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论文_ 黄磊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论文_ 黄磊

摘要:课程标准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在实际中,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背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学习欲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探究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

一、书本联系实际活化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善于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死”知识变“活”。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多探究,把学到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活化理论知识:如,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就要想到水循环;遇到打雷打闪、就要想到大气层原理;捡到一块石头,就要思考它的形成过程以及风化现象;想要看时间时,尝试利用太阳、影子和树叶的疏密度猜测大概时间。当然,有些地理知识还不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验证,这就要求我们熟练地掌握原理知识,会看地图,会做实验,从而验证地理知识的正确性,如洋流的循环情况、火山喷发情景和生物的进化规律等都需要学生们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已经引入了多种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在多次探究和理论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内容时,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活动提升自身素养。首先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水在地球中存在的形态、存在量的多寡以及分布的情况,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张水循环示意图,并提出问题: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间?水循环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环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十分钟后,学生们结束了讨论并总结出了讨论的结果。为了验证讨论结果的正确性,笔者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标明水循环各个环节。最终,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改变了旧有的讲授教学形式,把小组合作教学理念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课堂的参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凭借海量资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有效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成绩。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合理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如,学习《地球环境的差异性》这一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地球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感知地域差异并能够探究不同区域环境出现差异的原因。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利用网络技术找出全球各地著名的风景地貌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样的景观?我国有哪些独特的地域风貌?你知道它们形成的原因吗?以小见大,尝试研究全球环境的存在差异性的原因。这些问题对学生们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需要笔者细致的讲解。于是,笔者为学生们一边展示各种风景区的图片,一边引导学生从纬度、海拔、海陆差异等方面探究不同地域风貌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尝试着总结一些原因;有些学生则是提出了自己存在的质疑,总而言之,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师生们经过共同努力解决了以上提出的各种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教学任务。在本次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入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中,在生动、直观地网络信息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探究最终学到了新的地理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合理运用地图辅助课堂教学

地理教材中除了文字概念外,最多的就是形式多样的地图表格。地图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重视地图的教学功能,发挥地图的辅助功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的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等知识点。要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学生们必须借助地图这一辅助工具。于是,笔者教授了学生们认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逐步分析因为高低纬度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这两个因素导致地球出现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等不同的气压带,也就造成了地球上不同景观的出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认真听从笔者的分析,并尝试自己动手画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从而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教授了学生识读大气气压带的方法,方便学生利用地图这一辅助工具学习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在本次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地图的辅助教学功能,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教学活动中的一门课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还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地改变教学思想,拓展教学内容,引进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方茜 《新课程(中学)》 2016年

2.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张静 《考试周刊》 2017年

论文作者: 黄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论文_ 黄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