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代际负担研究_国债论文

国债代际负担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负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中国政府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这一举措在我国的国债发行史上可以说是又一里程碑,意味着中国在长期国债发行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由于国债是国家作为借债人为实现其职能而直接向贷款人融资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信用行为,到期会还本付息,因而长期国债的负担问题也就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关注热点。

一、国债代际负担的有关理论

西方对于国债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国债的代际负担问题仍然有很大的分歧,众多经济学者由于立场观点不同,因此结论各异。

古典学派以李嘉图为代表,根本不赞成发行国债,而其后的勒纳等人认为可以发行国债,但这是属于内债,同是一代人之间相互欠债,是同一代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即“左手欠右手的债”而已。巴罗认为,国债的转移只存在于具有血缘关系的上下代人之间,由于父母一代人对其子女一代的利他心理,通过购买增发国债以增加其遗产的方式,完成能够补偿由于新增发国债而相应地施加于其后代身上的额外税收,从而保证其后代能保持与实施国债发行前,即不增发国债,同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这样便不会给下一代带来负担,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代际负担。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国债的负担将会转移到将来。因为发行国债时,只是当代人投资,并无负担;但偿还国债时,却有政府对未来一代课税,未来几代人便有负担。就发行国债时说,私人投资者虽拿出资金购买国债,但是这是在几种投资方式选择后的结果,并无经济负担。换言之,投资者在代价上作了边际选择,比较的结果认为购买国债最有利,所以决定把资源或资源所有权转移给政府,换取国债券,并没有什么负担。而就国债偿还时讲,负担存在于政府对纳税人的收入的要求权上(即政府对个人所得的课税权上),并且,纳税人的这种负担不是国债持有人的受益所能抵消的,即持有人的所得不能抵消纳税人的所失,所以,国债的负担或代价存在于偿债的将来(而非现在),这就意味着,如果国债的偿还在较长时期之后,那么负担就落在下一代及下几代纳税人身上,即形成代际负担。

我们认为,代际负担是指由于在发行国债时,并没有经过下一代人同意,而在还本付息时,部分未偿还的国债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由下一代人承担,即由下一代纳税人承担上一代的债务,从而给下一代人带来一定的负担。一般来说,在国债发行、流通及偿还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人有三种:第一,为国债的持有人,他借钱给政府,得到到期取得本息的权利,这一类人主要出现在国债发行期;第二,为国债资金使用的受益者,他可能是借款人(假若他用这笔资金去投资,并获利润),也可能不是借款人(假若这笔资金用于某项不能取得收入的公益事业,这时受益者是这项公益事业的消费者),这类人出现于国债流通期间;第三,还本付息资金的提供者,可能是政府(假若用贷款的利润还贷),也可能是纳税人,这类人主要出现于国债偿还期间。而国债的代际负担则主要涉及以上的第一类人与第三类人,而当国债发行过程中的持有人与还本付息时的资金提供者不属于同一时期时,国债的代际负担便会产生。

从宏观角度来看,发行国债意味着私人部门的购买力(商品和劳务)转移给公共部门(政府);而当偿还国债并支付利息时,公共部门的购买力又转移给私有部门。因此,从宏观的角度看,这种转移并不影响总体经济。而就还本付息来说,经济总体没有对应的生产上或实际收入上的总体牺牲。诚然,将来必须征税以支付国债及其利息,这只不过是“税收——利息”的收付过程,不会直接影响经济总体的总生产“水平”。所以,从宏观上讲,发行国债并没有什么负担。但是从微观来讲,发行国债有一部分购买力由国债持有者转移给政府(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还本付息时,一部分购买力由纳税人转移给国债持有者,这些转移改变了社会上尤其是代际之间的收入分配。因此,从微观上讲,发行国债是有负担的,尤其当发行长期国债时,这种负担即代际负担便更为明显。

由于国债代际负担是一个涉及到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收入再分配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在制定国债发行政策及相关经济政策时将问题考虑得更加周全。

二、国债代际负担分析

代际负担由于涉及到几代人,其中参有对未来的预测,因此,有许多不定因素在其中。历来许多著名西方学者都未能对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制定出一套精确的度量方法。下面,我们将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代际负担的存在,并通过从中反映出的各种状态的现实意义,发现对现实经济中出现的国债代际负担问题的判断及解决方法。

首先,分析一下代际负担所存在的经济环境。假设政府在每一阶段对每一劳动力提供的消费量为g, 而每一劳动者一次性缴纳税额平均为τ。τ不一定等于g,且在阶段0时,每人平均消费量为g[,0], 赤字由国债筹资解决。税负τ与国债b由预算赤字决定。 则该劳动者的储蓄函数为:

s[,0]=a(w[,0]-τ)-b[,0] (1)

其中s[,0]为实际资本的储蓄(排除国债),w[,0]为阶段0 的实际工资,τ为一次性税负,b[,0]为0代人的国债额,a为常数。

在阶段0,政府预算约束为:

g+g[,0]=τ+b[,0] (2)

当g=τ,则g[,0]=b[,0]时,称作额外支出时的纯国债筹资。

此时,经济环境可以用下面两个等式描述:

b[,t+1]=(1+r[,t+1])b[,t]/(1+n)+(g-τ) (3)

aw(r[,t])=-(1+n)w'(r[,t+1])+b[,t]+aτ(t≥0) (4)

其中,r为利率,n为人口增长率,t为第t阶段,t+1为第t+1阶段。(3)式表示t+1代的国债发行量b[,t+1]与t代的国债发行量b[,t] 成比例关系,系数为1+r[,t]+1/1+n;(4)式表示t代工资水平与税负的关系。

在国债筹资中,分析t阶段国债发行b[,t]的变化,即研究当b[,t+1]=b[,t]时,点(b,r)的轨迹,称其为bb曲线,即国债发行规模曲线。由(3)式得出bb曲线的轨迹为:

b(n-r)=(g-τ)(1+n) (5)

如图1,2,3所示,其中,图1表示g=τ时bb曲线轨迹,图2 表示g>τ时bb线轨迹,图3为g<τ时bb线轨迹。为了研究bb曲线的变化规律,对(3)式中的r进行微分:

因此,在b>0时,即发行国债时,如果r保持不变,bb 曲线的右侧为发行规模呈扩大状,b逐渐上升,即b[,t+1]>b[,t];bb曲线的左侧为发行规模减少,b逐渐下降,即b[,t+1]<b[,t]。

而r[,t]=r[,t+1]的轨迹则由(4)式决定,称为rr曲线。将r[,t]=r[,t+1]=r代入(4)式,且对其进行微分,得:

──(1+n)w['']+aw['] (7)

当b=0时,以r[*]代表r,则rr曲线由斜向上方的r[*]曲线代替。同样,为了研究rr曲线对b[,t]的变化规律,对(4)式中的b[,t] 进行微分:

图1 g=τ时国债发行规模与利率的关系曲线

同样,在图中,如果b不变,rr曲线上方部分表示r[,t+1]>r[,t],即r逐渐上升;rr线下方部分表示r[,t+1]<r[,t],即r逐渐下降。

在三张图中,都出现一条aa线,它表示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 在aa线上方,表示经济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b和r将无限扩大。当b上升时,实际资本的储蓄将下降。如果不考虑现实情况,无限扩大的国债发行b最终会导致储蓄成为负数,经济将会处于停滞状态。当然, 这也是一种极端的非现实状态。

为方便分析,笔者将未来分为两个时期:远期与近期。由于当代的一些效应与近期相近,可以将当代与近期放在一起讨论。因此首先分析代际负担在近期的存在状况。在国债筹资的情况下(即g=τ,g[,0]=b[,0]),由(8)式可看出,国债最初发行量b[,0]的上升,带来r的上升,继而为U[,0]的增加,得出du[,0]/dg[,0]>0,因此,在给定r[,0]时,发行国债对0代人有利。

在1代时,同样是国债筹资情况下效用函数为:

U[,1]=γ,U[,2]=γc[,2]/(1+r[,2])

(9)

其中,

,r代表终生收入的边际效用。从(3),(4 )式可得:

式(12)表示效用u[1]随国债发行量b[,0]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由于式中的W'(r[,1])W"(r[,2])与W'(r[,2])W"(r[,1])近似相等,du[1]/db[,0]为正,即效用u[1]是随国债最初发行量b[,0] 的上升而上升的,因此,国债筹资对1代人是有利的,并没有产生负担。 可见代际负担在近期内不会体现出来,表现为不存在,而在长期中则有所不同。

在长期中代际负担可以用长期均衡效用表示。长期均衡效用的性质取决于最初国债发行量b[,0]的水平, 因而分析代际负担的远期存在状况需分析国债最初发行量b[,0]的水平,可以从三方面考虑:(见图1,图2,图3)

图2 g>τ时国债发行规模与利率的关系曲线

图3 g<τ时国债发行规模与利率的关系曲线

(1)国债最初发行量b[,0]在aa线上,称这种水平为b[,0]b[,0](图2中g=τ),经济处于Ea状态,这是最佳规则线,此时效用最高。在图2及图3中,Ea并非最佳规则点。然而,图3Ea的效用仍然高于Eb 的效用。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国债的代际负担在长期中不会发生。

(2)国债最初发行量b[,0]在aa线下方,经济趋于Eb均衡态,如图1与图3,长期效用U[1]将趋于U[*],渐渐与课税筹资的状况相近。 图2中,长期运作中的b值为负,即不发行国债, 也就不存在代际负担的问题。因此,只要低于aa线,长期效用便不受最初额外费用是由国债筹资所得还是由课税筹资所得影响,国债的代际负担亦不会在长期发生。

(3)国债最初发行量b[,0]在aa线上方。此时,如图1中,r[*] >n;或图3,完全不存在平衡。这种状况表明经济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均衡状态。在长期运作中,未偿付国债将会增加,资本积累的减少将降低未来几代的效用。因此,国债的代际负担将会发生,私人资本将变为负担,经济逐渐趋于萧条。

通过以上代际负担分析,可以看出,如果经济将趋于长期均衡点,即使当前政府消费的利益没有延续到未来,国债筹资也不会对未来的几代人带来额外负担,即不会产生代际负担。但是一般情况下,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国债筹资将给未来的几代人带来负担。而从未来人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代际负担的存在,即使当前政府消费的利益延续到未来,他们也是不会赞同国债筹资这种方式的。因此可以更加肯定地得出代际负担确实存在这一结论,国债发行对以后的几代人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国债代际负担的经济效应

正如上面研究,国债代际负担主要是指国债在偿还期时,即还本付息时,政府采取征收税收或发行新债以偿还旧债时,给未来人所带来的负担。因此可以说,国债的代际负担总量基本上与国债本息相近,它施加于偿还期的一代人身上,尽管其中有一些人曾得益于国债发行,但此时,仍需负担一部分债务的偿还。故代际负担的经济效应基本上是继发性的,是随国债本息支付等一系列活动的产生而发生的。

显而易见,政府在偿还国债本息时所采取的形式可以有税收和国债两种,而单一地采用任何一种偿债方式,都会导致政府行为偏向一个极端,不利于未来几代人,应综合采取两种方法,所以,国债还本付息的最佳方式应为:国债本金的偿还费用可以通过发行新债的方法解决,并以这种办法使其成为一种“永不偿还”的债;国债利息的支付费用则是应当通过增课税收的途径来筹措。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保证国债本息的按期足额偿付,另一方面又不会使国债的代际负担对未来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国债代际负担对民间消费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对预期可支配劳务和非人力财富的影响。如果代际负担最终全部落在非人力财富部分,即由非人力财富承担,那么,偿还期民间消费水平不会受到国债发行的影响;而如果有一部分落在人力财富上,即可支配劳务上,则民间消费水平因此会增加,而且落在人力财富上的比例越大,民间消费增加的幅度也就越大。如果代际负担全部由人力财富承担,则民间消费的增加幅度达到最大。因此,不论代际负担最终归宿如何,国债偿还期的民间消费水平只有可能高于,而决不低于无国债条件下的民间消费水平。

国债代际负担对民间投资的经济效应则体现在对预期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由于经济主体在偿还期支付代际负担从而降低投资水平,使预期投资收益下降,因此,代际负担对民间投资的效应是减少效应。由于代际负担完全由非人力财富承担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民间投资的减少额不会大于民间消费的增加额。可见国债代际负担会提高民间总需求水平。究竟影响有多大,则最终还是取决于政府行为。

如果政府只是把发行国债当作一项临时性政策,它只是在某一特定年度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发行的,其后只是为偿还本息而增课税发新债时,此时国债的代际负担则不具有长期性,只是对偿还期一代人产生影响。

如果政府将发生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国债的发行收入已作为政府收入的一部分,那么,就某一特定的年度而言,它既需为筹集当年收入而发行新债,又需为偿还旧债本息而征税发债(此时的国债并不同于筹集收入而发行的国债)。此时,发行期与偿还期已不具有很明显的分界线,则可以说每一代都处于国债发行与偿还的交融之中,因此,代际负担便具有了长期性,相对更复杂许多。但总体而言,其长期经济效应是扩张性的,这一点可以肯定。

四、国债代际负担与中国国债

(一)中国国债现状

从开始发行国债至今,中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时期,当时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生产建设而发行公债;第二阶段为从1981年起,国务院重新决定发行国债。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品种期限也趋于多样化,发行方式逐渐市场化,认购主体也由以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

表1 的数据可以大致表示中国近几年来国债发行规模与期限结构的状况。

(二)中国国债负担

表2、表3显示了中国国债负担率及外国国债负担率。从中可以看出,外国的国债负担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一般都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外国发行国债的历史较中国为长,有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外国的国债以中长期为主,这样,代际负担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就很大,加大了其负担率。由于中国国债多以短期为主,因此,国债负担可以在短期内消减。但并不是说没有负担,只能说是代际负担在中国目前还不明显。

表1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及期限结构现状 单位:亿元,%

年 份0~1年2~5年6~10年合计

1981~1984金额

35.32 141.28 176.60

比重

2080 100

1985~1987金额

239.99

239.99

比重

100 100

1988~1990金额

609.91

609.91

比重

100 100

1991~1993金额

1094.90 1094.90

比重

100 100

1994~1996金额 846.513159.53

450.30 4456.34

比重 197110 100

1997 金额

2230 1302360

比重

946 100

资料来源:《中国宏观财政政策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版。

表2 中国国债负担率 单位:亿元 %

年份国债余额国债余额/GDP

1985 2372.74

1986 2932.96

1987 3913.31

1988 5582.48

1989 7694.67

1990 8904.87

19911170.2 5.41

19921401.3 5.25

19931801.1 5.50

19942477.8 5.21

19953148.1 5.45

19963803.5 5.63

19975066.47 6.81

资料来源:同表1。

表3 外国国债负担率 单位:%

国 别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法国 27.0 29.4 34.0 38.7 41.0

德国 15.3 16.4 15.8 18.4 22.1

西班牙

33.1 34.5 35.7 42.3 43.0

意大利

98.9 106.1114.1117.2117.3

澳大利亚 8.4 10.9 13.9 16.0 16.7

挪威 15.1 16.2 23.1 23.3 19.7

奥地利

41.4 40.5 42.5 43.1 45.1

瑞士 13.2 16.1 19.3 21.2 22.5

印度 47.7 47.6 50.1 48.1 47.4

巴基斯坦 43.3 43.5 45.7

--

南非 39.6 42.4 47.2 53.7 54.9

斯里兰卡 40.9 40.0 42.7 53.7 54.9

希腊 13.6 15.4 16.0 26.9 19.2

土耳其

2.6 9.4 8.9 10.1 9.5

资料来源:同表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由于居民目前的储蓄能力相当于年度国债发行的20倍,购买国债的潜力存在,国债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长期国债规模的扩大是必然趋势。因此,提早对代际负担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的国债政策的制定。

(三)有关国债代际负担研究的几点启示

1.关于国债偿还方式问题。中国政府应将发行国债作为一项长期国策,即在国债偿还期时,应同时采取发行国债及征收税收这两种方式:以发行新债的方式偿还旧债的本金部分,以征收税收的方式偿还旧债的利息部分。目前,中国所采取的方式是以新债还旧债,这样易造成国债发行规模的无限扩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采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的方式,虽然使代际负担具有了长期效应,但避免了国债发行规模呈扩张性,这一点对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2.关于国债偿还期税收问题。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生活中,对于在国债偿还期征税所引起的效应还是很微小的,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长期的低工资制度使居民的纳税意识不健全。目前居民只是关心涉及到眼前切身利益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而对未来自己及下一代人的纳税是增还是减就谈不上关心了;第二,由于改革过程中,有欠确定的体制环境使经济主体的行为短期味道浓一些,对未来所承受的负担关心较少;第三,中国短期国债的发行比例较大,使政府对长期国债偿还时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不够重视。

我们认为,国债代际负担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其中由偿还利息部分的课税对未来几代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应引起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应根据中国的人口,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尽早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债代际负担中有关税收的政策。

3.关于国债偿还期的利息支付问题。目前国际上国债利息的支付通常有三种方式:到期一次支付;按每年支付;按每半年支付。中国基本上采取第一种方式,而欧美国家则大多采用后两种方式。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方式对于短期国债是无可厚非的,但对长期国债则不很适当。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代际负担在长期国债的偿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的原因。如果在长期国债偿还时仍然采用一次付清利息的方式,无论到时采用课税的方式,还是发新债的方式,或者是两种混合的方式,都必然会给未来的一代人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代际负担的效应将难以消减,对于未来一代人的经济生活的影响将不可估量。这也是外国之所以多采用按年或半年支付利息的原因,这一点是应该值得中国政府借鉴的。

总而言之,国债代际负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最终一定会以直接影响未来几代的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它及早进行研究,对中国经济生活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标签:;  ;  ;  ;  ;  

国债代际负担研究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