国发展信息产业,除了政府投资外,要合理吸取企业资金、引进海外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还可以动员职工集资或向社会集资,多方挖掘资源。(2)要避免资金平均分配,分散使用。应在全国统一规划基础上,集中优势先解决几个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的建设,以此带动全国信息产业的发展。(3)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现有资源,要用好用足,不要任意另起新“灶”,什么都要求一次“到位”。要合理分工,联合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保证信息产业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 人才队伍——前提条件

人才与资金一样,同是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问题。人才资源是最富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拥有一支数量充裕、具有多种知识和才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对从事信息业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又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国信息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低的问题。

人才资源的开发主要靠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抓起。(1)从小抓起,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知识;(2)在有条件的高校或职业学校增设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培养专业人才;(3)调整结构、改革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很难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设置双学位或在各专业开设有关信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性课程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传统的图书情报学专业,要发挥其培养信息服务人才的优势,但要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的信息产业人才;(4)加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等于学历教育,而是对在职人员进行补充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教育。这是提高在职人员素质的重要一环。

信息产业发展本身需要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如果还要求广泛渗透,以至带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更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的推动。因此,培养人才是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5]。

3 社会需求状况——基本条件

信息需求的增长和改变是推动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广大,这本是发展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但当前我国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从总体上讲是较低的,需求不足成了困扰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根据帕尔凯维奇定律,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大约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平方成正比,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增长才较快。我国目前才400美元左右,信息需求不高是必然的,而且分布也不平衡。对此,我们只有努力奋斗,设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健全信息环境上下功夫。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信息知识,逐步提高民众的信息意识;加强用户培训工作,使广大用户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政府要用政策引导信息需求,如:规定企业申请贷款或国家投资,开发新项目、引进设备等,必须提交咨询部门的预测或评估报告,否则不予批准;各级政府部门中的一切公开项目,都要委托信息服务部门进行预测或评估,然后由专家审查合格后再付诸实施;申请专利、引进技术、科研立项及成果奖励等均要进行查新咨询。以此刺激信息需求,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4 政策与法律——必要条件

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受到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影响。政府不仅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可利用政策和法规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必要条件。我国虽已初步制定了一些信息政策法规,如《专利法》、《著作权法》、《档案法》、《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但还需要制定其他有关的法律,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信息市场管理条例、数据库保护法等。通过立法确立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明确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的商品化、社会化、市场体系建设等问题,以及信息服务的成本核算、收入分配、奖励办法等,使信息产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政府对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植,主要体现在财政方面,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资金上要给予重点支持,对社会性的公益信息服务部门,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实行优惠贷款和较低的利率。在税收、折旧、成本管理等方面也应给予优惠和照顾,以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总之,由于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启动阶段需要高投入的产业,部分又属于公益性的服务行业,需要国家从政策法律上给予优惠和支持,否则信息产业很难发展。

5 信息资源——基础条件

发展信息产业包括两个部分,即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后者主要指使用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等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可分为传统文献服务业、电子信息服务业及咨询服务业。无论哪一种都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宗旨。有人把信息网络比作路、计算机比作车、信息比作货。而修路、造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输送大量货物。如果路与车都齐备了,却无货可运,修路、造车又有什么意义?[6]因此,开发信息资源,尤其是中国的信息资源,是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在管理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造成分布极不合理。这种现象不解决会严重阻碍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化,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并为世界人民所向往和需要,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发掘、整理,加以电子化、网络化。在开发文献型数据库的同时,还要加紧开发满足企业、商业需要的商情、经济、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数值及事实型数据库。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作为发展信息化的重点和突破。[7]开发信息资源要统筹规划资源的布局,统一标准,联合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6 信息技术——关键条件

信息技术指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技术,它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由它们导出的一类技术。[8]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强大动力,是决定未来经济的基本因素。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往往孕育着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产业来说,信息技术促进了技术改造,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改进和升级。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将使产业结构发生巨变,使劳动密集型的、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为特点的产业结构,转变成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较少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并附加高价值产品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导致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国家及地区市场突破了原来的范围,形成全球化大市场结构。

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程度,使信息的生产、加工、流通及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导致了信息产品生产效率及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了信息市场容量和信息用户数量的扩大。信息技术由于其先进性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它的不断进步促成了信息活动向规模化发展,进而导致了信息产业的兴起和繁荣。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一些与计算机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上。同时,信息技术产业在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上也不能很好地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实行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优先发展的战略,使之逐步成为带动整个经济腾飞的主导产业。[9]

信息产业的发展,虽有其内在规律,但也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日本人能用40年的时间完成美国人用100年所干的事,使其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就已为我们证明: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措施得当,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发挥我们的主观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世界信息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

标签:;  ;  ;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_信息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