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带领老百姓走向脱贫致富路的“头雁”,发挥好“头雁效应”必须要改进作风,“干”字当头。在四川省中江县西阁村,就有这样一位想干事、敢干事、勤干事、无私心的“领头雁”,他以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带领干部群众一起改变了整村的面貌。
元兴乡西阁村是四川省中江县最南端的一个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的村落。2012年以前,该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曾被列为市级贫困,没有产业,道路不通。村里不少人家还过着吃不上肉的生活,靠天吃饭,常常入不敷出。然而,比起“穷日子、苦生活”,更让当地村民寒心的是他们对过上好日子几乎没有信心,因为村里的“带头人”变成了中饱私囊的“局外人”,前任村支书因违法违纪被免职,干群关系疏离到了极点。从2011年3月起,一年半的时间里,西阁村都没有村支书。西阁村的上访,成了元兴乡的“问题村”。
6年过去,西阁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2016 年退出市级贫困村行列,实现整村脱贫目标。现辖12 个农业合作社,全村土地除村民自留地32亩外,其余1270亩土地全部实现流转。主要种植芍药、川红花、杭白菊、白芷和海椒、柑子等经济作物,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就业,同时吸引周边县劳动力60余人来西阁村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13411元,并于2017年2018年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芍药赏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8余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村民收入。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2012年至今累计修路19公里,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2016年建成首批新农村居民点19户,健身娱乐场所1个,公共厕所5座。
如今和西阁村村民聊起这些年有什么变化,村民们说的最多的是日子过得巴适了,路修的安逸了,和以前的日子没办法比……再问他们,西阁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时,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他:西阁村的支部书记陈建国。
一、西阁村来了新支书
西阁村原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吃拿卡要”,为人强势,其他村干部和村民敢怒不敢言。2011年,他被处理后,带来的恶劣影响却没有随之消失,干群关系疏离到极点。召开了多次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均未推举出村支书人选。2012年8月换届,西阁村仍没选出村支书,这时有人举荐了时任元兴乡社会事务中心主任的陈建国。乡党委政府找陈建国谈话,希望他能去西阁村任村支部书记。陈建国没有犹豫,毅然同意了乡党委政府的安排。由于陈建国是本身就是乡干部,儿子又在做生意,家庭条件很好,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年过四十的陈建国到西阁村去到底图什么呢?到一个软弱涣散村去遭罪吗?陈建国却说:“我只是觉得西阁村不能长期没有书记,所以我去了。”
二、新书记是个好干部
直面困难不退缩,深入走访了民情,干群关系得改善。上任前,陈建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上任第一天,情况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迎接他的没有村干部、更没有村民,有的只是一间破败不堪的办公室,村干部均不在岗。于是陈建国买来工具打扫干净办公室,又召集村干部开会,想听他们说说西阁村的问题和想法。然而,会议从开始到结束,无一人发言表态。陈建国感受到了压力。但他转念又想,既然他们不开腔,那就召集全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来开会,人多一些,总会有人说问题。然而他通知了32名党员和12名村民代表开会,却只来了3个人,他们说的最多的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哪个来了都一个样”。这件事这让他意识到工作难度远比自己想象大。面对没有任何交接、毫无头绪的工作,一盘散沙的班子,不信任的村民,陈建国倍感压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到底该怎样才能打开局面呢?……他在家想了两天,还是决定迎难而上,既然来了,那就把事情做好,一件一件的解决,总会有办法。
陈建国找到已经退休的原村主任王远盈,向他了解情况。王远盈说:“原来的村委会从未公开过村里的账务,工作不透明,走后门的情况非常严重,导致村民很不信任村干部;另外村里六、七队的问题最突出,工作最难办。”弄清楚干群关系恶劣的原因外,陈建国又开始走访村上的老党员和群众,根据走访情况他将西阁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干部对群众不了解,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心不在一处,劲无法往一处使。二是村上缺少好的发展项目,农民靠天吃饭,经济收入提不起来,集体经济为零,村上“闲人”多。三是村上基础设施差,几乎没有硬化道路,唯一一条水泥路就是西阁村到元兴场镇的路,无自来水供应。问题弄清楚后,陈建国开始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决问题。
陈建国先请乡上四个会计帮助理清了村委会的账目并予以公示。为了让村民重新认知村干部,了解村干部,重建有活力有担当的村干部班子,重新建立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他提出常态化召集村三职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对如何完成乡上下达的各项任务进行讨论和分解;在和村民的关系如何处理上要求村干部要以真心换民心,主动“下访”,上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摸清村情民意,当好政策法规宣讲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
对于西阁村的老百姓来说陈建国是个外来书记,群众很不信任。他到村民家走访,村民不是给冷脸,就是说冷话。看到村民家很脏,陈建国主动帮其打扫,村民仍然不理睬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陈建国没有气馁,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他话说的少了,事做的多了。每天都到村上走一走,看见谁家有什么活要干,就主动上去搭把手,这家村民不接受,又去另一家。村民不让他到家中坐,那就站在门口就和村民拉家常。慢慢地,全村的人都感觉新来的书记不一样,爱串门、爱管闲事。于是很多村民开始找陈建国处理纠纷,找他告状,有因为土地调整导致邻里纠纷的,有因为儿女不尽抚养义务相互扯皮的。这一走访就是半年,半年时间他和班子成员处理各类纠纷矛盾上百起。就是在走访和处理纠纷过程中,让村干部和村民了解了陈建国,也逐渐建立起了村民对他和村干部的信任。陈建国发现,西阁村矛盾纠纷多,问题重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个字“穷”。而要改变西阁村“一穷二白”的现状,除了解决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西阁村村民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促增收,改善条件亮村庄,干群关系更和谐。为拔穷根,陈建国决定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然而,很多村民仍然相信传统种植业。陈建国决定做给村民看,2013年5月,他带领其他三名村干部一起种植沙参,承包西阁村8亩地。其中村干部每人出五千元,陈建国个人出了4万五千元。由于价格波动。种时30元一斤的沙参,收时价格却跌到了7、8元一斤。沙参长势虽好,但仍赔了2万多。陈建国认为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市场了,所以独自承担了2万余元的亏损。
尽管第一次承包土地种沙参赔了钱,但陈建国却并不觉得是失败。因为他在收获村干部的信任的同时,还发现村民干活的积极性很高。收沙参时,本需要二十人,却来了五六十人。一天仅20元的工资,村民们却都抢着干。自己亏了,村民却挣了钱。陈建国又有了新主意:村里有这么多“闲人”,为何不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让更多的人来打工挣钱呢;土地流转还可以有两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二是打工收入,打工收入远高于租金。
说干就干,陈建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各类企业老板来西阁村实地考察。因为西阁村的路不通,影响农产品运输,很多人来了又走。陈建国不厌其烦的给他们做工作,介绍西阁村发展产业的好处。终于,蜀科药业决定承包土地240余亩,种植川明参和芍药;成都川绿中药材决定承包土地320余亩,种植芍药。然而,问题又来了,村民不愿将土地流转。
2013年,土地流转才刚兴起。在村民的心里,土地比他们的命还重要。听说陈书记要把他们的地“收走”给外面的老板种时,一群群气愤的村民围到了村委会门口。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谩骂,陈建国没有退缩,他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又挨家挨户走访,帮村民算账,说服他们接受土地流转。同时陈建国又带头承包了村里所有稻田种植莲藕171亩,在西阁村8、9社种植海椒、生姜等90多亩。这一年,有一件事在西阁村引起了轰动,也打开了西阁村土地流转的序幕。西阁村有一户出了名的贫困户,年近70,家里只有老伴和常年患病的女儿,以前仅靠种一点油菜维持生活,经常入不敷出,2014年,老两口在陈建国承包的土地打工,全年增收上万元。王远光70大寿,以前没吃过几顿肉的他竟买了两头猪,摆了4桌酒,宴请乡邻。这件事,村民们奔走相告,成了村上的奇事。从这以后,土地流转的工作开始顺利起来,因为村民真真切切的尝到了甜头。
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产业,增加就业,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农民年纯收入人均增加近万元。村委会干部在村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2017年1月村民更是自发组织申请成立了3个水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采用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方式,种植杂柑600余亩,覆盖农户110余户。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陈建国还为完善西阁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西阁村村容村貌等积极奔走。2014年,结合元兴水库移民整村项目,西阁村进行了社道硬化。2016年,西阁村实现了水泥路社社通。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陈建国带领干部群众新建堰塘16口、畜水池32口、渠沟17公里,并建成首批新农村居民点19户;为解决留守老年生活问题,2017年争取民政项目建成了西阁村日间照料中心,并成立中江县元兴乡西阁村老龄协会。同时为村里争取到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了第一个村民聚居点,彻底改变了19户村民的居住环境。
土地流转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增收了,干群关系和谐了,陈建国又有新想法了。除了带头承包土地,陈建国还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2013年-2017年分别组织村民到县内外8个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开阔村民眼界,解放思想。现在一听说陈书记要带人出去考察学习,很多村民都会主动申请自费跟村干部一起考察学习。2017年3月通过到太安桃花谷参观学习,陈建国受到启发:西阁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建有历史悠久的西阁寺,种植的芍药等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为何不能建成新的观光胜地?从太安回来,他立即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就发展旅游相关事项征求全村村民意见,而后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元兴乡首届乡村旅游节。吸引了周边游客8万多人次。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均对元兴乡乡村旅游节进行了报道。大大提高了元兴乡的知名度。2018年,陈建国组织村民成立了中江县元兴乡西阁村乡村旅游合作社,2018年4月8日,元兴乡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乡村旅游又一次让村民增收了,乡村旅游节,更提升了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村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关于西阁村的蜕变,陈建国说,是西阁村村民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才换来了今天的变化。而西阁村的老百姓却说是因为陈书记来了,才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里就会装着你。”陈建国身体力行,践行着这句话。正是陈建国这样的“头雁”以无私的付出,和务实为民的作风,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者简介:常迎英(1990.04--);性别:女,籍贯:甘肃省金昌人,学历:研究生,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现有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作者:常迎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村民论文; 土地论文; 村干部论文; 来了论文; 干群论文; 产业论文; 沙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