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虚拟资产价格的隐性影响及监管对策_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对虚拟资产价格的隐性影响及监管对策_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及监管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允论文,对策论文,效应论文,资产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球金融危机显露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固有缺陷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沪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目的在于吸收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优点,并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向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过程以及实施之初存在较多争议,焦点集中在一些相关准则如何实施的细节上面,虽然对公允价值计量等内容在具体运用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屡屡提及,但大都被所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分完美,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瑕不掩瑜的看法所否定。然而在反思2007年后半年开始的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危机时,人们却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存在引起或加剧金融风险的严重缺陷,有些人将新会计准则固有缺陷同金融监管缺失、金融业产品创新过度等并列为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

公允价值又称为公允价格,是指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共同认同的价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上述相近的定义以及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实际表明,公允价值概念范畴比较广泛,既可以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并列,也是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存在的基础,它既有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价格,又有需要反映会计信息谨慎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质量的广泛内容。由于公允价值属性在反映会计信息多项原则上存在矛盾,而且在反映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中有人为操作的可能,由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导致证券市场风险。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注意到公允价值计量能及时反映相关资产现值的属性,将其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而引入。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初衷是,会计信息既要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的真实信息,又要防止资产价格上涨虚拟出的资产价格泡沫被确认为价值。它要求有关主体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即使这些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也不被确认为收益,但这些资产价格下降,持有者则需立即做出减值处理和反映。例如上市公司相互持有股份,即使这些股票价格上涨,但只要上市不卖出股票,股市价格上涨收益只体现在其他投资人身上,而不体现在上市公司身上,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变化。但是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防止价格虚拟造成价值虚拟的功能在具体运用中出现漏洞,例如,公司兼并中持有某家上市公司股份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被兼并或出售与所持的上市公司股份有关的资产,所持股份股价上涨的资产泡沫恰恰被确认或部分确认成会计资产,形成助推资产泡沫的结果,而当泡沫破裂后,公允价值计量将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及时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并可能造成价值不当减值,从而加深金融危机。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加大资产泡沫及其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的风险是指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和价格波动过大对市场参与者造成的损害。导致证券市场风险的因素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这种外生因素,也有市场参与者行为以及上市公司价值信息披露等内生因素。显而易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证券监管的目标就是力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减缓价格波动及其对投资者的损害。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却使公开信息披露的作用打了折扣。

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的隐蔽效应主要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导致上市公司价值虚拟而形成。为理解这个问题,这里先从证券市场的价格虚拟性谈起。

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虚拟,主要是指以上市公司股票为代表的资本资产价格高过其价值的现象,通常表现为股票价格高过其净资产并远远高于净收益。反映股市价格整体水平的股票指数及其涨跌反映上市公司整体资产价格虚拟水平及其变化,股指越低资产价格虚拟程度越低,股指越高资产价格虚拟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资产价格虚拟程度也可以市净率和市盈率指标进行评价。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对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其含义是股价对其净资产的虚拟倍数;市盈率是指每股股票价格对每股股票净利润的比值,其含义是股价对其净利润的虚拟倍数。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是其财务报告的基础性指标数据,一般被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的价值指标,通过这些价值指标,投资人能够观察出股市资产价格的虚拟程度,并选择投资行为。

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投资人基于对资产价格虚拟水平判断仍然是基本原因,进一步讲,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质量和效应的价值信息是影响投资人行为的基础性因素。投资者基于从上市企业未来长期发展中获得收益的预期,投资于股票时所支付的价格通常会高于企业价值,表现为市场市净率通常在1倍以上乃至数倍水平、市盈率在10倍乃至数十倍水平。由于人们对影响企业未来收益变动因素的看法经常会变动,因而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股价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是,只要股价波动幅度有限并且不是一味向下波动,股市价格波动并不会形成较大的市场风险。

人们在反思证券市场风险时显然注意到,以往市场风险的形成无不与资产价格的严重虚拟有关,2007年10月我国沪深股市股指创出历史新高时,两市的市净率超过7倍以上、市盈率超过70倍以上。市盈率的一个含义是投资回收期,70年的投资回收年限终于让投资人无法接受并导致其后的大幅度下跌。如果说沪深股市大幅度下跌的启示是股价严重背离价值会引起市场风险,那么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则是,即使股价看上去没有严重背离价值,证券市场风险仍然可能发生,而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上市公司价值虚拟是导致或加剧风险的重要因素。

所谓上市公司价值虚拟,是指由于会计计量原因导致其净利润或净资产虚增的现象,价值虚拟导致上市公司资产价格虚拟现象得不到真实反映,从而加剧资产泡沫化程度,并最终加深证券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公允价值对资产价格虚拟的传导效应反映出来。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隐蔽效应的传导机制

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隐蔽效应反映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价格上涨时助推资产泡沫,二是资产价格下跌时加速挤压资产泡沫,但由此对证券市场风险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助推资产价格泡沫方面。

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虚拟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纵向虚拟,即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涨而经营业绩没有同步上涨的条件下,股票的市净率和市盈率持续攀升的现象;二是横向虚拟,即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涨过程中,虽然其经营业绩没有同步上涨,但由于上市公司相互持股,造成各自投资收益或其他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加而导致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虚增,公司股票市净率、市盈率因此不增加的现象。

显然,上市公司资产价格纵向虚拟很容易被投资人识别,通过市净率和市盈率这些价值估值指标,人们立刻就可以判断公司股票的资产价格对资产价值的虚拟水平。但是,在存在横向虚拟的条件下,由于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也可能被虚拟反映,投资人此时很难判断股票资产价格的虚拟水平,因而给投资人以及证券市场都可能带来风险。

公允价值概念的提出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显然考虑到了横向虚拟的现象,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以资产交易时的交易双方的公平价格为前提。也就是说,相互持股的上市公司,在各自持有的股票价格时,只要继续持有这些股票而不交易,单纯股价上涨所造成的价格横向虚拟并不会造成各自的价值虚拟。

然而,上市公司相互持股很难判断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只要这些持股被出售,就立刻成为会计准则中认定的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由此,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上市公司资产价格虚拟变动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三个传导路径:

(一)上市公司出售所持其他上市公司股份导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虚增

例如,甲乙两家公司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当年各自经营状况及经营业绩与上一个会计年度相比基本相当,如果各自的股价显著上涨,那么各自股价的市净率和市盈率指标都会较大幅度上升,投资人也能够判断两家公司的资产价格虚拟程度提高。但是,如果其中一家公司将所持股份抛出,显然这家公司的业绩就会提高,如果因出售所持股份提升业绩的幅度与其股价上涨幅度相当,该公司股价上涨所造成的资产价格虚拟化提高的情况就完全被价值虚拟掩盖。如果另一家公司同样出售所持股份,结果可能会同上一家公司一样。并且这家公司即使不出售所持股份,也不影响上一家公司价值虚增的发生,也就是说,只要有上市公司出售所持其他价格上涨的上市公司股份,上市公司整体资产价值就会出现虚拟的现象。

(二)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资产价值虚增

一些上市公司被其他上市公司兼并或向其他上市公司出售与所持上市公司相关的资产,如果所持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收益也能够完全或部分确认。而上市公司间的相互并购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股价上涨交易活跃时,这种并购现象更容易发生,同上市公司出售所持其他上市公司股票一样,结果虽然看起来好像能真实增加这些公司的资产价值,但对市场整体来说,上市公司价值的增长则是虚拟的。

(三)上市公司出售所持股票或相互并购导致整体上市公司资产价值虚减

上述前两点发生在股市价格上涨时,那么股市较大幅度下跌时出现相反的情况,此时上市公司出售股票或相互并购都可能导致资产价值虚减,因为短时间即使股市较大幅度下跌,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和净资产等资产价值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凸显出公允价值计量缺陷主要体现在资产价格下跌时由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以及资产质量被错误反映,进而加剧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并加剧市场风险,但上述分析表明,主要原因则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价值的虚拟导致资产价格虚拟被隐蔽,资产价格虚拟不能及时充分反映所致。

四、证券监管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时间较短,由此所引起的问题并不严重,但短时间所反映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总结,而且未来我国上市公司相互持股以及大规模并购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证券监管未雨绸缪采取对策,将有利于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以强化终极所有人约束为基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宏观上监管缺失的原因,但从微观角度以及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讲,所有人监管缺位以及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造成管理者在各个层面对公司经营以及业绩报告的恣意操纵。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出现缺陷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运营以及信息披露被管理者不当控制相关。一些上市公司出售股票或进行购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和经营管理所需,而单纯成为缺乏所有人监督管理控制者操纵业绩的产物。以强化终极所有人约束、致力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证券监管需要强化的基础工作。

(二)完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市场风险固然受多种原因影响,使投资者难以透明了解有关上市公司真实价值信息,如净资产和净利润情况仍然是基本原因。此次全球危机倒闭的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以及雷曼兄弟公司,股价高高在上时也都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较高净资产和净利润,但等到他们陷入危机时人们却发现其净资产和净利润只是人为“公允”出的虚拟价值。全球银行业的翘首美国花旗银行两年前股价最高为每股55美元,两年后的2009年3月其股价低至每股1美元,而此时投资人仍无法判断花旗银行到底有多少价值。为了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我国的证券监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该增加相关内容,并借助评级机构等第三方渠道的信息发布,将上市公司价值虚拟的情况及时公布。2007年实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后,有关机构和研究者们对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变动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得到了相关数据,这些可以作为出台相关措施的重要参考。

(三)做好监管部门与会计制度监管部门的协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和实施由财政部负责,制定反映会计财务信息的相关准则有真实性、谨慎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和清晰性等多项原则要求。证券监管部门应与财政部们的积极沟通,充分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对证券市场稳定造成的潜在危害,借助财政会计界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从有关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具体实施中,寻找出克服公允价值计量缺陷的改进措施。

(四)密切关注国际上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目前全球都在争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在金融危机中的影响,欧盟证券监管部门内部有取消公允价值计量的主张,在美国的争论也进入政治层面。有些金融界人士抱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及时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导致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不当减值,公司长期价值和真实价值无法真实反映,加剧了金融危机。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则认为,金融机构及其控制人对该规则采取双向和功利态度,既要分享市场价格上涨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又不愿承担市场价格下跌时按公允价值计量所形成的资产减值损失,显然有失公允。

美国证监会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之后,于2008年12月30日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报告,报告虽然正式提出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也建议改进有关公允价值的现行惯例,提出了允许企业在确定金融资产是否出现非暂时性减值时,需要运用合理判断等指导意见。我国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这些争论过程以及由此提出的具体措施,积极借鉴相关经验和结论。

标签:;  ;  ;  ;  ;  ;  ;  ;  ;  ;  ;  

公允价值计量对虚拟资产价格的隐性影响及监管对策_公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